8月19日,在江門臺山市深井鎮衛生院高血壓、糖尿病診室,公共衛生醫師李植強接診了高血壓病患者陳姨。陳姨患有高血壓病多年,近年來規律服藥控制良好,但近期出現頭暈等不適癥狀,遂前往衛生院就診。
經過仔細的問診和查體,李植強在經驗豐富、具有較強帶教能力和經驗的副高級(含)以上職稱或高年資(3年及以上)中級職稱臨床醫師的帶教指導審核下,根據陳姨的具體情況調整了用藥,開出了該院首張公共衛生醫師處方。
作為廣東省首批4個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試點地市之一,江門市目前已有16名公共衛生醫師可以在糖尿病、高血壓等6個病種范圍內開具處方,全市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2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已陸續在中國醫師節前后開出“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涵蓋江門市結核病防治所、江門市皮膚醫院、蓬江區白沙興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海區禮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會區第二人民醫院、新會區會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會區司前人民醫院、新會區大澤鎮衛生院、臺山市深井鎮衛生院、臺山市三合鎮衛生院、開平市龍勝鎮衛生院、恩平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其余試點醫療機構正在籌備過程中。
打通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8月19日,江門市結核病防治所公共衛生醫師李詠珍在臨床醫生的審核下,開具了從業15年來的首張處方。這張處方為一名被診斷為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且需要預防性服藥的兒童開具。
公共衛生醫師是國家四大類醫師(臨床,中醫,口腔,公衛)中的一類,能夠在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防保健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執業,從事著疾病防控、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等公共衛生工作。
與臨床醫生是治療個體病人的“治病英雄”不同,公共衛生醫生是保護整個人群的“預防大師”;他們不拿手術刀和聽診器,而是運用監測、調查、政策和教育作為武器,致力于在疾病發生前就阻止它,是構筑社會健康第一道防線的“幕后守護者”。
以李詠珍為例,作為一名結核病防治所公衛醫生,她不僅要負責結核病的預防控制、數據的監測上報、傳染病的流調以及深入社區、校園進行結核病科普宣傳。同時,她還不定期對結核病患者進行隨訪,了解他們的治療進展、服藥情況和身體狀況,幫助他們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復發風險。
在國家疾控局和省疾控局的統一部署下,經過臨床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后,李詠珍成功通過理論和實踐考核并獲得合格證書,被允許在“病情穩定、無合并癥的肺結核患者隨訪期間常規處方開具”以及“肺結核預防性藥物處方開具”兩種情況下開具處方。
“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的推行有利于助力構建預防、治療、管理等一體化的防治服務模式,推動醫防深度融合,為群眾帶來更優質、更高效的健康服務。”李詠珍說。
打造高效便捷的就診新模式
“最近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嗎?有沒有多飲多食、手腳麻木或視力模糊?”8月19日上午,在開平市龍勝鎮衛生院慢性病診室里,公共衛生醫師梁志斌接待了72歲的陳伯。經過細致詢問癥狀后,梁志斌為陳伯測量血壓、檢測血糖,綜合評估病情穩定且無合并癥后,在臨床醫師的帶教指導審核下,開出了與培訓內容相一致的處方。
按之前的流程,公衛醫師需要將患者轉診給臨床醫師才能開具處方;在公衛醫生擁有處方權后,如果患者符合處方權限,就能直接為患者開具處方,簡化患者就診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基層的慢病患者數量龐大,基層衛生院肩負著巨大的診療和管理壓力。“我們衛生院每天最少安排1名全科醫生出門診,最多的時候有2—3名醫生,但是門診量高的時候達到200人次,候診、排隊是常態。”梁志斌介紹。
如今,開平市龍勝鎮衛生院開設了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診室,像梁志斌一樣經過培訓開始獲得處方權的公衛醫生也能坐診,為病情穩定且無合并癥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看診,提供復診處方服務。
村民無需再為一張常規藥方而“排長龍”,短時間就能完成復查、開藥的全流程。在公共衛生醫師中推行處方權工作,真正將看病就醫的“便利”送到百姓身邊。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