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文件
全愛衛發[2006]4號
全國愛衛會關于加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愛衛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切實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健康素質,全國愛衛會就加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 愛國衛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工作方式。它以愛國為核心、以衛生為內容、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為主要方式。幾十年實踐證明,廣泛深入地開展以改水改廁、億萬農民健康促進和衛生村鎮創建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愛國衛生工作,著力解決農民飲用安全衛生水、使用衛生廁所、改善居住環境、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有效地預防控制農村的地方病、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等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保護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 我國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整體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目前,全國還有3億多農民沒有飲用上安全衛生水,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31%,多數農村無污水處理系統,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沒有規范地收集、清運和處理。“臟、亂、差”的環境狀況,造成了部分地區傳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3.農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還不強,有的農村陳規陋習還不少,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破壞公共衛生的不文明行為仍很普遍。農民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既影響了農村的環境衛生質量,又危害了農民的身體健康,阻礙了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4. 由于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水平與其任務要求不相適應,愛國衛生工作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部分領導干部重視程度和群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衛生宣傳教育開展不夠廣泛,還不能適應新時期防病工作的需要;衛生村鎮創建還沒有形成全方位縱深推進的格局,從整體上對農村的村容村貌改善沒有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5. 加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實現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潔”要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質量、實現生活寬裕,提高衛生素質、促進鄉風文明,依靠群眾參與、推進民主管理的重要保證。各級愛衛會務必給予高度的重視,在當地黨委和政府領導下,通過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案,發揮愛國衛生的傳統工作優勢,組織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6. 指導思想。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全面提高農民健康素質、創造衛生環境、弘揚健康文化、倡導衛生行為、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為總體目標,全面開創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新局面。
7. 基本原則。按照政府組織、部門協調,以人為本、全民動手,因地制宜、科學決策,統籌規劃、注重實效,典型引路、全面推進,完善機制、長效管理,開拓創新、全面發展的工作原則,認真開展農村愛國衛生工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三、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8.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現狀調查,做好農村愛國衛生規劃。各級愛衛會要按照全國愛衛辦的統一部署,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協調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以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和農村改廁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衛生現狀調查。在全面掌握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基礎上,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切實做好農村愛國衛生規劃工作。
9. 加快農村改水進程,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絡。農村改水要加強部門間合作,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減少農村不安全飲水人口,優先解決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蟲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質供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在“十一五”期間提高10個百分點。各級愛衛會要結合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項目,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監測經費,加強和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絡;在全國所有省份約25%的縣市設立監測點,定期開展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項目衛生安全評價,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質狀況,為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和衛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0. 加快農村改廁進度。改廁是農村移風易俗、防控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和腸道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廣大農民的一次行為革命。各地要以中央補助地方農村改廁項目為契機,積極落實項目配套經費和地方改廁經費,做好健康教育、培訓和技術指導,建立專業施工隊伍,按照國家標準組織實施,加快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加強糞便無害化管理,到2010年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達到65%,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達到35%。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改廁適宜技術的研究及推廣,鼓勵新型廁具和改廁模式的創新。有條件的地區要在政府指導下加快改廁市場化運作。
11. 推動農村改廚改圈、改爐改灶進程。人畜共患病和地方病等多種疾病與廚、圈環境衛生密切相關。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倡導和督促群眾經常清潔廚房,搞好廚房環境衛生。煤煙污染型氟(砷)中毒病區要積極落實改爐改灶,消除氟(砷)污染源,到2010年,全國病區的改爐改灶率要達到75%。要搞好畜圈衛生,定期消毒,改善飼養衛生條件,杜絕人畜混居和禽畜散養。有條件的地區禽類飼養和牲畜圈要退院出村,人畜生活區分開分離。
12.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與鄉村溝渠整治、水體凈化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緊密結合,整體推進。采取政府號召、基層組織、農民參與的方式,積極組織農民開展義務勞動,落實衛生清掃日制度,大力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各地要積極組織群眾平整村路,構筑、疏通街邊溝渠,清除住宅、庭院、街路的垃圾和“白色”污染,嚴格治理亂倒、亂排、亂堆生活垃圾等現象。生活垃圾要普遍實施定點封閉式堆集,逐步做到統一收集、集中運輸和衛生處理,有條件的地方要推廣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模式。在民主基礎上,逐步探索和建立農村居民自我管理的村莊保潔機制。
四、廣泛深入發動群眾,大力開展健康教育
13. 普及衛生防病知識,提高農民群眾防病意識。認真實施《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規劃(2006-2010年)》,廣泛深入地開展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使農民群眾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提高衛生防病意識,改變不衛生的行為和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不亂扔垃圾、不食用病死畜禽和野生動物;同時加大防病知識的科普宣傳,使農村中小學生和農村居民能夠了解和掌握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的基本知識,到2010年,農村中小學生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農村居民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在東、中、西部分別達到80%、70%和60%。
14. 大力弘揚健康文化,促進培育新型農民。培育新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根本性任務。要積極弘揚健康文化,引導廣大農民為保障健康,預防和控制疾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自覺地投入到改陋習、講文明、講衛生、愛環境和樹新風活動中,逐步建立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衛生行為,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
15. 拓展宣傳陣地,暢通信息渠道。各地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新聞媒體,利用鄉村文化站、科技站、衛生院、圖書室,以及農民夜校、村民論壇和板報櫥窗等農村基層宣傳陣地,運用報道評論、公益廣告、漫畫、攝影和展覽掛圖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廣泛宣傳衛生知識,傳遞健康信息,擴大健康文化的影響力,使廣大農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獲得健康。
五、堅持典型引路,全面推進衛生村鎮創建活動
16. 衛生創建活動,是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做好衛生村鎮創建工作,要堅持標準,實事求是,做到成熟一個命名一個,確保創建工作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消除空白、循序漸進、整體發展,全面推進衛生村鎮創建活動。
17. 堅持統一標準,層層抓創建。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系統的衛生村鎮創建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將創建衛生村鎮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使衛生創建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廣泛性、實效性。各級愛衛會要根據標準,加強協調,統籌安排,協助當地政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級各類的衛生創建工作。在總結各地創建省級衛生村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創建國家衛生村活動。到2010年,創建一大批衛生設施較為完善、衛生管理水平較高、群眾文明衛生意識較強的衛生村鎮,建成一批國家衛生村。要繼續保持和發揚近年來各地創建國家衛生鎮的良好勢頭,并注意協調發展,消除空白,保證各省份均建有國家衛生鎮。
18. 加強長效管理,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對衛生村鎮的長效管理,鞏固和發展創建成果,不斷提升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開展創建工作不能一勞永逸,不搞終身制。要定期進行復查,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滑坡的給予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對問題嚴重的經復查仍不合格者,撤銷其榮譽稱號,確保創建工作的質量。
六、加強制度建設,做到可持續發展
19. 加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使這一利國利民的工作能夠可持續發展,必須將其納入各級政府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中,根據各地的發展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方案。各級愛衛會要用改革的精神,拓寬農村愛國衛生工作的籌資渠道,利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政策,盡可能增加對農村愛國衛生的投入。
20. 加強組織建設,落實工作制度。縣(區、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機構,確保愛國衛生工作能夠正常開展。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愛衛會、有專兼職領導負責愛國衛生工作。村干部中要有人分管愛國衛生工作,并從村民中聘用或任命衛生檢查員等,協助開展愛國衛生宣傳發動、組織聯絡、檢查評比等工作。各級愛衛會要關心、支持他們的工作,并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
21. 開展督導檢查,完善考核管理。農村愛國衛生工作要納入到各級政府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中進行考核。各級愛衛會要根據不同時期的重點工作,對農村的愛國衛生工作開展督導檢查。通過督導檢查,促進愛國衛生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做好新時期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各級愛衛會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面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任務而努力奮斗。
二OO六年七月五日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