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是社情民意的“傳聲筒”、群眾智慧的“聚寶盆”、社會治理的“顯微鏡”、黨群關系的“粘合劑”。今年以來,恩平市各部門、各鎮(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有關要求,積極探索實踐,扎實推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將“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貫穿始終,充分發揮人民建議征集在聽民聲、察民情、護民利、聚民心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續賦能基層治理質效。
一、架構制度梁柱,搭穩運行“承重架”
恩平市迅速制定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實施辦法,成立由恩平市委社會工作部、恩平市信訪局牽頭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專責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各鎮(街)和各職能部門處理線上與線下的人民建議,共同推進機制建設、研判分析、成果轉化等措施。同時,建立聯絡員機制,在各鎮(街)、恩平市有關部門、“兩新”組織等設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聯絡員,參與開展信息整合、研判分析等工作。
二、匯聚各方合力,搭建民意“連心橋”
恩平市暢通和擴展征集渠道,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人民群眾身邊,為群眾遞上“金話筒”。
依托“恩平發布”公眾號“恩智慧·匯民智”專題征集和恩平市網上信訪投訴平臺人民建議征集入口,強化與粵平安綜治中心業務系統、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平臺間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機制,搭建線上“渠道矩陣”。恩平市委社會工作部、恩平市信訪局共同建立具有恩平特色的“1245”人民建議主題征集工作機制,在市、鎮(街)兩級綜治中心(信訪超市)、村(社區)社會工作相關服務點設立“人民建議征集窗口”,懸掛“人民建議征集信箱”、宣傳海報和二維碼,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征集民意。目前,恩平市已設置“人民建議征集信箱”28個,定期開展“聽民意·匯民智”專場座談會系列活動,實現民意收集全覆蓋。同時,不斷優化“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化工作機制,在恩平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院校、村(社區)等領域中,聘任10名關心支持社會工作事業、有咨政水平的人員為社會工作觀察員、特邀建議人、人民建議征集員,組建“人才庫”力量。目前,已建成5個觀察點、征集點,共開展專題觀察活動6場次、專場座談會7場次,收集觀察員建議27條。
三、創新征集形式,筑牢同心“共治墻”
在夯實制度基礎、打造多元渠道的同時,恩平市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專責小組積極探索人民建議征集的新形式、新場景,力求讓征集工作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真正使“問計于民”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在專責小組的指導下,近期在牛江鎮開展的立法意見征集活動,便是這一創新實踐的生動縮影。

此次活動突破傳統會議室模式,將會場設在牛江鎮昌梅村充滿生活氣息的“牛欄咖啡屋”。在咖啡香縈繞的輕松氛圍中,嚴肅的法律條文解讀與社會治理意見的交流變得如老友閑談般自然流暢。這種“咖啡屋議事”的創新形式,有效降低了參與門檻,激發了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讓立法意見征集工作真正“活”起來、“暖”起來,是“立法為民、開門立法”的鮮活實踐。
此次人民建議征集活動的主題聚焦《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由恩平市司法局負責同志深入淺出講解草案核心要義后,來自牛江鎮相關部門負責人、村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圍繞村民自治、社會救助等熱點難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而務實的討論。村干部指出“多頭管理易致責任懸空”,建議明確村居風險排查職能并建立容錯機制;司法所代表呼吁降低特殊群體救助門檻、加強部門協作;社工代表則關注留守殘疾兒童,建議組建專業康復和心理援助隊伍。這些源自一線實踐、帶著泥土芬芳的“金點子”,如同被精心研磨的咖啡豆,釋放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醇厚智慧。這場“啡”同尋常的小議,不僅高效征集了高質量建議,更上演了一場民主與法治深度互動的生動課堂,為探索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新路徑注入了創新活力。
下一步,恩平市將繼續深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持續完善機制、創新方法、強化轉化,讓這座“連心橋”更穩固、更通暢,讓“民意路”越走越寬廣,努力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來源:恩平信訪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