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公安交警部門緊緊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總思路,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簡化車管業務辦事流程,提高窗口服務效率,切實打通便民利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一、“減證利民”,讓群眾更便捷
我市公安交警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推動“放管服”改革紅利惠及廣大市民群眾。一是實現申請資料“四個減免”。免復印,身份證明復印件通過自動讀取、高拍掃描等方式留存;免填表,窗口工作人員采集信息、打印紙質表格,申請人簽字確認;免拓印,車管所、機動車登記服務站等免費拓印車輛識別代號;免提交,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信息共享網絡核驗,取消提交車輛購置稅、車船稅、交強險等紙質憑證,減手續、提效率、降負擔。經統計,每年減免群眾填寫表格160多萬張、各類復印件200多萬份,減少群眾提交紙質資料230多萬份。二是簡化流動人口辦理機動車登記手續。2019年1月1日起,落實流動人口憑《廣東省流動人口居住登記憑證》辦理小汽車登記業務的工作措施,方便在我市居住的流動人員辦理車輛登記上牌。經統計,措施實施以來共有50500名外地群眾通過流動人口憑證辦理小汽車上牌,有效拉動我市汽車消費。三是機動車抵押登記推行“兩個簡化”。簡化材料:對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作為抵押權人的,不需要再提交營業執照原件,改為提交加蓋公章的復印件,抵押合同可以使用電子印章,并積極推進抵押信息聯網核查。簡化環節:推行銀行等金融機構代辦機動車抵押登記,提供貸款、抵押、登記一站式服務,免去群眾往返車管所和金融機構的奔波。目前,經過多方面的優化、簡化,我市已經實現機動車登記手續1小時內辦妥,使我市交警部門“放管服”改革的成效直接體現在便民服務當中。四是簡化本省異地新車注冊登記資料。實行私家車登記持身份證全省通辦。對本省戶籍居民省內異地辦理新車注冊登記的,申請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證直接申請,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者居住登記憑證,每年惠及群眾6千多人。
二、“整合流程”,讓業務更高效
我市公安交警部門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嚴格出品有溫度的服務,暖企更暖人心。一是各類車駕管業務“一窗通辦”。我市公安交警部門對車管所前臺設備進行軟硬件升級改造,配備高拍儀、二代身份證讀卡器、自助照相機等一系列服務管理設施。整合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所有車駕管業務辦理實現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口辦結。二是電子支付“一次辦結”。全面打造無現金繳費服務窗口,我市公安交警部門所有車管窗口、二手車和4S店登記服務站均提供支付寶、微信、網銀等支付方式,做到受理、審核、繳費、發證“一次排隊、一次辦結”。三是車輛查驗“全面提速”。打造“通道式”查驗區,加強車輛查驗、登記審核、牌證發放等全流程銜接,最大限度便利群眾辦理機動車查驗業務。試行“交鑰匙工程”、上門查驗等新舉措,確保實現群眾“一次排隊、一次受理、一次辦結”。自實施“通道式”查驗以來,已為40多萬群眾辦理機動車查驗手續。四是個性服務“自助快辦”。在我市交警支隊車管所設置自助服務區,使用自助服務終端,提供機動車選號、信息變更、交通違法處理等車管服務,實現身份認證、受理審核、規費繳納等全過程自助辦理、郵寄送達。啟用2個交警24小時自助服務區,群眾可在24小時全天候自助辦理交通違法、機動車牌證補領等車管業務,有效緩解了車管窗口的排隊問題。
三、“廣拓網點”,讓服務零距離
我市公安交警部門多點布局、串點成線,持續健全社會服務網絡,主動將各項服務送到群眾和企業家門口,推動實現群眾“少跑快辦”。一是建立“六大聯動”合作機制。聯合保險、郵政、醫療、稅務、銀行、法院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抓好服務站點建設,分流車管辦證大廳的群眾,從而減輕傳統業務窗口的壓力。目前,全市已建成40家機動車服務站點,7家“警保”服務站、90個“警郵”服務站、20個“警醫”服務點,群眾可在以上157家合作網點辦理34項車駕管業務。2020年1-9月已辦理車駕管業務167417宗。二是臨牌核發推行“4S店代辦”。全面推行汽車4S店代發臨時行駛車號牌,方便群眾現場購車、現領臨牌,既方便群眾購車登記后上路行駛,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實現企業獲益、群眾滿意。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0間4S店可代發臨時行駛車號牌。三是大力推行機動車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登記業務。在全市推行機動車銷售企業代辦機動車上牌服務,群眾辦理上牌時間由原來一個工作日縮減至30分鐘。4S店提供購買車輛、購置保險、繳納稅費、選號登記“一站式”服務,實行車輛預查驗、資料預審核、信息預錄入,群眾只需現場或互聯網選取號牌號碼后即可上牌。現我市已開展快捷代辦的企業90家,占全市機動車銷售企業53.5%以上。2020年以來,群眾在4S店辦理上牌的小汽車比例由2019年的11.38%,上升到46.50%。其中,蓬江、江海兩區由2019年的19.95%上升到62.56%。四是落實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逐步開展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工作,目前已在各市、區設立專門網點,廣大車主在辦理電動自行車登記業務時,按照“就近原則”進行登記辦理。截至目前,我市已開通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的企業11家,惠及41386名群眾辦理電動自行車登記業務。五是全面啟動摩托車“帶牌銷售”工作。為進一步加強摩托車管理工作,7月23日,我市首個摩托車“帶牌銷售”點正式啟用。摩托車“帶牌銷售”是深入落實車駕管“放管服”的一項重要便民舉措,其工作流程是由車管部門對銷售企業準備售賣的合規摩托車提前進行集中查驗并懸掛號牌。群眾購車時僅需要提供車主身份證,由摩托車“帶牌銷售”企業代辦摩托車備案入戶,車主無需往返車管所即可方便快捷辦理完畢摩托車上牌手續,既避免了群眾所購買的車輛不符合國家標準而無法入戶,也避免了購車后因為辦理上牌而多次往返。截至目前,我市已開通摩托車帶牌銷售的企業7家,惠及994名群眾辦理摩托車登記業務。六是科學規劃考場布局,方便群眾考領駕駛證。根據《江門市公安交警部門便利摩托車駕駛證6項便民利民服務措施及相關實施細則工作方案》要求,從今年5月起,陸續對本市農村中心鎮建設全科目摩托車考場進行指導、檢查和驗收工作。經統計,目前我市共有15個農村中心鎮開展摩托車全科目考試業務,已率先實現全市83.3%以上的農村地區中心鎮開展摩托車駕駛人全科目考試業務的工作目標。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年內分別在臺山水步和恩平恩城兩地建設了小型汽車全科目考場,群眾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參加考試業務,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我市考試能力和考試效率,形成了江門地區50公里范圍內有考場網點的優良局面。經統計,截止11月,在臺山和恩平參加考試業務有108302人次。七是積極推行網上辦理駕駛證教育學習業務。在拓展線下網點的同時,積極推廣線上網點,利用交管1213APP開展駕駛證審驗和滿分教育學習,進一步落實放管服便民服務措施,有效減少群眾來回奔走在現場學習點,方便群眾利用周末或者夜間空余時間進行線上教育學習。經統計,網上學習開通以來共有79893人次在網上參加了審驗和滿分教育學習。
四、“ 降低門檻”,讓群眾更幸福
有效落實放管服便民服務措施是提升群眾幸福感一項有力措施。一是推行駕駛證異地分科目考試。為解決群眾在申領駕駛證途中離開當地外出就業,導致無法回申請地參加考試業務的情況。積極落實駕駛證異地分科目考試業務,群眾在當地辦理異地考試業務后就可以繼續前期的考試。經統計,共為3836人次辦理了該項服務。二是推行一證通考業務。群眾只需一個身份證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申請摩托車、小型汽車和大型汽車駕駛證考試,大大降低了群眾申領駕駛證的條件,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截至目前,該便民措施受惠群眾達33598人。三是放寬駕駛證申領條件和年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群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為使更廣泛群眾提升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11月1日起,積極落實放寬駕駛證申領條件和年齡等便民措施,截至目前共有15名70周歲以上人員參加駕駛證申領業務。
五、“升溫提速”,讓服務更貼心
堅持創新驅動,自我革新,我市公安交警部門著力破除思想觀念阻礙、體制機制阻礙,不斷推進服務效能“升溫提速”。一是實行網上預約辦理車駕管業務。為方便群眾自主安排時間辦理車管業務,2019年11月1日起,實行網上預約辦理車管業務,群眾辦理業務的等候時間縮減至10分鐘左右,達到錯峰辦理、快速辦理的效果,啟用至今共有294266人次使用預約服務。二是推行“雙休日無休窗口”等便民服務。為解決群眾工作時間上班無法抽空辦理車管業務的問題,我市汽車類考場和永盛車城機動車登記服務點啟動“5+2”工作服務模式,周六日照常辦公,“全年無休”為群眾提供服務。經統計,今年以來周六日共為89386人次群眾提供車駕管服務。三是拓展網上可辦理業務類型。全面開通了申領免檢合格標志、補換領機動車牌證、補換駕駛證等34項網上業務,群眾在網上申請辦理業務約占車駕管總業務量的60%,減少了群眾在窗口等候的時間,極大地緩解了車管窗口壓力。四是優化“12123”語音中心和互聯網業務后臺服務。為深入推進放管服工作,增設了6條“12123”語音中心服務專線和12個互聯網業務后臺服務崗位,群眾可通過語音專線,實現交警部門與群眾由面對面變為線對線交流,大大提交了服務的便捷性。同時,互聯網業務后臺服務崗位通過快速審核信息、打印牌證、郵寄送達,讓群眾在網上一鍵申請業務,3個工作日左右即可拿證牌證。據統計,今年以來,共辦理互聯網業務約50萬宗,累計寄出牌證約48萬個,接聽各類業務咨詢電話5萬余個。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