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趨勢展望
預計9月與歷史同期相比,雨量偏多1~2成,各地介于220~320毫米;我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3~0.5℃,月最高氣溫35~36℃。
(一)雨情:預計,月內有4次主要的降水過程,大致出現在:上旬后期(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中旬后期(大雨,局部暴雨)、下旬前期(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下旬中后期(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二)風情:預計,月內可能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我市,大致出現在9月上旬后期和9月下旬中后期。據統計,2020-2024年9月份平均0.8個臺風影響江門。
(三)水情:8月份西江干流水道馬口水文站月平均流量12300立方米每秒,較常年同期多13%。9月1日,34宗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1072.91百萬方,較常年同期多11%,蓄水總量占總正常庫容比例為82%,可用水量926.85百萬方,占總興利庫容比例為80%;21宗供水水庫蓄水總量734.61百萬方,較常年同期多7%,可用水量613.07百萬方,占興利庫容比例78%。


二、工作建議
(一)強化會商分析和預測預報預警。9月份可能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我市。氣象、水文、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要加強監測臺風發展動態,滾動預報風、雨、浪、潮影響,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著力加強分鎮短臨預警、暴雨重現期預警和夜間防范提醒。嚴格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短信、大喇叭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信息、風險提示和避險指引。要充分發揮行業預警和公眾預警各項機制作用,讓各領域有關責任人、各相關行業主體和個人最快速度知曉臺風的最新研判結論和防御指令,確保各項措施能夠得到快速有力落實,保障安全。
(二)強化海上防風“六個百分百”措施。沿海各縣(市區)和農業農村、海洋綜合執法、海事等部門要加強風險研判,實時掌握海上各類船只動態,提前組織漁船、商船及時避開可能受影響海域。濱海旅游景區、跨海航線根據情況適時關停。沿海各縣(市區)和農業農村、海洋綜合執法、海事、文廣旅體、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嚴格落實省防總指令,加強跟蹤落實,確保在規定區域、規定時間前完成船回港、人上岸措施。要加強安置管理,堅決防止在港船只、上岸人員擅自冒險出海。壓實屬地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船只錨固和人員管理措施,防止出現“追風頭、趕風尾”出海捕魚和群眾冒險觀浪觀潮行為。
(三)強化陸上安全防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盯陸地大風和強降雨影響,持續深入開展以行業部門為主導的防汛防風隱患大起底大排查工作,組織專業力量聯合鎮村干部,對所有防風防汛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進行全覆蓋、拉網式、動態化的風險排查和管控。緊盯在建工地、塔吊、廣告牌等防風隱患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雷暴大風等安全風險,嚴格落實各項防御措施。要加強渡船渡口風險研判,達到停航的要堅決停航。要強化道路交通、危化企業、水上活動等各領域安全監管,加強對游客、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安全教育,提醒不要擅自進入未開發、未開放的網紅野游點等涉水區域玩水、游覽、宿營、探險,并嚴格落實關停、撤離、轉移等剛性措施,嚴禁車輛和行人冒險涉水通行。
(四)強化危險區域人員轉移措施。各級必須將提前轉移危險區域人員置于防御工作的首位,堅決執行“空屋行動”“凈山行動”“挪床行動”,嚴格落實“三個聯系”責任對接、“四個一”特殊群體臨災轉移、“四個一律”避險轉移等硬性規定。各級要完善“一頁紙”預案,精準摸清需轉移人員底數,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要高度重視養老院、托育機構、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度汛安全,按照“一點一策”落實應急預案,對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落實幫扶措施,確保轉移“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要加強轉移人員管理,在風險未解除和安全未確認之前,嚴禁轉移人員擅自返回。
(五)強化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各項制度,確保信息有人接收、工作有人落實、情況及時反饋。有關成員單位要嚴格落實值班值守,確保工作信息快速充分共享,工作指令快速傳達落實。要統籌好消防救援、水利、交通、通信、電力等專業搶險力量和大型裝備,提前向鎮村基層、重點防御區域下沉部署,確保一旦需要,能夠快速響應、高效處置。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