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療保障服務模式下,群眾辦理醫保就醫費用報銷、個賬提清、特殊門診信息變更等業務時,常陷入“多頭跑、耗時長、材料繁”的困境。這些問題不僅增加群眾負擔,也制約醫保公共服務效能的提升。為了降低群眾辦理醫保業務所投入的成本,臺山市醫保局積極推進就醫報銷“一件事”、個人身后“一件事”中醫保部門負責事項,主動優化項目服務,讓“群眾線下跑腿”轉化為“數據線上跑路”。
一、就醫報銷“一件事”:從“多頭跑”到“一鍵辦”
傳統模式下,群眾需在醫院與醫保局兩頭跑,準備的紙質材料繁多。為破解這一難題,臺山市醫保局通過優化“線上”的服務模式賦能醫保服務提質增效。
依托“粵醫保”、“粵省事”、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等線上平臺,就醫報銷“一件事”等高頻事項實現“線上辦”,如:關于辦理門特跨省直接結算;個人賬戶家庭共濟關系綁定/解綁;申請異地就醫備案等。臺山市醫保局專門安排業務骨干,簡政提速,確保事項于1-2個工作日內完成。出現特殊情況,做到一受理即辦理。如:臺山市參保人劉小姐9月20日因心功能不全、陳舊性腦梗死等多種病因在常州市入院,即將出院之際,家屬代其在“粵醫?!逼脚_申請異地就醫備案因資料缺失無法成功辦理。醫保經辦人員了解具體情況后立即安排專人主動與陳小姐家屬電話溝通,協助補全材料并馬上審核,成功為劉小姐在出院前完成異地就醫備案,實現異地就醫“一站式”結算。避免劉小姐既要墊付高額醫藥費,還要準備大量就醫材料回參保地辦理零星報銷的繁瑣流程,事后,劉小姐致電臺山市醫保經辦機構表示感謝。
對于線上服務事項,臺山市醫保局不斷優化經辦服務,促進就醫費用報銷“一件事”相關業務集成至統一端口,“數據跑路”取代“群眾跑腿”,醫保業務辦理流程從“多頭跑”變成“一鍵辦”,有力提升醫保經辦機構運轉效率。截至目前,本年度異地就醫備案累計惠及臺山市7839名群眾;個人賬戶家庭共濟關系綁定/解綁累計惠及臺山市1200名群眾。
二、粵醫保個賬提清:從“窗口排隊”到“指尖辦理”
在以往的辦事流程中,群眾需攜帶多種材料前往醫保中心與銀行網點辦理,排隊時間長且存在證件遺失、信息泄露等風險。為破解“跑兩地、排長隊”等問題,“粵醫保”平臺上線“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取”,臺山市醫保局推動個人身后“一件事”的落實,為群眾帶來便利。
一方面,多措并舉,推廣粵醫保個賬提清功能。通過轉發微信公眾號宣傳內容、現場宣傳活動等方式向廣大參保群眾宣傳“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取”業務;窗口工作人員在為群眾提供醫保服務時積極主動宣傳網上辦理“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取”業務,詳細告知群眾的具體功能與操作方法,讓群眾能夠輕松辦理相關業務。另一方面,審核提速,推動個賬提清業務落地。群眾可全天候線上提交申請,辦事足不出戶,還能在粵醫保上實時查詢辦事進度,免去窗口咨詢,降低溝通成本。此項業務原本的辦理時限為15個工作日,通過優化措施,臺山市醫保局將辦理周期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為群眾節省時間,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自“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取”功能2025年7月上線粵醫保以來,截至目前,已惠及臺山市2名群眾。
三、優化特門信息變更:從“現場辦理”到“電話辦理”
在傳統方式中,群眾必須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前往醫保中心申請變更特門信息,對行動不便的群眾來說,操作困難尤為突出。臺山市醫保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優化特殊門診信息變更業務。
一是突破傳統線下辦理模式的局限,開通電話咨詢與辦理業務的新渠道。在保留窗口辦理的基礎上,創新開通電話辦理渠道,豐富市民辦理業務的途徑。群眾或醫療機構只需通過電話向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身份證件號碼等基礎信息,經醫保經辦機構后臺核驗無誤后,即可完成門診特定病種身份信息變更或業務重新辦理。電話辦理渠道的開通,讓特門信息變更“零障礙”,醫保服務更有溫度。二是針對江門市內跨區辦理業務的參保人員,構建醫保經辦機構跨區域聯動機制。在群眾跨區域辦理特殊門診信息變更業務時,臺山市醫保經辦人員主動對接群眾的前參保地,全程代為協調完成身份及參保地變更手續。臺山市醫保經辦機構與江門市其他市區的醫保經辦機構聯動,協同優化服務,讓數據在“全市通辦”中跑路,做到跨區域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標準統一,為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醫保服務。三是打破語言體系上的溝通壁壘,提供多種語言的服務。醫保經辦人員可用普通話、廣東話、臺山話等多種語言與群眾進行交流,老年群體和偏遠鄉鎮村民可以享受“鄉音辦事”的便利,打通群眾辦理業務的“最后一公里”,暢通不同群體辦理特門信息變更的通道,政務服務本土化、全面化。此項業務出現前,群眾動輒耗費大半天來辦理業務,如今臺山市醫保局已將此項業務平均辦理時長壓縮至十分鐘,大大降低了群眾在辦理業務時耗費的時間。自“電話辦理”2025年1月上線以來,截至目前,已惠及臺山市227名群眾。
(臺山市醫保局供稿)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