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精神,結合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江門市制定《公園城市建設工作綱要(2015-2020年)》(下簡稱《工作綱要》),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公園化戰略,推進大地園林化,城市建公園,公園建城市,構建市域公園體系。
《工作綱要》包括加強生態景觀保護規劃、推進特色田園風光公園建設等十大工作重點和龍頭公園建設行動、村居公園建設行動等五大行動。到2020年,全市的生態景觀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各類公園數量大幅增加、分布更加合理、文化內涵更加豐富,逐步形成“以大型風景區為龍頭,以區(市)綜合性公園和鎮(街)公園為骨架,以田園風光公園為特色,村居公園均衡分布,城鄉綠廊有機串聯”的市域公園體系。到2020年,全市1319個村居各至少建成1個公園,實現村居公園全覆蓋;78個鎮(街)各至少建成1個鎮級公園;三區四市主城區各至少新建2個綜合性公園;全市共建成7個特色田園風光公園;完成7個龍頭公園整合提升;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350公里;建成公園的數量和面積排在全省前列。
一、加強生態景觀保護規劃,共享生態文明成果
通過劃定生態景觀控制線,對全市的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等資源進行規劃保護,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公園。對生態景觀控制線范圍內的非法建設建筑物,非法侵占林地,非法采石、采沙活動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行為清理整治,保持全市生態系統的基本穩定。
二、規范標準,統一標識,體現公園城市建設的文化價值
規范我市各級公園建設標準。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園建設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建城〔2013〕73號)和《公園設計規范》(CJJ48-92),結合我市各級公園建設規劃,科學合理制定各級公園建設標準。
統一公園標識,方便市民游客識別,體現公園的獨特文化,宣傳推廣公園城市建設成果。公園標識主要包括分級標識和信息標識兩部分內容。
至2015年,編制完成我市各級公園的建設標準,完成公園標識設計。
至2016年,各區(市)按照分級建設標準和標識,對現有公園完善配套,之后新建的公園按標準建設。
三、推進龍頭公園建設,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品牌
加強風景區現有和周邊資源的保護和整合,理順管理體制,突破行政體制的約束,促進圭峰山等七大龍頭公園做大做強;因地制宜,挖掘各自的文化內涵,差異化建設,打造成省內知名生態文化旅游品牌。
四、抓好城市綜合性公園建設,提高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充分利用各區(市)主城區現有的自然景觀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城市綜合性公園,提高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同時,城市綜合性公園建設要跟城市的文化建設,城市的個性建設結合起來,把本土特色文化融入公園建設,豐富公園內涵,提升公園品位,展現城市魅力。
至2016年,每個區(市)至少新建成1個面積超10公頃,基礎設施齊全、文化內涵豐富的綜合性公園;
至2020年,每個區(市)至少再新建成1個面積超10公頃、基礎設施齊全、文化內涵豐富的綜合性公園。
五、因地制宜結合文化特色,加快鎮(街)公園建設步伐
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進行鎮級公園建設。中心鎮公園面積不小于1.5萬平方米,其他鎮(街)公園面積不小于1萬平方米。
至2020年,全市78鎮(街)各至少建成1個文化內涵豐富、公園配套設施完善的公園,實現鎮級公園全覆蓋。其中至2016年,東部“三區一市”35個鎮(街)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實現全覆蓋;西部三市22個鎮(街)完成建設任務(總任務的50%)。
六、實現村居公園全覆蓋,“家門口”享受舒適環境
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村居公園建設。至2020年,形成均衡分布的村居公園系統,實現村居公園全覆蓋,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舒適的環境。
七、突出農村生態旅游理念,推進特色田園風光公園建設
結合農業強市和旅游強市建設,充分利用我市的農田、林地、水體和海岸等資源,突出農村生態旅游理念,使鄉村風景游覽、現代休閑活動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打造成為江門特色田園風光公園。至2020年,全市建成7個此類公園。
八、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建設森林公園
利用我市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建設森林公園,特別是城市建成區或中心區周邊的山體,都要逐步建成森林公園,加快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步伐,大力構建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類型齊全、分布合理、管理科學的森林公園體系。按照省林業廳《珠江三角洲地區生態安全體系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建設任務分工實施方案》文件精神,至2020年,我市新建不少于3個市森林公園,每個縣(市、區)新建不少于2個縣森林公園,每個鎮新建不少于1個鎮森林公園。
九、提升城鄉綠廊景觀水平,形成慢行系統(步行徑)網絡
抓好濱水、沿路等生態綠色廊道景觀建設,將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地方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至2020年,全市新建350公里城鄉綠廊和一定規模的慢行系統網絡。
十、提高公園交通便捷化水平,建立公共交通體系
完善公園內外交通設施,把公園城市建設與城市慢行系統結合起來,科學設置景點之間的交通連接。積極推動公交優先,建立合理的公共交通體系,在公園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規劃配建公交換乘中心,逐步形成覆蓋我市公園的公共交通網絡,在節假日期間,根據客流變化,采取加密班次等措施增加運力。同時,加快慢行系統建設,通過城鄉綠道,將我市各級公園有機串聯,讓更多的人親身感受我市公園城市建設成果。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