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海洋觀測網規劃布局圖
《廣東省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2016—2020)》(下稱《規劃》)近日出臺,將推進和引導廣東省海洋觀測設施的建設及海洋觀測活動的管理。
問:《規劃》的背景及意義是什么?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廣東省在沿海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遭受著頻繁、嚴重的海洋災害的侵襲,是我國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根據2014年底國家海洋局印發的《全國海洋觀測網規劃(2014—2020)》,廣東省研究決定制訂本省海洋觀測網規劃。
《規劃》實施后,將進一步提升廣東省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和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減輕海洋災害損失,服務海洋綜合管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問:《規劃》的目標是什么?
到2020年,廣東省初步建成以岸基觀測為主,浮標、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應急機動觀測為輔,布局較合理、結構較完善、功能較齊備的海洋觀測網,初步建立海洋觀測網綜合保障體系和多部門的數據資源共享機制,有效提升海洋觀測網運行管理與服務水平,基本滿足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綜合管理、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的需求。
在未來的20年內,進一步加密和完善海洋觀測網,加密岸基海洋觀測站、海洋觀測浮標和X波雷達觀測系統,新增海上平臺觀測系統、潛標和淺海海床基觀測系統,提高離岸觀測水平。
問:《規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規劃》構建了集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于一體的廣東省海洋觀測網體系,建立“海洋觀測管理總站——區域管理站——觀測站”三級管理體系,并配備海洋觀測數據管理與信息服務系統和網絡、觀測裝備保障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岸基海洋觀測系統。新建39個岸基海洋觀測站(點),新增一對地波雷達站及24個X波段雷達站,觀測范圍可覆蓋廣東省沿岸及珠江口外120公里內海域。
(2)海基觀測系統。建設1套海洋浮標陣列系統,新增布放11套海洋觀測浮標;組建由20艘船組成的志愿船觀測系統,根據實際需要加裝氣象觀測儀器設備;配置兩套水下滑翔機觀測系統,開展業務化觀測。在未來的20年內,新建一批海上平臺觀測和潛標系統,在珠江口、大亞灣、湛江港等重要海灣港口區域布放海床基觀測系統。
(3)空基觀測系統。規劃與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建海洋衛星遙感南方數據應用分中心,接收海洋衛星數據,建立具有預處理、資料處理、產品制作、產品存檔與分發以及用戶定制專題產品等功能的海洋衛星遙感數據接收與處理系統。
(4)海洋觀測綜合保障系統。建設一個海上觀測綜合保障基地綜合保障基地,為廣東省海洋觀測網運行的各個海洋觀測系統所使用的設備、傳感器等提供維修、保養和檢定服務,并作為廣東省海洋浮標陣列系統的布放基地。建設應急裝備保障系統,配置3套車載激光雷達測風系統,每個地市配置1套應急調查車,配備自動氣象站、X波段測波雷達和便攜式水位儀。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