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決策部署和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2023年以來,鶴山市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全面落實林長制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凝心聚力走好綠色發展新的趕考之路,不斷厚植鶴山市綠色生態底色。
一、主動增加林分優化任務,打好綠水青山生態牌
今年省下達鶴山市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林分優化任務7500畝,森林撫育7500畝。鶴山積極作為,主動增加林分優化任務,將今年開展重點區域林分優化任務提高至2.1萬畝,植樹118萬株;目前已完成1.77萬畝,植樹約105.87萬株。其中:低質低效林分改造10500畝(省下達任務7500畝),目前已種植高質量水源林4711畝、社會投入林分改造種植2500畝,完成量占下達任務量的96%;沈海高速、江肇高速沿線重點區域林分優化提升3006畝,目前完成清理林地3174.2畝、造林備耕2905.3畝、更新種植鄉土闊葉樹和經濟林2105.9畝,完成率70.1%;推進大雁山森林公園林分優化提升約4000畝,目前已完成改種鄉土闊葉樹,完成率100%;計劃開展新造林撫育9000多畝、大徑材培育5000畝,目前正在辦理招標手續。

(鶴山市宅梧鎮源林生態園干線公路邊林分改造項目)
二、連點串線推進綠色通道,走好地域特色發展路
重點推進沈海、江肇高速鶴山段沿線兩側山體營建森林景觀帶及“千里步道”整體規劃工作,通過“千里步道”的規劃串聯鄰近的古村落、歷史遺跡、自然公園,讓森林融入城鄉,讓人們貼近自然。鶴山“千里步道”提升打造(主線長約291公里,支線長約350公里)主要圍繞三大特色:一是展現生態旅游,串聯大雁山、華僑城古勞水鄉及香草地等主打景區。二是融合紅色元素,展現厚重革命歷史,串聯雅瑤宋氏大宗祠、龍口世昌溫公祠、宅梧余氏大宗祠、址山張懷樓與鶴城華南樓等紅色景點。三是探秘文物古跡,暢通文化傳承路徑,串聯鐵夫畫閣、梁贊故居、古勞水鄉石板橋、龍口霄南鮮卑古村落及鶴城茶行街等文物建筑。通過連點串線,整合紅色、綠色、文化、生態、旅游資源,形成綠色生態通道,以“小切口”實現“大變化”,走出了一條具有鶴山特色的綠色發展路。
三、推進林業產業擴面增效,強化生態價值轉化
一是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充分發揮鶴山市林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企業投資培育林下經濟,發展油茶、紅茶、堅果等林業特色經濟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林4000畝,目前已種植古勞茶山合益豐檸檬紅茶、古勞茶山生態紅茶、雙合僑益康紅茶、澳洲堅果、油茶等4400畝,完成率110%。二是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快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支持和鼓勵開展林產品深加工等,延伸產業鏈條。同時,積極發展鄉村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推動宅梧鎮源林生態樂園、古勞鎮茶山生態園、共和鎮來蘇山水人家等森林生態旅游項目建設,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鶴山市古勞鎮古勞生態園茶園)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