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中央媒體“組團”來到江門,對全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典型經驗做法進行采訪報道。在新會區沙堆鎮梅閣市場,豬肉檔老板娘石阿姨向記者講述了村里這兩年的變化。
“以前黑惡勢力壟斷了市場,我們只能從指定地方進貨,每斤豬肉比周邊貴了三四塊錢。”自從2018年打掉了涉黑犯罪團伙,石阿姨可以價比三家,自主決定豬肉供應商。曾經飽受黑惡勢力滋擾的梅閣市場,也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網上交易系統”公開招標,完成升級了改造。村民蔣先生說:“現在市場又干凈又明亮,買菜都放心多了,我天天都來‘幫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江門牢牢抓住人民群眾這個根本力量,堅決踐行“過程人民參與、成效人民評價、成果人民共享”的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打好沖刺攻堅戰,讓群眾在這場人民戰爭中既有參與感,又有獲得感。
重拳打擊
群眾舉報占線索總量8成
豬肉個體經營戶宋強(化名)的舉報,讓盤踞在梅閣村的黑惡勢力浮上了水面。
宋強是珠海斗門的豬肉個體經營戶,梅閣村與珠海斗門隔虎跳門水道相望,兩地相距路程不過20公里。多年以來,宋強都騎著摩托車經過南門大橋,將斗門的新鮮豬肉運送到梅閣市場和幾家餐廳。
然而,2017年至2018年,宋強先后兩次被梅閣村的涉黑組織成員圍毆。有一年寒冬,涉黑組織成員不僅毆打了他,還連人帶秤把他推進了河溝里,搶走他車上的豬肉,威脅他不能在梅閣售賣外地豬肉。他回憶:“在那之后,我都不敢在梅閣市場里光明正大地賣豬肉。”
2018年初,中央政法委召開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電視電話會議,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正式拉開帷幕。在宣傳引導下,宋強鼓起勇氣,到派出所報案。
當時,新會公安在一宗小區樓盤糾紛中察覺到涉黑惡的信號,宋強提供的線索,成為了警方破案的關鍵。2018年9月,歷經5個多月的縝密偵查,警方摸爬出了以蔣某達為首的涉黑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破獲強迫交易、故意傷害、敲詐勒索、開設賭場等案件32宗。
同月,江門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在市公安局舉行兌現舉報涉黑涉惡線索獎勵發放儀式,現場10名舉報涉黑惡犯罪有功群眾頒發獎勵金。
“專項斗爭初期,群眾舉報黑惡線索需要下很大決心。”江門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江門堅持多渠道宣傳、全媒體發聲,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化立體宣傳,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微信、抖音等多種平臺推進掃黑除惡“升溫加碼”,匯聚強大的宣傳聲勢。

通訊員供圖。
如今走在江門街頭,印有涉黑涉惡線索舉報渠道的公交車和公交站牌隨處可見,群眾可以通過電話、信箱、電子郵箱、信訪中心“四位一體”舉報平臺,隨時隨地報送線索。此外,江門還出臺了《江門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群眾舉報獎勵辦法》,對經查證屬實的群眾舉報予以1萬元至35萬元不等的獎勵。
隨著宣傳工作鋪開,社會形成了揚正氣、樹新風的氛圍,廣大群眾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熱情被充分激發,紛紛舉報身邊的黑惡亂現象。截至今年10月,江門接到群眾舉報涉及黑惡亂有效線索近1300條,占線索總量約8成,累計向群眾發放獎勵金236.65萬元。
廣泛發動
民間文藝匯演“吸粉”50萬
“豬肉佬”老喬和老伴在菜市場開了一個肉檔,不料“肉霸”巴哥帶著手下來到店里,對檔口進行打砸……今年8月20日晚,江門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民間優秀文藝節目匯演上演,這場以梅閣市場蔣某達涉黑案為原型的粵劇小戲《肉霸覆沒記》榮獲特等獎。

在粵劇小戲《肉霸覆沒記》中,老喬的豬肉檔遭到“肉霸”打砸。楊興樂攝
特別的是,這場晚會全部由市民自編自導自演。群眾從身邊的典型涉黑惡案件中得到啟發,用小品、舞蹈、歌曲、相聲等形式,表現江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的新變化、新成效,以及涌現的英雄事跡與人物故事。綜合網絡投票和現場評委評分,《鬧圩場》《肉霸覆沒記》兩個作品榮獲特等獎。
在持續一周的網絡投票階段,江門三區四市選送的14個節目刷爆了朋友圈,累計超過25萬人參與了投票,近50萬網友圍觀了活動。最終,小品《鬧圩場》以6.8萬票位居第一,為拿特等獎奠定了基礎。

楊興樂攝。
珠姐是小品《鬧圩場》的演員,飾演一位被黑惡勢力欺負的農村小販。她說,在網絡投票階段,節目組全員出動,拿著手機挨家挨戶敲開鄰居的門,給自己投票。鄰居的反應讓她很是興奮:“大家一聽說節目的主題是掃黑除惡,都說要給我投票點贊!”節目編劇之一鄭悅安是個老戲骨,他點贊網絡投票環節:“現場觀看的群眾只有幾百人,但網絡傳播能覆蓋幾十萬觀眾,大大提高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知曉率。”
近年來,江門舉辦民間優秀文藝節目匯演、粵劇小戲、微電影創作大賽、征文大賽、短視頻比賽等多種特色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動更多老百姓參與到掃黑除惡行動之中,讓群眾成為專項斗爭的深度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
“掃黑除惡人贊賞,把黑惡分子掃清光!”花園曲藝社義工隊負責人馮子疇是恩平市恩城街道新塘社區的紅人。每天下午,他都會和曲藝社的成員聚在社區練歌,用恩平方言演繹原創木魚歌曲。
這首《掃黑除惡頌升平》是馮子疇創作的,前后修改了一年,他說靈感來源于社區治安環境的好轉。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恩平市的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防控體系不斷增強,社會治理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第三方調查顯示,恩平去年群眾安全感、政法工作滿意度、掃黑除惡(平安創建)知曉率均排名江門市第一。黨員馮子疇說:“我希望用木魚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傳唱掃黑除惡給群眾帶來的幸福感。”
深入宣傳
擺攤擺到村民“家門口”
10月27日上午,兩排深藍色的帳篷在恩平市那吉鎮文化廣場支棱起來。由江門市委政法委、江門市掃黑除惡辦主辦的江門市掃黑除惡暨平安建設宣傳活動正在進行,多個部門通過懸掛橫幅、現場咨詢、擺放宣傳展板、派發宣傳品等方式,向群眾普及掃黑除惡等方面知識。

李靄瑩攝。
“之前不知道什么是黑惡勢力,今天學到了很多。”家住文化廣場附近的李叔和老伴早早來到活動現場捧場。李叔說,這種在“家門口”的擺攤活動很有必要:“村里信息比較滯后,這種活動讓我了解到社會形勢和最新政策,我每次都很積極參加。”在李叔學習掃黑除惡知識的時候,他的老伴在攤位前贏得了不少獎品,購物袋是她的最愛。她說:“這個袋子很實用,背出去買菜特別方便。”
這是江門市掃黑除惡辦公室今年特制的宣傳品,在防水加厚帆布袋上,印有“全民掃黑除惡 共建平安江門”的標語,小字還寫上了線索舉報電話和郵箱。村民背著購物袋出門時,搖身一變成了流動的宣傳員,將掃黑除惡的信息傳播到村里各個角落。除了購物袋,江門還先后制作了掃黑除惡主題雨傘、圍裙、紙巾、水杯、充電線等一大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這些宣傳品被送進千家萬戶,嵌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讓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家喻戶曉。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知曉率,江門在掃黑除惡宣傳上堅持點線結合、全域覆蓋。“點”指的是三區四市要推動落實召開一場新聞發布會、在重點部位新上一個大型立體廣告牌、一次新聞媒體專版專題宣傳、一次調查問卷活動、網格員集中一次走進千家萬戶宣傳活動、集中播放一個宣傳短視頻等“六個一”措施。“線”指的是各行業、各部門要結合自身特點,遴選一個宣傳項目,掀起一輪宣傳高潮。例如,市農業農村局開展“進漁村、進漁港”掃黑除惡宣傳活動,重點對全市2000多艘漁船實施宣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舉辦掃黑除惡燈光秀,用璀璨的標語點亮城市夜空。
在專項斗爭決勝之年,江門還策劃了“喜看掃黑除惡帶來新變化”新聞媒體采風活動。各家媒體以群眾視角講述人民戰爭的故事,真實記錄掃黑除惡為基層帶來的新變化,讓群眾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
【記者】李靄瑩
編輯 周柳妤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