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強調,要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會事業,在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上實現新突破。為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新建商品房不動產權證辦證周期長的問題,完善不動產交易、辦稅、登記服務等體系,2023年,我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成效,為落實“拿地即開工”服務模式提供有力支撐。
一、注重頂層設計,以部門協同推動業務流程再造
江門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分別成立由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含行政服務中心)、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組成的“驗收即發證”工作推進專班。專班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左右聯動,上下配合,全力推進“驗收即發證”工作。同時,重新梳理業務辦理流程,實現“四聯辦理”:即新建房屋建設項目門牌編訂與辦理工建項目施工許可聯合辦理;將竣工驗收階段的房產測繪、竣工規劃條件核實測量、人防測量、不動產權籍調查等工作進行聯合測繪,共享測繪成果;聯合驗收和竣工驗收備案同步聯合辦理,核發電子證照;工建項目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并聯申報,全流程在線審核,實現完成驗收后同步發放不動產權證。
二、推行“一網通辦”,實現“一套材料、只跑一次”
(一)江門市自主研發和使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與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不動產“一網通辦”等平臺對接,實現政務數據、自然資源、住建、公安、水利等多個部門的信息數據實時共享,實行聯合驗收、權籍調查核實、更改實測樓盤表三項業務全流程在線并聯審批,實現聯合驗收以后,即可核發不動產權證,有效解決工業項目、房地產開發項目因辦理竣工備案、聯合驗收、首次登記等流程時間周期長,短時間內拿不到不動產權證的問題。“
(二)完善工建平臺系統建設,助力打通企業發展綠色通道。為全面推廣產業項目“全鏈辦”(全鏈條幫辦代辦)集成服務體系,實現涵蓋從項目洽談、企業開辦,到立項規劃、工程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以及不動產登記、落地投產共8個階段的全過程銜接、全鏈條幫辦代辦服務和全流程閉環管理,工建平臺增設了會商功能模塊,提前介入服務產業項目的項目洽談到開工投產的全鏈條,實施容缺預審、預批復等制度,為確保“拿地即開工”夯實前期基礎,賦能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工建平臺亦設置了“水電氣”市政公用服務單位主動服務模塊,建設單位通過工建系統申報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同時可勾選需要報裝水電氣業務,市政公用服務單位收到企業報裝需求信息后,會指派專人進行一對一跟進服務,協助企業完成各項報裝業務,有效提升數字政府服務能力。
(三)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等申請事項,建設單位只跑一次工建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只需提交一套資料,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后臺聯合辦理、同步審批工作,核發電子證照并提供郵寄不動產權證書服務。
三、搭建溝通橋梁,提前介入服務更精準高效
江門市相關職能部門多次聯合組織座談會,向企業宣傳普及“驗收即發證”政策,聚焦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共同研究實際操作中的難點問題,制定相應解決措施;同時,在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審批環節,引導企業做好聯合驗收和不動產登記聯合申報工作,做好事項申報前輔導,協調溝通各審批環節,為建設單位提供“保姆式”服務,減少企業跑動次數,提高服務事項審批辦理效率。
四、改革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整合綜窗服務,開展系統互聯,實現工業項目驗收通過到獲得不動產權證辦理時間不超過1個工作日;房地產開發項目驗收通過到獲得不動產權證辦理時間不超過3個工作日。該項改革措施在2023年獲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肯定,以印發《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十佳創新案例名單》全省推廣宣傳。
據統計,2023年江門四市三區房地產、工業項目實現“驗收即發證”項目共17個項目。下一步,江門市將繼續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持續鞏固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辦理模式,切實落實減環節、減要件、減時間、減費用等便民利企措施;同時加大對建設單位、房企的宣傳力度,提高知曉度和使用率,擴大“驗收即發證”的服務覆蓋面,全面優化工建審批和不動產登記的便利度,優化江門市營商環境。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