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全系統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根據江門市自然資源局局黨組工作安排,2024年7月26日下午,江門市自然資源局舉辦了“干部講堂系列”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實踐與思考專題講座,由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科范智才科長授課,講座主題為《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實踐與思考》。會議在各縣(市、區)自然資源局、林業局設分會場,市局主會場干部職工積極參加培訓學習。


培訓講座緊緊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通過通俗易懂、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出的重大背景和重大意義開篇,解讀生態產品及其價值的豐富內涵,分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的路徑與機制、目前存在問題與挑戰等,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工作思考與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并進一步強調,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是從源頭上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自然資源是生產生態產品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密切相關,從管理鏈條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是生態產品交換和利益分配的基本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是生態產品生產和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生態保護和修復是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重要路徑,自然資源管理工作與生態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易、補償等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因此,自然資源領域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主要領域。
本次講座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既有最新理論、重磅文件的解讀,又有典型案例的具體分析,還有結合本地實際工作的思考和建議。通過培訓學習,提高了廣大干部職工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的認知,激發了大家對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的濃厚興趣和實踐動力,為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邁上新臺階起到了良好推動和促進作用。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