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江海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嚴先生的一條訴求:“戶政業務太難預約了,小孩趕著入學,能否幫忙解決。”由于戶政業務不在區級政務大廳辦理,接到嚴先生訴求后,該中心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為嚴先生啟動特事特辦程序,當天就辦好了戶口遷移相關業務。“為政府貼心的服務點贊”,離開政務大廳前,嚴先生向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為。我市高度重視群眾反映的難點、堵點事項辦理,市領導多次批示要健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工作成效和經驗,著力解決群眾的“煩心事”“辦不成事”,并作為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的重要考量。自2022年10月起,江門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紛紛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讓群眾辦事心里更有底、體驗更便利。據統計,“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設立至今,全市累計為企業、群眾解決難題76宗。“辦不成事”的小窗口,體現了“辦成事”的大決心。
在“1+7”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窗口
群眾賴先生到恩平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煩心事”,其所種農田鼠患猖獗,嚴重影響水稻生長。盡管不屬于大廳政務服務事項,但恩平市行政服務中心仍然急群眾之所急,馬上與恩平市農業農村局溝通協調,當天下午即安排技術人員前往農田了解情況,并提供殺鼠藥和其他病蟲害防控藥劑,現場指導賴先生安全用藥,科學防治病蟲害,幫助其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大難題”,詮釋了政府部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辦成事、辦實事的服務理念。
急事、難事、煩心事,問題再難,都不能讓群眾犯難。服務真心,民眾才不會寒心。近年來,我市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出“指尖辦”“一網通辦”等便民舉措,讓“辦成事”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簡單。
為了能辦成事、辦好事,我市在“1+7”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通過開展一事一策服務,協調解決群眾各類煩心事,切實做到把好事辦成,把實事辦好。
同時,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印發《江門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聯動管理制度(試行)》,進一步健全配套完善的企業和群眾辦事難點閉環管理流程,形成快速協調政務服務資源對難點問題分析研究、高效解決的工作機制。這一創新機制,也保證群眾遇難事“有人管”“能解決”“不白跑”,實現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推動政務服務無障礙、更高效、更溫情。
保障企業訴求快速響應
民生無小事,件件映初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本質上是一個躬身為民、為企的通道。
我市牢牢把握“企業服務年”服務主題,集成“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與企業服務專窗服務功能,保障企業訴求快速響應。
一方面,我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迅速協調部門為企業做好項目幫辦代辦;另一方面,面對難以在辦事大廳解決的難題,積極引導企業使用江門市中小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進行問題反饋,形成良好的服務閉環。
例如,新會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廣東彩艷股份有限公司反映新建廠房辦理不動產證受限的訴求后,及時與屬地鎮政府和新會區自然資源局等單位協調溝通,并召開專項協調會議,商定協助企業辦理不動產證的工作方案,成功為企業解決了廠房不動產證的辦理問題。貼心高效的政務服務獲得企業點贊,并為新會區行政服務中心送去錦旗。
據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局將在總結“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為企業、群眾辦實事的服務方式、服務理念下沉到各鎮(街)公共服務中心、村(社區)公共服務站,暢通企業、群眾反映“辦事難”的渠道,落實“受理—協調—反饋”的全流程管理機制,并加強對反映“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的研究,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為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密切黨群關系的有力抓手,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文/圖 江門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敏銳 通訊員 張全佶)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