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現將《江門市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貫徹執行。如有問題,請徑向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反映。
江門市“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代章)
2019年7月24日
江門市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審批服務便利化,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政務服務的堵點和痛點,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建設高水平“數字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政務服務的堵點和痛點,因事制宜,簡政便民,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我市政務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為我市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示范城市增添新動能新優勢。
(二)建設目標。以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以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梳理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優化業務流程,深化審批承諾制及容缺制改革,真正實現企業和個人辦事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少跑動,推動江門2020年底前實現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四個 100%,政務服務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和政務環境最優最先進的地區之一。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全程網辦”
根據《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可辦”的原則,進一步推動依申請類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的標準化建設,實現事項目錄、實施清單標準統一、動態管理,同步配置于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推進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與部門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全流程網上辦理。對各級各部門在線政務服務事項配置和應用實行在線監督、持續優化,提升網上辦事易用性,實現網上辦事“無堵點”,確保2019年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85%以上、縣級達到70%以上;2020年底前網上可辦率全面達到100%(涉密事項除外)。
(二)推進“全城通辦”
1.梳理“全城通辦”事項。以“就近辦”為目標,梳理“全城通辦”服務事項,依托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現代物流技術,實現申請人可跨區域就近在政務服務大廳提出申請,并通過快遞領取證件。
2.全面推行“一窗集成服務”。將部門分設的辦事窗口統一整合為綜合窗口,對進駐窗口事項進行充分授權,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實現“一窗集成”無差別受理,解決政務服務事項仍由部門受理的“體外循環”問題,為“全城通辦”掃除障礙。
3.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村(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整合,解決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高頻公共服務事項進駐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2020年底前,完成所有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梳理配置到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做到全市村(社區)進駐事項統一、應用平臺統一、服務標準統一。
(三)推進“四少一快”
按照“少填、少報、少帶、少跑、快辦”的政務服務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業務流程,加快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
1.全面清理地方實施的證明事項。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照來證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替代的一律取消。
2.推動數據共享互認。能使用電子證照及部門已存在數據共享驗證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書面復印件;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復提交,實現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
3.大力推廣應用“電子證照”。加快電子證照系統與政務服務網、各類業務審批系統的對接,從電子證照提取信息自動填充在線申辦表格,支撐群眾“少填少報”,提高審批效率。大力推動基層證明簽發服務,突出以鎮(街道)和村(社區)為重點,組織梳理基層開具的證明等辦事材料,開通在線開具基層證明服務,推進基層減負便民專項工作。
4.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好”服務。對高頻的、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多個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優化整合、流程再造,形成如“企業開辦”、“投資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子女就學”、“寶貝計劃”等多項主題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能夠一次辦全、一次辦好。
5.推行“容缺”“承諾”“信用”審批。著重選定涉及投資建設、惠民便民等方面的審批事項,確定可容缺審批的事項及容缺要件,通過信用和承諾,做到審批環節“能減則減、能并則并、能簡則簡”,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四)推進“智能辦理”
1.建設人工智能辦理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設數據自動匹配、事項智能分析、審批無人干預的人工智能辦理系統,實現“立等辦結”。2020年,建成人工智能辦理系統,實現300個以上政務服務事項智能辦理。
2.推行“網購式”體驗服務。聚焦辦事“難、慢、繁”問題,以“部門網店化、服務產品化、溝通即時化、評價大眾化、過程追溯化”為標準,打造“網購式”政務服務,讓群眾辦事就像“網購”一樣方便。
(五)推進“指尖計劃”
充分利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江門易辦事”App和“僑都之窗”自助終端等服務渠道,打造不打烊的“數字政府”。
1.發布“江門易辦事”。貼近本地生活、精準化服務和融媒體宣傳,推動“江門易辦事”和“江門邑網通”App全媒體融合建設,推動整合政府部門微信公眾號和手機應用APP,打造江門特色的政務服務移動應用,與“粵省事”實現優勢互補。
2.豐富各類指尖服務。2019年底前,建成“粵省事˙僑鄉行”,實現不少于450項高頻事項進駐“粵省事”。“江門易辦事”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民生服務,打造不少于50個主題式政務服務,與“粵省事”平臺優勢互補,實現政務服務“指尖服務、瞬間可達”。
3.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在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大“粵省事”、“江門易辦事”使用推廣力度,力爭2019年底前用戶數達本地人口30%以上、2020年達70%以上。在“江門易辦事”APP搭建政府聯系企業和群眾橋梁,收集群眾在營商環境、環境保護等意見建議,引導群眾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和監督,作為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功能補充。
4.升級政務服務自助終端。促進“僑都之窗”與省政務服務一體機互為補充,加大對接連通省、市有關業務系統力度,完善自助服務功能,實現更多民生服務自助辦理。建設與各級實體大廳相配套的24小時自助服務區,推動“僑都之窗”等自助終端覆蓋政務服務需求較大的鎮村政務服務站點和人員密集公共場所。
(六)推進“堵點清零”
落實《關于印發<江門市政務服務堵點清零行動方案>的通知》(江行辦〔2019〕39號)要求,動態掌握和及時匯總政務服務堵點情況,能夠及時解決的馬上解決,涉及建章立制時間要求比較長的列入整改計劃分步實施。2019年10月底前,對企業和群眾普遍反映的辦事指引不清、來回折騰、扎堆排隊、耗時長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
1.切實解決排隊等候時間長的問題。按照群眾排隊等候時間不超過10分鐘的目標,加強政務服務窗口人員配置和事項分流管理。要根據事項辦理量,及時調整服務窗口數量,充實前臺工作人員。積極推動政務服務延伸至基層或銀行網點、郵政代辦點,引導群眾“就近辦”“網上辦”。對于有周期性辦理高峰的事項,提前制定預案和分流措施,避免群眾扎堆排隊現象出現。
2.切實解決辦事指引不清晰問題。開展部門辦事指南自查自糾工作,重點檢查辦事指南關鍵要素完整性、準確性和易懂性,形成規范化、標準化辦事指南,切實解決因辦事指引不清晰造成群眾資料準備不完整、找不到辦事入口、反復跑多頭跑等問題產生。要加強辦事指南同源管理和集中渠道宣傳,加強統一辦事入口宣傳。
3.加大政務服務咨詢導辦力度。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加大咨詢導辦力量,把優質服務做在前。在12345政府服務熱線設立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導辦專屬坐席,依托業務知識庫、與業務部門即時在線溝通等形式,提供24小時在線咨詢服務,及時解答群眾政務服務疑問,正確指導政務服務申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的重要意義,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將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責任,細化分工方案,明確整改完成時間節點,確保本地區本部門的堵點“清零行動”有序推進,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二)抓好宣傳發動。舉辦“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啟動活動,對“粵省事˙僑鄉行”、“江門易辦事”、新一代政務一體化自助機上線等工作進行發布。在全市掀起“找堵清堵”之風,發動企業、群眾參與“堵點清零”行動,通過在政務服務網、實體政務大廳設立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建議專區,公布各級政務服務監督電話,利用微信服務平臺,廣泛收集企業、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邀請媒體參與,與南方日報、江門日報等官方媒體聯系,邀請各媒體派記者深入辦事一線,以辦理人身份曝光、挖掘辦事“痛點”“堵點”,以輿論倒逼做好“堵點清零”工作。
(三)加強情況通報。對于收集的政務服務“堵點”問題,及時分流辦理,限期做好整改,反饋整改結果,定期回查整改情況,實施限時辦結通報機制,并將“堵點清零”工作納入年度機關績效評價內容。
(四)實施長效監督。完善政務服務效能監測指標體系,委托第三方機構和組織申請人對各級政府服務能力、審批部門和政務服務大廳(中心)提供的政務服務實施定期評價。同時,依據后臺政務服務大數據,對各級政務服務大廳(中心)和各專業分廳的事項進駐率及受理、審批(審查)、出件的辦理數量、按時辦結率、群眾滿意度、事項辦理準確率等進行定期評價監督。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