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1年6月11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新聞綜合頻率
上線單位:江門市民政局
訪談嘉賓:江門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雁冰
江門市民政局養(yǎng)老服務和兒童福利科副科長駱慧晶
江門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副科長周瑩
江門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區(qū)劃地名科副科長車方樂
節(jié)目主持:鄺杰嵐
———————主要內容————————
主持: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guī)劃開局之年,江門市民政局是怎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為市民群眾辦實事呢?
林雁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我局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要求,教育引導民政黨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一)加強組織領導,采取多種形式學習黨史,努力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輿論氛圍。如組織黨員干部上專題黨課、觀看紅色電影、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現(xiàn)場教學等等,還舉辦了市直民政系統(tǒng)“黨史青年說”微演說活動,深化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把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任務轉化為共同認識和堅定行動。
(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聚焦民政服務對象“急難愁盼”問題,開展15項:智慧救助、婚姻登記通辦、紅色地名宣傳、為養(yǎng)老服務插上科技翅膀、慈善筑跡、走近社會組織“三跟進”等實踐活動工作。為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我局按照市的要求,主動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牽頭征集首批50件“民生微實事”,投入500多萬元,推動6月底完成。如社區(qū)樂齡學院項目,研發(fā)智能手機、社交軟件等適老化教材,開展老年教育培訓,讓老人更好地融入數(shù)字生活等,為群眾帶來實惠,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社會反響良好。另外,我市將出臺民政事業(yè)發(fā)展“十四五”和養(yǎng)老事業(yè)發(fā)展“十四五”兩個規(guī)劃,統(tǒng)籌推進民政領域“大救助、大養(yǎng)老、大兒童保障、大慈善、大社會治理”五大體系建設,持續(xù)弘揚“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更好地推進各項為民辦實事工作落實。
主持:是的,據(jù)我們了解,剛才您提到的“黨史青年說”微演說活動的舉辦確實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下面我們通過一段錄音回顧一下當時的活動舉辦的情形吧,這段錄音的演講者是江門市民政局的曾凝,她以《他們向死而生,我們生如夏花》為題的演講在市直民政系統(tǒng)“黨史青年說”微演說活動中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演講錄音】
曾凝: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江門市民政局的選手曾凝。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他們向死而生,我們生如夏花。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1928年。1928年9月27日,在南京雨花臺刑場,一位24歲的年輕人高唱雄渾悲壯的《國際歌》。一聲無情的槍響,他倒在了血泊中,從容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他叫史硯芬,中共黨員,曾領導震撼大江南北的宜興秋收起義,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農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28年5月5日……
主持:剛才您提到的市民政局開展的智慧救助、婚姻登記通辦、紅色地名宣傳、為養(yǎng)老服務插上科技翅膀、慈善筑跡、走近社會組織“三跟進”等15項實踐活動工作,成效如何呢?下面我們通過其中的一項——慈善筑跡,來了解一下。據(jù)了解,為從需求出發(fā)幫助這些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問題,2020年3月,江門市民政局委托江門市慈善會實施,由江門恒愛社工中心具體承辦啟動了“慈善筑跡”項目,其服務范圍也從傳統(tǒng)的扶貧濟困資金幫扶延伸到專業(yè)訂制適老化改造、兒童成長環(huán)境、殘疾人友好居家、社區(qū)志愿服務發(fā)展等領域。住在江海區(qū)禮樂鎮(zhèn)的初一學生就是其中一位受惠者,跟他奶奶聊聊。
【杰仔奶奶錄音】
杰仔奶奶:以前很差的,什么都沒有。后來受到他們的幫助,買了桌子、椅子、燈等等給杰仔,杰仔收到很開心。老師說他學習進步很多,謝謝黨的關懷。
主持:下面,我們接通江門恒愛社工中心蔡淑蕾社工的電話。
【電話連線】
主持:“慈善筑跡”運作一年多的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蔡淑蕾:慈善筑跡項目從2021年3月正式啟動,作為項目的承接方,我們嚴格把控項目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接收申請資料,到入戶評估、審核,工程的施工到項目結束后的驗收,我們都需要和落地的社工機構或村居工作者保持緊密的溝通,及時向市慈善會反饋信息。市慈善會指導工作的開展,作為項目的承接方,我們也協(xié)助市慈善會開展定期的入戶的抽檢工作,了解申請者的情況,確保將慈善幫扶落到實處。截止到2021年6月10日,慈善筑跡項目成功聯(lián)動基層黨支部超過97個,社會各界參與超過3200人次,為128戶困難家庭完成家居改造,其中,30戶是兒童成長空間改造,59戶是房屋修葺,39戶是適老化改造,得到社會大眾及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同時,慈善筑跡項目都得到國家級、省級、市級官方平臺的大力報道,讓更多的社會人士知道并且關注慈善筑跡項目。
主持: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有哪些人和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蔡淑蕾: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一個住在禮樂的低保家庭小妹妹,珊珊。當落地的社工機構轉介她的申請資料上來的時候,我們立刻組織評估團隊上門去了解情況。我們評估的時候,小朋友正在上學,她的奶奶在家,見到我們的來到,奶奶是好開心好激動的,她希望慈善筑跡項目可以幫到她的孫女。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朋友的居住環(huán)境比較差,雖然她自己一個人一間房,但是,房間里面的墻是黑黑的,木床已經(jīng)發(fā)霉、窗戶已經(jīng)爛左、電線老舊、燈泡光線不足,房間里面的物品比較多,缺少可以放野的置物架,再加上,屋企部分的設施設置不合理,這些都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當時,評估團隊為珊珊制定左初步的改造方案。后來,經(jīng)過市慈善會的審批,珊珊成功得到項目的資助,之后,我們上門驗收改造的效果。那天是下午6點多,奶奶在家里做飯,珊珊也回到家了。她是一個比較害羞的小朋友,雖然家里環(huán)境不是很好,但是,她好努力讀書,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親自帶我們參觀她的新屋,那個時候,我們見到了她的笑容。當珊珊知道政府部門和熱心人士都甘關心她的時候,她是非常激動的,特意和我們說,要多謝他們,同時,她和我們說,自己都要努力讀書,好好報答家人和社會。我們都經(jīng)歷過小朋友的階段,反思一下,可能我們都沒有珊珊小朋友那么懂事,看到珊珊小朋友那么開心,我們都覺得好欣慰。我們希望,通過慈善筑跡項目可以幫到更多好似珊珊甘樣處于困境需要幫助的群眾。
主持:今年的運作又是如何開展?
蔡淑蕾:“慈善筑跡”項目已完成2020年度的改造計劃,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2021年新的服務年度。由于前期受到疫情的影響,截止到2021年6月10日,慈善筑跡項目成功為27戶困難家庭完成家居改善工作。按照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會的指示和要求,2021年慈善筑跡項目預計為150戶困難群眾完成家居改善工作。在下半年,我們會加快項目的進度,希望可以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困難群眾。
主持:對這個項目如何能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有哪些設想?
蔡淑蕾:作為項目的承接方,我們希望,各市區(qū)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關注困難家庭居住問題,支持“慈善筑跡”項目,通力協(xié)作,為我市困難家庭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增添一磚一瓦。
林雁冰:感謝大家對“慈善筑跡”的認可,接下來會繼續(xù)做大做強。另外慈善會還有很多“助教”“助醫(yī)”等項目,希望大家多關注,多點支持。希望更多有需要的困難群眾得到幫助。
主持:說到“我為群眾辦事”,我們身邊的市民他們有什么想對民政部門說的呢?下面聽聽他們的聲音。
【市民錄音】
市民1:之前我去民政局辦事,他們會羅列很多業(yè)務,但我們不清晰的。希望辦事人員可以耐心、詳細為我們介紹。另外多舉行便民活動。再者就是多點宣傳和推廣。
林雁冰:首先感謝市民群眾對民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對我們改進服務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將加大對民政干部職工尤其是對外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醒,提升服務質量,耐心解決辦事過程的疑點、難點、堵點問題。政策宣傳方面,我局持續(xù)開展政策宣傳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進家庭等活動,目前也印刷了宣傳小冊子。比如5月20日在江海區(qū)英南村舉辦“社工宣傳周啟動儀式”設置宣傳攤位,在蓬江區(qū)勝利社區(qū)、迦南社區(qū)、西園社區(qū)等等都開展了宣傳活動。我們將開展更多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讓更多群眾了解民政服務政策。市民朋友也可以通過“粵省事民政服務專區(qū)”“廣東政務服務網(wǎng)”等途徑,找到與辦理業(yè)務相關的更清晰詳細的指引。歡迎廣大市民朋友繼續(xù)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推進我們服務質量提升。
市民2:“紅色地名”我有聽過,但是在江門比較少見到,希望可以增設更多紅色地名。以后可以推介給朋友。
車方樂:首先,好多謝這位熱心市民對紅色地名的關注。其實,我們江門僑鄉(xiāng)是有很多紅色地名,比如:東湖公園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滘頭順天里144號(中共四邑地委、中共五邑地委、中共新會縣委駐地舊址)、云鄉(xiāng)張懷樓(云鄉(xiāng)戰(zhàn)斗舊址)、余氏宗祠(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等等。為了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地名文化,傳承紅色革命基因。江門市民政局近期計劃開展以“記住紅色地名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地名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希望通過攝影藝術獨有的視角展現(xiàn)江門僑鄉(xiāng)紅色地名獨特魅力,使廣大市民群眾在紅色地名畫面中,感悟歷史的震撼。詳細的征集公告到時候可以留意江門市民政局官方網(wǎng)站,我也在這里呼吁各位江門市民和攝影愛好者踴躍參與。
市民3:新會婚姻登記處環(huán)境比較簡陋,結婚那天當然希望留下更多美好的照片,盼新會民政部門辦理婚姻登記的環(huán)境能更優(yōu)化。
車方樂:的確,結婚是人生一大事,結婚登記對于每對新人來說都是最難忘、最幸福的時刻。新會區(qū)民政局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已經(jīng)計劃在今年內對新會區(qū)婚姻登記處進行搬遷和設計裝修布局,預計在今年8月底會完成。新建的婚姻登記處會參考國家5A級婚姻登記機關的標準,結合新會風俗文化設計文化長廊,裝修也融入新會特色、設置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辦證廳,面積有原來的500平方米擴大到1000平方米,增設自處服務區(qū),力求給前來辦理婚姻登記的準新人一個全新的感觀。
——————————中點報時—————————
【微信留言】
余小姐:我男朋友是香港的,原定今年6月份辦理婚姻登記,但由于疫情原因,我們雙方都無辦法辦理登記手續(xù),請問還能如期辦理嗎?
車方樂:涉及外籍、華僑或者港澳臺同胞婚姻登記必須要嚴格按照江門市疫情防控要求進行辦理,建議辦理前先致電咨詢,由婚姻登記處根據(jù)準新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解答。若在蓬江區(qū)辦理可致電:3399520或3399512;江海區(qū)咨詢電話是:3861233;新會咨詢電話是:6628361。
【微信留言】
王先生:聽說其他地方的一些民政局辦理婚姻登記可以預定一些儀式,不知道江門有沒有相關服務
車方樂:我們現(xiàn)時提供的服務都是常規(guī)性的,暫時沒有這項自主式的婚姻登記項目。根據(jù)過往節(jié)日5月20日或在七夕會有一個全市性的婚姻登記儀式。
【微信留言】
張小姐:經(jīng)??葱侣劽裾块T會在一些特別的日子加班辦理婚姻登記,請問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呢?怎樣得知最新安排?
車方樂:根據(jù)全市在周末或法定節(jié)假日提供婚姻登記預約服務的實施方案,通常情況下,在每個周六上午、每年元旦、勞動節(jié)、中秋節(jié)當日上午或在國慶節(jié)首日上午都會對外提供婚姻登記預約服務。如果遇到法定的節(jié)假日或者調休就沒有增補時間提供婚姻登記服務。至于特殊的日子,比如在周日、2月14日或5月20日,我們會根據(jù)上級的通知和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進行開放服務。登記的準新人,可以關注市民政局的網(wǎng)站進行了解。
【微信留言】
陳小姐:想問問現(xiàn)在辦理離婚手續(xù)是怎樣的?是不是雙方都先到民政局備案辦理,一個月后再正式辦理,雙方都必須去兩次呢?
車方樂:根據(jù)國家最新的政策,現(xiàn)時辦理離婚會有一個月冷靜期的,待冷靜期結束后,雙方可到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手續(xù)。
【微信留言】
周先生:我們幾個老鄉(xiāng)想注冊成立一個同鄉(xiāng)會,想問手續(xù)怎樣?
林雁冰:關于社會組織登記是否符合,首先要經(jīng)核準,其次是按要求提供資料,經(jīng)我們局相關業(yè)務科按照流程審批后即可。市民朋友可以通過我們網(wǎng)站或撥打熱線:0750-3503161進行詳細咨詢,同時辦理需要攜帶的有效資料我們都會詳細解答的。
【微信留言】
葉先生:我是一名低保戶,我的母親已經(jīng)80多歲了,聽說低保戶在長期病居家護理方面有補貼,請問是怎樣辦理?
周瑩:現(xiàn)在針對低保戶是沒有補貼的,都是在低保金里進行發(fā)放;針對低保戶里的重病重殘對象是有分類私保,或者低保的收入綜合評估的減除政策進行加發(fā)低保金。針對特困對象,我們去年開設增發(fā)一個照料護理金的項目是發(fā)放給護理方的,咨詢的群眾可將自身的家庭情況向戶籍所在的村居、鎮(zhèn)街反映是否有新的政策可以提高福利待遇水平,讓其協(xié)助申請。
主持:在江門市2021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今年已經(jīng)過去將近一半了,請問這項工作目前進度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周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底線民生保障工作,連續(xù)多年納入我市十件民生實事,市民政局主動挑起主責,把該項任務列入局年度工作要點,按時按質完成工作目標,務求惠民政策措施盡快落地。
截止至5月31號,低保、特困、孤兒、殘疾這四類人群的補貼保障均已在2020年發(fā)放標準的基礎上完成了提標,低保標準提高到932元/月,特困人員供養(yǎng)標準提高到1491元/月,孤兒實現(xiàn)集中供養(yǎng)和分散供養(yǎng)統(tǒng)一養(yǎng)育標準2373元/月,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分別提高至181元/月和243元/月,并將在9月底前提高至200元/月和250元/月,進一步加大兜底保障力度。截至5月底,累計發(fā)放各項保障達3.4億元,惠及服務對象9萬人。
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擴大了保障范圍,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可獲得社會福利,享受到教育救助、醫(yī)療救助、住房救助等政策優(yōu)惠;另一方面增加了補貼金額,每月將獲得更多的生活費,有助于他們提高生活水平。
主持:江門市根據(jù)省的統(tǒng)一部署,積極推動“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組織實施工作,目前我市“雙百工程”開展情況如何?
林雁冰:根據(jù)省民政廳部署,2018年起,在全省資助建設20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工站,每站招聘3-8名社工,為困難群眾提供服務,所以稱“雙百計劃”。去年提到,“雙百工程”需在“雙百計劃”實踐經(jīng)驗基礎上,用兩年時間實現(xiàn)全省社會工作服務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立足鎮(zhèn)街、深入村居,全力改善服務對象的生活品質,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原“雙百計劃”社工、社會救助經(jīng)辦人員、殘疾人專職委員人員整合等前期工作,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開展417個社工崗位的招聘和社工站掛牌等工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j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為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切實保障廣大考生的身體健康,原定6月初舉行的“雙百工程”社工公開招聘,經(jīng)研究決定延期舉行,請各位考生密切關注江門民政公眾號,我們將第一時間公布相關安排。因考試時間調整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感謝廣大考生的理解與支持!
主持: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可否解讀一下新修訂了哪些內容?民政部門如何發(fā)揮相關職責?
林雁冰: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共九章132條,內容包括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wǎng)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等六大方面。對民政部門而言,未保法的實施意義重大。
首先,未保法首次明確民政部門承擔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督促、指導職責。
其次,未保法明確了國家監(jiān)護制度,明確了當未成年人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其監(jiān)護人不能履行監(jiān)護職責等情形下,民政部門代表政府來承擔監(jiān)護責任。我市現(xiàn)有6家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兒童福利機構和8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可為社會上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長期或臨時監(jiān)護照料等綜合服務,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均開通了救助保護熱線電話,可供未成年人及其家人或社會上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有求助需要的他人撥打求助。
再次,未保法強調了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點和保護工作隊伍的建設。我市民政部門早在2018年起進行部署,逐步建立鎮(zhèn)街級兒童督導員和村居級兒童主任服務隊伍,目前已實現(xiàn)全市鎮(zhèn)街、村居100%全覆蓋配備。2021年,我市將依托現(xiàn)有的基層服務設施(如兒童之家、居家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站點、黨群服務中心等)建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點,增強服務力量。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以貫徹落實未保法為指導,推進兒童保障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兒童保護由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拓展到所有未成年人,不斷提升“大兒童保障”體系建設水平。
主持:近日(5月中下旬),民政部等十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yōu)化提質和創(chuàng)新轉型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我市將如何開展工作、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優(yōu)化提質呢?
駱慧晶:去年,我市被列為全省四個兒童福利機構規(guī)范化信息化建設試點地區(qū)之一,探索實施區(qū)域性兒童福利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實施后,我市將保留地市級機構即江門市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作為全市區(qū)域性兒童福利機構,接收全市孤棄兒童提供集中照料服務,其余5家縣級的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兒童福利機構,將利用現(xiàn)有的服務場室、設施設備、工作人員等資源探索開展諸如困境兒童家庭養(yǎng)育及個人成長輔導、殘疾兒童家庭喘息臨托、留守和困境兒童臨時照料等服務項目,及開展定期探訪、宣傳培訓、資源協(xié)調等工作,打造成為轄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救助服務和關愛保護的陣地和平臺,發(fā)揮對轄區(q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補充功能或與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錯位發(fā)展。
主持: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當下,我市民政部門如何做好養(yǎng)老服務機構防疫工作?到市福利院等地探視,市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駱慧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市養(yǎng)老服務機構一直按照高于社會面的管理標準實施防控,保障了我市養(yǎng)老服務機構有序運營,實現(xiàn)“零感染”目標。今年,我省自5月中旬起在周邊地市先后發(fā)生新冠肺炎疫情,按照省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市疫情防控指揮辦通告要求,我市養(yǎng)老服務機構繼續(xù)按照“高于社會面”的標準實施防疫管理。
主持:6月1日,廣東省如期啟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這是關系到廣大市民朋友的“人生大事”,可否為大家作相關的解讀?目前我市實施效果如何?
車方樂:為了解決長期外出工作、學習、生活的群眾回戶籍地辦理婚姻登記不便的問題,國家出臺文件實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廣東省列為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地區(qū)之一,試點期限為2年(2021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 “跨省通辦”是指雙方均非本地戶籍的內地準新人,可以憑一方有效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在居住證發(fā)放地申請辦理婚姻登記,或者自行選擇在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辦理婚姻登記,但外籍人士、華僑、港澳臺居民暫不在試點范圍內。
主持:如果市民有什么需要溝通的可以通過什么渠道呢?
林雁冰:各位市民可以通過我局的門戶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去了解,或者撥打江門市民政局的電話0750-350311進行咨詢,我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