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1年8月27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新聞綜合頻率
上線單位: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訪談嘉賓: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賴惠鎮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覃煒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法規和信訪科科長王騰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環境衛生管理科科長張巧嫻
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給排水管理科科長林海
節目主持:鄺杰嵐
———————主要內容———————
主持:今年是建黨100周年,請問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是怎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
賴惠鎮:今年以來,我們努力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四方面落實:一是抓部署。結合城管實際細化制定方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二是抓學習。通過宣講會等多種形式讓學習“活起來”。三是抓實事。城管局牽頭主辦民生實事8項等。例如在城區進行環衛一把手改革,讓城市更干凈、美麗。四是謀新局。我們補短板、強弱項。“十四五”期間,在基礎設施“補短板”方面,計劃投資130多億。
主持:好的,賴局,請問城管部門在為群眾辦實事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賴惠鎮:主要是做好三方面工作。1、是聚焦民生,讓城市更有溫度。比如,我們從設施建設、精細管理、人性化服務等多方面入手,對220座城市公廁全部加裝紙巾分配器,免費向市民提供廁紙,并在東湖公園女廁所試點探索提供女性用品服務,彰顯了群眾對品質生活追求的人文關懷。2、是聚焦安全,讓城市更為有序。比如,我們深刻汲取湖北十堰燃氣爆炸、江海施工人員中毒等安全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對全市35家燃氣企業、45個燃氣場站、281個瓶裝氣供應點、1538公里燃氣管道進行全面督查,深入檢查了8萬個居民用戶、2萬個非居民用戶,對418個有限空間作業面3000多個作業點開展拉網式排查,發現2690個隱患問題,迅速落實整改,切實防范類似事故再次發生。3、是聚焦主責,讓城市更加宜居。新建城鎮污水管網128公里、改造老舊管網17公里,提升污水處理規模2.3萬噸每日。目前江門每日污水收集率在全省排第五,凈水濃度在全省排第三。新增328個自然村落實污水治理措施,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當前,我們按照住建部的要求,正在大力推動背街小巷整治,對12條背街小巷掛牌整治,在9月28日前要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四市三區也在推動落實,相信能以干凈面貌迎接國慶。
主持:我在新聞報道里看到,8月9日、10日,市城管局由局領導帶隊,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城市公園和環衛、燃氣等企業,突擊檢查了城管領域疫情防控工作。請問,城管部門下來如何鞏固防控成果,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
覃煒:“四不兩直”就是指: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直接到現場的意思。2019年以來,我們堅持系統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全市城管系統“零感染”。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一是持續做好環衛保潔和污水處理消殺。對全市76個污水處理廠強化落實出水口、污泥消殺和尾水排放消毒,確保達標排放。特別是對隔離場所等特定區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專人專責落實專門處理。二是持續強化城市公園管控。勸導、督促游客戴口罩,落實測溫、掃碼等措施。三是加強綜合執法。加大對各大農貿市場的巡查力度,嚴禁活禽宰殺、亂擺賣,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四是做好本領域從業人員防控,同時加強力量下沉,幫助社區織密防線,落實核酸篩查和疫苗接種等工作。
主持:“推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今年我市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目前此項工作的最新進展如何?
張巧嫻:近年來,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點帶面示范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簡單來說,就是落實一個口訣: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干濕要分開。1、做到能賣拿去賣。打通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理體系,我市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培育了一批規范高效的回收企業,如“環保騎士”“青蛙智科”“邑綠城科技”等。2、做到有害單獨放。在前端,設立了2500多個分類投放點,中端,建成了大推車山有害垃圾貯存中心,末端,可以運到崖門新財富環保公司,以及省內其他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廢光管、廢電池等7類常見的有害垃圾都有了去處。3、做到干濕要分開。目前,我市建成了東、西兩個餐廚垃圾處理廠,所有公共機構、企業、餐廳的廚余垃圾均已集中收運處理,實現了市域全覆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混裝混運”問題,我們正在努力加以解決,配足分類運輸車輛,落實分類運輸。
主持:下一步,你們將如何進一步在市民群眾中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張巧嫻:垃圾分類工作,群眾的積極參與、習慣養成非常關鍵。我們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公眾教育“星火計劃”,構建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體系。一方面是小手拉大手。今年重點推進校園垃圾分類,講“垃圾分類”進入課堂。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再進一步延伸到社會面,來廣泛推動。天鵝灣小學原創的《豬小戒和四個大桶》,獲得了廣東省科普劇大賽一等獎。另一方面是大手拉小手。我們培育了一批志愿講師,建設了東湖科普體驗館等一批宣教基地。今年以來,我們堅持每月10日在東湖公園茶書苑舉辦“分類時尚角”主題沙龍活動。我們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工機構開展服務指導,推動分類習慣養成、深入人心。非常感謝廣大市民的關心、關注和支持。相信經過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我們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微信留言】
網友小強:我們小區開始了垃圾分類工作,本來是好事,但以前是由物業工作人員到戶收集,現在集中放在樓下,不但臭氣熏天,而且經常有人來翻垃圾找紙皮和瓶罐,翻得到處都是,翻完垃圾還是混合起來,物業收集送走,覺得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更混亂了,建議規范一下物業公司的流程。
賴惠鎮:垃圾分類是新的課題,我們也在邊學邊干,總結提升。我們蓬江區推行垃圾分類一年多,我認為:1.垃圾分類是一種理念,是一種要求。如果我們部進行垃圾分類,資源問題很難得到解決。2.繼續推進垃圾分類的全鏈條的實行。現在依然有短板:如何推動市民意識形成;習慣養成方面。我們在分類末端方面也要注意、解決。把不足的問題解決。接下來繼續努力。
主持:我們繼續垃圾分類的話題。前不久,江門啟動了2021年“光盤行動”暨“8·11光盤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江門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實施,食品節約在道德要求之外,更有了法律的強力保障。那么,我市是如何倡導市民踐行“光盤行動”的呢?
張巧嫻:今年我們聯合市文明辦、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將8月11日設定為我市的“光盤日”。“8·11”寓意一個碗、一個碟、一雙筷子,就是希望通過固化節日的形式,呼吁全民積極參與“光盤行動”。8月11日當天,我市推出“3+N”行動計劃,引導消費者主動加入“光盤行動”。“3+N”的3就是餐飲企業訂立一個文明公約、簽署一份光盤行動承諾書、優化一系列服務,N就是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餐、兩人餐之類的“光盤套餐”,實施少點一個菜或者采用分餐制模式,不斷促進群眾的節約習慣。光盤行動同時也列入了文明城市創建內容,讓我們一起為文明江門加油!
————————中點報時———————
【微信留言】
葉小姐:請問沙發、床墊等大件垃圾怎樣清運?
張巧嫻:大家可自行運輸到家中附近的垃圾中轉站進行投放,也可以請機運公司上門回收。上門回收服務不收取費用。
【微信留言】
魏先生:希望灑水車能更人性化一點,我又幾次見到灑水車經過沒有避讓行人和摩托車駕駛者,讓市民都淋濕了。
賴惠鎮:今年我們對道路安全進行專項整治,按市道路辦的要求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針對該市民提出的問題,我們會對員工進行教育,加強督查;同時會對環衛公司進行提醒,加以巡查。若群眾在日常中發現問題可撥打電話:12345通過點名、拍照形式進行舉報,也可以通過江門城管微信公眾號隨手拍反映問題,我們會對相關車輛、駕駛人進行教育。
【微信留言】
朱小姐:提個建議,希望環衛工人做道路保潔的時候能錯開上班上學高峰期,經常在上班下班路上經過豐樂路時,有環衛工人開著小三輪慢悠悠地占用了半條機動車道,邊走邊停保潔,影響了道路通行,建議錯開交通高峰期,減少對高峰期交通的影響。
陳先生:以前市區走幾步就找到垃圾箱,扔垃圾比較方便,現在手里拿著垃圾,找很久都找不到垃圾箱,以我住的白石大道為例,以前4-5個垃圾箱的路段現在只剩下一個。覺得不方便,容易造成大家隨地扔垃圾。希望增設垃圾桶。
賴惠鎮:現在推行垃圾分類,車種并點,均是住建部門部署的。比如說上海的主要街道,城管部門把所有街道的垃圾桶全部撤掉,當中也包括深圳、廣州街道,均也寫入了他們的地方立法,此舉措也是為了推動讓大家不要隨意丟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關于如何更為科學對垃圾桶進行增設,會進一步和文明辦共同商討解決。
【微信留言】
彭先生:想問小區放置的舊衣物回收箱是不是城管部門放置的,這些舊衣服流向哪里?是否規范?
賴惠鎮:這是一些愛心人士熱心公益,捐贈的一種渠道。垃圾分類里的可回收垃圾是指對玻璃、金屬、塑料、紙張、置物等回收。經民政部門審批后,會安放置物回收箱,同時城管部門也會配合加強監管。市民可撥打12345向我們城管部門反映問題及提供寶貴建議。
主持:市民對于我市的城市品質有何意見和建議呢?
【市民錄音】
市民1:公園越來越多,但會不會太多了。
市民2:元寶山有些燈不夠亮。
市民3:水浸問題都沒有嚴重的情況。
市民4:舊城區的路可以改善一下。
主持:剛剛兩位聽眾分別提出了公園建設過于頻密、元寶山公園路燈不夠亮的問題,請城管局作解答,并結合我市今年年初出臺的《江門市2021—2023年公園城市品質提升規劃》,介紹一下規劃實施的推進情況。
覃煒:2015年以來,我市實施公園城市建設,先后新建、改建了1589個各級各類公園。公園建設不單是普惠性的民生工程,而是城區的生態平衡,防水排澇;防洪防險、避險的重要需求。同時也是人居環境質量的需求,我們在日后公園建設的過程中以民生為本、民生優先、先急后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上來統籌推進。接下來在2021年至2023年在公園城市品質提升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會著重于提升公園設施完善,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在此感謝市民對我們城市建設工作的關心。
關于元寶山公園路燈不夠明亮的問題,我們將協調體育主管部門現場調研,盡快解決。
林海:關于城市排水防澇問題,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實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一是加強工程措施。我市已建成雨水管道2617公里、城市排澇泵站105座、防洪水閘770個,全市劃分雨水排水區47個,三區按30年一遇、四市按20年一遇建立了城市內澇防治標準。30個城市內澇點已完成整治17個,另13個內澇點將在“十四五”期間消除。二是加強管理措施。我們汛前開展全覆蓋排查,汛期定期檢查,全市累計疏通雨水管道近600公里,維修、更換排水井2000余個,補裝四防裝置2500余個。同時,制定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建立應急隊伍,儲備85臺抽水泵、80輛應急作業車輛等物資,全系統實行24小時全天候值班,確保及時應對突發內澇。市民如果遇到內澇問題可以撥打12345服務熱線或者我局的值班電話3835600。
關于舊城區道路升級改造問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道路的建設改造工作,大力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和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行動,根據城市品質提升和老舊小區改造的計劃和要求,逐步對舊城區的道路和背街小巷進行提質改造,城市道路建設提質從城市道路“主動脈”向街頭巷尾的“毛細血管”延伸,逐步建立城市道路微循環系統,織密城市路網,進一步改進完善交通管理,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適度。市民提到的建設路,也已列入了改造計劃,已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范圍從濱江新區華安路至育德街,全長5.3公里。項目建成后,將解決建設路由北至南與天沙河路、江僑路、篁莊大道、發展大道、白石大道的交通問題,整體提升該路段的通行能力和城市景觀。
【市民來電】
李先生:公共廁所都劃黃線不能停車,專業司機想上個廁所很難,希望可臨時放幾分鐘。
賴惠鎮:感謝您的建議,這是個實事求是的問題,針對剛剛提到的一個廁所一個臨時停車位的措施,接下來我們會和交警對接,思考出一個廁所一個策略。
主持:今年1-6月,江門市累計治理違法建設56萬平方米,占年度任務的80.6%,超額完成半年目標。下半年的目標任務計劃如何完成?
王騰:今年我市治違任務共計70萬平方米,預計9月底將提前完成整治目標。我們將在前期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一是開展新一輪的排摸,對新增違建堅持露頭就打、一拆到底。二是對存量違建分類施策,采取拆除、沒收、整改等方式,逐步清零。三是加強部門聯動,結合鄉村振興、老舊社區改造等行動,著力開展全域整治。四是強化宣傳,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執法震懾,引導群眾理解支持,參與共同治理。
主持:老舊小區改造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供氣、供水設施短板亟待補齊,請問這兩項工作進展如何?有哪些好的舉措?
林海:供氣方面,我們推進“管道燃氣進萬家”行動,在三區實行“政府補貼+企業讓利+居民分擔”的三方共擔機制,盡最大可能減輕居民負擔,同時主動上門咨詢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的任務共有13個老舊小區1.4萬戶居民,目前已完成8個社區約1萬戶。供水方面,針對供水管亂接駁問題,7月底前已完成28個社區,共計964棟老舊樓宇6345戶的整改,超過了全年6000戶的任務目標。
主持: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市城管部門將如何實現開新局?
賴惠鎮:我們江門城管將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在三方面下功夫:1、做好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效,著力增強城市基礎設施的承載力。2、抓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天然氣的發展應用,推進老舊小區供水、排水、供氣等基礎設施改造,讓群眾用上安全氣、放心水,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3、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城管執法的專業化、規范化、智能化,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讓城市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居住更加有良性互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城市管理讓生活更美好,文明江門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