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1年9月24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新聞綜合頻率
上線單位: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
訪談嘉賓: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梁先鋒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李振超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辦負責人劉一鳴
節目主持:鄺杰嵐
————————主要內容————————
主持: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怎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為市民群眾辦實事呢?
梁先鋒:我院黨委統籌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書記講黨課、支部講堂、黨史知識競賽、青年講黨史演講比賽、支部唱紅歌比賽等多種形式活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強化黨員思想教育。我院為群眾辦實事:1.不斷提升我市精神衛生服務能力,特別是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項目為抓手,健全我市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我市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的能力,持續做好隨訪服務,最大限度降低嚴重障礙患者肇事事件。開展以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在全省保持前列,沒有嚴重肇事發生。2.健全我市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今年是我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城市收官之年。近兩年,我市取得顯著成效,得到認可,提升了我市市民心理健康素養。3.持續改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服務環境。解決患者住院難問題。4.開通24小時免費熱線,安排專業人員全天候不間斷接聽來電,為群眾提供免費心理咨詢。5.針對患者就醫訴求,開通周六便民門診服務,有效解決患者不方便等就醫困難。6.每月派出醫護人員為社區患者開展送醫送藥,讓社區患者可以享受最快捷最便利的服務。7.積極開拓精神康復業務,為患者提供專業的精神心理康復服務,協助患者解決輔助就業、促進回歸社會;8.我院以“職工院外停車”、“行政部門板房辦公”等措施為群眾解決“停車難”“床位緊”等實際問題。
主持:“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1996年9月10日,衛生部印發通知,要求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市第三人民醫院將如何就此主題開展宣傳呢?
梁先鋒:更多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我院將在世界精神衛生日期間結合今年的宣傳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如開展心理衛生進校園,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開展社區義診志愿服務,提高民眾對精神心理衛生的認識;通過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健康江門》《心靈驛站》等欄目上做專題報道。具體活動:1.江門市社會心理科學普及體驗館向青少年開展普及和探秘活動;2.兒童青少年心理護航行動。進入兒童青少年活動場所推廣;3.開展主題論壇直播活動,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專題;4.開展“關愛孩子,愛護我家”心理健康知識進機關、進企業;5.開展“陽光成長、健康飛揚”心理健康科普活動;6.“播種陽光,放飛心靈”,利用多種媒體加大宣傳,守護兒童心理健康。7.開展“2021年江門市校園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班,提升心理干預師資力量。8.開展“健康心理、快樂人生”的活動,目的是培養江門市社會心理專業人員能力的提升。
主持:關于心理健康,市民對此的認識是怎樣的呢?我們下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市民錄音】
市民1:我覺得我的情緒沒什么問題。我會看有關的資料。
市民2: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但有的時候控制不了,可能壓力較大,有的人會抑郁、自閉。我自己比較開朗。
市民3:自己希望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有的時候逼不得已,希望找到方法讓自己平和一點。
市民4:剛生完孩子的時候,人就很抑郁。當時又不跟外界接觸,就在帶孩子,情緒就像無處發泄。很小的事情就覺得很不開心。
市民5:有了解,但是覺得自己沒有去到嚴重程度,太在乎周圍的事情,想太多會睡不著。
主持: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才算得上心理健康)?
梁先鋒:馬斯洛和米特爾曼(1951):十條標準: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當評估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當你感覺到自己很痛苦,不能調整,或者給他人帶來痛苦,就證明你心理出問題了,應該求助。對自己要有評估,對生活有實際目標,不要封閉自己,懂得宣泄。總之,有問題學會宣泄和尋求幫助。如果沒發現自己有問題,要學會預防,善于和別人相處、溝通,整個人格才是完整的。
主持:市民如果覺得自己心理或精神有異常,他們會怎么做的?
【市民錄音】
市民1:如果出現問題,肯定要去治療。
市民2:認識多點,去看心理醫生是沒問題的,跟別人聊聊會舒服點。
市民3:很多人覺得自己沒去到嚴重程度,覺得過幾天就會好轉。
市民4:暫時沒去到這么嚴重,一般可能會偏向心理咨詢那方面。
市民5:覺得自己能調節,偶爾會看書或者網絡信息,自己會找方法發泄:例如吃喝、哭等。如果傷害到家人或者自己,就會尋求幫助。
主持:自己的心理或精神處于什么情況下應向心理醫生求助?
劉一鳴:特征主要包括:認知、情緒、行為這幾方面的改變,同時伴隨痛苦的體驗、功能損害等方面問題。例如:老人癡呆癥:比較典型的就是記憶力衰退。兒童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方面:情緒低落、行為異常等。如果出現異常行為,可以先觀察。如果行為是短暫性,可能是受到了刺激、應激的影響。如果是長期出現甚至加重,就需要去到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就診,醫生會綜合給出意見。
主持:判斷標準就是看持續時長?
劉一鳴:對,人有應激能力,能自己調節。如果持續一段時間也解決不了,可能就是精神方面出現問題了。
————————中點報時————————
【微信留言】
朱先生:疫情過后,我發現我的母親好像對細菌特別敏感,每天用酒精洗手好多次,天天用酒精消毒環境,請問這是否有點強迫癥?怎樣改善?
梁先鋒:疫情時期市民有擔心的表現屬于正常心理,若每天頻繁用酒精洗手、酒精消毒就有點過于異常了。如果這種心理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或對周圍的人造成不適的話,此行為屬于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她本人不感覺痛苦,則屬于一般心理問題。至于是否屬于強迫癥,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了解再作判斷。也許患者會存有一些焦慮情緒或者附帶其它一些病癥,不消毒,她自己心里會不舒服,過分擔心會增強患病幾率。對該市民所表述的異常狀態,目前不好判定,建議去專業的機構檢查。
主持:請問家屬該如何幫助她改善這種焦慮?
梁先鋒:1.要健康指引,讓她相信江門對疫情防控是有成效的,不需要過分擔心空氣中存有新冠病毒。如果患者能有這方面的意識,自然而然便會消除心中的憂慮。2.可轉移患者注意力。例如通過散步、聊天或者陪同做她喜歡做的事情等方式,都能讓患者心情得到釋放、緩解。如果上述情況都不能有效改善,建議求助專業機構。
【微信留言】
張先生:我的我兒子讀高三了,覺得學習壓力很大,都不怎么有笑容,想問問,家長怎樣看得出他的壓力是否有超標了?
梁先鋒:學業時期每個升學階段都會面臨一定壓力,現時學業繁重,便會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壓力所迫。個別學生會出現超壓狀態,如情緒不穩定、容易哭、容易發脾氣,均可通過這種情緒變化判斷是否壓力過大。輕微癥狀可通過聊天疏導、適量運動、聆聽音樂或出外旅游散心等方式釋放心里的壓力。家長千萬不能在孩子超壓的情況下再進行施壓,時間長會令其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
主持:醫院接診學業壓力較大的病例多嗎?
梁先鋒:有的是自己到院尋求心理輔導,有的是在家長陪同下來的。我們作為專業機構,會對他進行相關了解,做一些心理評估,再判斷其心理達到哪種狀態,再和患者及家屬作下一步心理指引輔導。
【微信留言】
余小姐:老師說我兒子有多動的傾向,請問怎樣判斷?是否需要醫生鑒定?
梁先鋒:多動癥和多動的表現是有區別的。大部分兒童或者青少年會有多動傾向,但不能說是多動癥。多動是指多動的表現行為相對較多,例如說坐不住。但多動癥主要的核心指標在于注意力分散,行為比動作多,其主要癥狀體現在不良行為較多,容易沖動、發脾氣或有不良品行,如果具備這三種癥狀,則患有多動癥的可能性較大。多動行為不會隨時間發展成多動癥,多動只是多動癥的一種前期表現。因不良行為、品質問題等表現不容易被發現,家長在日常中多關注孩子動態。市民如若發現孩子有多動傾向,建議到專業機構做評估,及時就診。
【微信留言】
李小姐:請問偏執有哪些表現?該怎樣開導偏執的人?
李振超:偏執表現未達到精神障礙,屬人格方面。主要表現在:個人對某件事特別關注、不容易動搖內心想法,這種情況并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的。但如果達到一定妄想狀態便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偏執性精神疾病,這就要及時到專業機構治療。我們可通過多溝通、轉移注意力、對其偏執的事情進行有效開解疏導的方式進行開導。
【微信留言】
馮先生:想問問精神疾病會不會有遺傳?能不能根治?
李振超:精神疾病有一定遺傳因素。父母當中有精神疾病,并不代表子女存有精神疾病。我們提倡優生優育,如患有精神疾病想生育的市民建議做好心理評估。精神疾病或有其他因素所導致的,如剛提及的遺傳因素,還有一種是神經發育的因素,如胎兒在母體中出現某種神經性病變或其他生化因素影響。雖然病因不是很明確,個體的心理逆感素質以及外部社會環境等不良因素對疾病的發生均是大家所能共識的。患有精神疾病如因情緒、應激產生是可以根治的,假如是患有精神分裂或其它重癥的精神疾病,治療時間相對較長,能否根治要按當時治療情況來看,我們要按實際情況判定。
主持:江門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0750-3125678)依托市第三人民醫院專業力量,從2019年11月份開通后,堅持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熱線服務。
主持:市民是否知道有這條心理熱線呢?是否清楚這條熱線的作用呢?
【市民錄音】
市民1:有聽說過,具體電話不記得了,如有需要尋求緩助會撥打電話咨詢的。
市民2:第一次聽,但大部分人都不認為情緒病是一種精神疾病,應該引起重視。
市民3:我認為消極心態可自行調整。
市民4:暫不需要,可提供給更有需要得到心理緩助的人。
主持:請問這個熱線開通以來,市民撥打情況如何?
梁先鋒:江門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0750-3125678)依托市第三人民醫院專業力量,從2019年11月份開通后,堅持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熱線服務。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開通醫護人員的專線,暑假期間,開通青少年專線。于今年5月31日,與我市政府熱線12345聯動成立了廣東省首條借助政府熱線平臺依托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專業力量的一個青少年心理咨詢專線。為全市青少年、學生群體開通了一條快捷的心理表達、宣泄和疏導的途徑,也完善了政府、學校、家庭醫療衛生機構等多部門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這也是我市創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創新性舉措。江門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主要是對來電者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緩助,同時也對處于自殺、自殘等心理危機的來電者進行有效危機干預。
熱線開通截至9月15號,共來電11165通,受理7440通,來電者年齡在10-70歲,主要咨詢問題為家庭親子關系與精神心理問題。
在此分享一個病例:來電尋求緩助的是一名男子,因為情感問題出現自殺傾向,他服用大量藥物后去到一座居民樓的天臺上撥打了我們的熱線。接線員通過了解情況后,發現異常情況,感覺他處于生命危險當中。期間通過安撫、轉移注意力來穩定當事人情緒。同時也撥打110報警,向警方提供地理位置。熱線與警方聯動,及時對這名男子送到醫院救治。
青少年心理咨詢專線開通以來,總訪問量達到1618通,其中一天高達50通來電。來電主要是初中、高中的在校學生、家長為主;主要咨詢學習上的壓力、家庭關系、校園當中的人際交往等等,我們會對一些應急事件產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通過目前開展的一些心理咨詢,特別是高危來電,有自殺傾向的,確實緩解了某些市民心理方面的不適。在此提醒廣大聽眾如有需要請撥打熱線0750-3125678積極尋求心理咨詢緩助。
主持:你剛提及江門市心理健康科學普及體驗館的位置是在哪里呢?
梁先鋒:位置在江門市蓬江區迎賓大道西75號。
主持:該館開館近一年以來的運作情況如何?下來將如何進一步發揮其作用?
梁先鋒:江門市心理健康科學普及體驗館作為集科普展覽、教育培訓、資源集成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傳播基地,自2020年10月10日開館以來,接待100多家團體、個體參觀體驗等近3000人。主要參觀人群為青少年、親子家庭和機關單位團體。場館以“播種陽光,放飛心靈”為主題,以“知—情—意—行”心理過程為策劃思路,共分為5個展區27個展項,以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體驗為核心,引導市民感受心理學的魅力,正確疏導情緒、凈化心靈,以現代科技力量為載體展現趣味式心理科普和應用,融入“小鳥天堂”“梁啟超家風”等五邑特色元素打造全景模擬式心理體驗,依托市精神衛生中心和醫療機構等專科力量為全民提供“心理體驗—心理評估—心理指導”全鏈式心理健康服務。
主持:對于市民朋友精神衛生健康方面該如何自我保健?節目結束前請書記給予其一些提醒!
梁先鋒:今年精神衛生日是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在此希望全體市民在日常中要保持心理健康正能量,多與身邊朋友溝通,必要時可向專業機構尋求心理咨詢緩助。遇到壓力、困難等問題可隨時撥打心理援助熱線:0750-312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