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3年03月17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綜合廣播頻率
上線單位: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訪談嘉賓: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述祥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兼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彭景欽
節目主持:鄺杰嵐
主持:今天是中國國醫節,今年五邑中醫院有沒有開展相關活動來慶祝這一節日?
陳述祥:今天是中國國醫節,是中醫人的節日,圍繞慶祝中國國醫節,近期我們已經召開了三期中醫經典大講堂學術講座,邀請了國醫大師沈寶藩教授、廣東省名中醫鄒旭教授和范德輝教授為我院醫師及江門市名中醫傳承工程各師承弟子傳經授道,旨在提升江門市中醫藥學術水平,加強我市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營造學中醫、信中醫、用中醫的良好氛圍。今年是我院65周年慶,我們還將出版《江門市名中醫傳》,目前已完成對92位江門籍的中醫名家進行人物采寫和資料整理收集。將于今年正式出版,為嶺南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主持:今年2月,廣東省召開了高質量發展大會,江門市召開了高質量發展第一次推進會和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新一年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今年我市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接下來五邑中醫院在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陳述祥: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市五邑中醫院將以“十大工程”為抓手,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是以三甲醫院復審為契機,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規范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以績效考核為杠桿,引導醫療行為規范、提高運營效率。以專科建設為核心,提升疑難危重救治水平,突顯中醫特色。另外,還包括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動科研創新、進一步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加強教育培育人才等。
主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在中醫藥發展方面也是如此。近日,第五屆廣東省名中醫名單評選結果出爐,江門共有3位名中醫光榮上榜,其中兩位就來自咱們市五邑中醫院。我們記者劉芳也電話采訪了其中的一位“廣東省名中醫”、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腦病科主任,主任中醫師石青,他同時也是廣東省重點學科腦病科學科帶頭人,江門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記者采訪錄音】
記者:您榮獲“廣東省名中醫”,有什么感受?
石青:很開心。說明國家和我省很重視中醫的發展,不僅僅是我獲得榮譽,而是看到了中醫的希望,越來越多人喜歡中醫,我很開心。
記者:您從醫多少年?為什么會選擇中醫這個行業并且一路堅持下來?
石青:從醫28年了。九十年代學習中醫的,中醫發展還沒有很快。家里很多人學西醫,就想著自己學習中醫看看區別。當時自己什么都不懂,上了大學才發現中醫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而且比西醫難學,古文很多,博大精深。我還挺幸運選擇了學中醫。
記者:從醫二十八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石青:學中醫到畢業工作、再到現在,我都發現,很多人不認同中醫。但是我覺得中醫很有療效,多方面取得不凡的成績。其實不是中醫不行,只是學習中醫的很多人學得不夠深入,只要把中醫學到位,會發現療效很好。包括新冠感染時期,也發現中醫療效很好的。很多人都來五邑中醫院看中醫、買中藥、中成藥。中醫貢獻是非常大的,無論古代還是現在。相信中醫會發展得更好。
記者:中醫藥要傳承下去,創新發展,要怎么做呢?
石青:國家層面的支持很重要,做好推廣,做到像大家認識西醫這樣的程度,我想會有更多人來看中醫。在國家大力支持發展后,相信中醫會越來越深入民心,傳承創新就會做得更好。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非常開心越來越多人喜歡中醫,中醫前途肯定是無限的。
主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創新傳承發展。2020年,我市發布《江門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該方案提出了哪些目標與要求?
彭景欽:《江門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指出,到 2022 年,基本完善江門市中醫聯盟、中醫治未病工程、361 中醫藥人才培育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初步形成名醫薈萃、中醫藥文化輻射力和科教研影響力大幅提升的發展格局。到 2025 年,中醫藥傳承創新體系趨于成熟,能夠提供覆蓋全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能力全省領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享有較高知名度。全面建成投資規模大、創新帶動強、產業鏈長、省內知名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
主持:《實施方案》提到的五邑中醫院主要承擔的工作有哪些?目前實施情況如何?
彭景欽:積極推進中醫師承工作。截至目前已騁請3名國醫大師、22名省級名中醫來江門授徒,遴選了五邑中醫院54名師承弟子(“一代”師承);從“一代”師承弟子和市級名中醫中遴選了28名“二代”師承老師,帶教三區四市的中醫醫療機構68名“二代”師承弟子。今年我院又新增兩名省名中醫,目前醫院有省名中醫6名、市名中醫21名。重視科研提升,促進中醫藥創新。去年12月,經市政府批準成立了江門市中醫科學院,五邑中醫院將整合江門市中醫藥研究所、江門市新會陳皮研究院、江門市中西醫結合骨傷研究所、江門市中西醫結合肺病研究所等平臺,圍繞國家、省戰略需求及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臺,著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主持: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對人類健康衛生發展等都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我市中醫藥的發展,市民有怎樣的認知和建議呢?來聽聽市民的聲音:
【市民錄音】
市民:因為從小看中醫所以比較認同中醫的保健和治病思路,但網絡上不知是不是中醫普及比較廣,一些人知道一點就出來扮專家,夾雜一些不科學、不正確的知識,誤導了一些人,也使得中醫口碑兩極分化,影響中醫藥長期發展。希望能規范下中醫資質或者網上中醫藥網絡言論。
陳述祥:目前網上節目的確很多。政府已經打擊很多“假專家”。我建議應該遵循國家資質認證的機構、節目等內容,包括我院的網頁、微信公眾號里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驗證再權威發布出來的,是正確的、科學的。希望大家通過我院官網或者其他正規渠道獲取資訊。
【市民錄音】
市民:中醫藥有一定的道理,很神奇,自己的信任度也比較高。覺得現在大多是老人家看中醫,年輕人一般直接選擇西醫,因為見效快。中醫雖然療程長,藥比較苦,但對身體比較好。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中醫,可以在線上預約看病。另外多一些線上(活動),因為看中醫的人需求比較多。
彭景欽:該情況的確存在。部分人對中醫的認識是存在誤區的,認為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療程長,以療養為主,但其實不是。通過近三年抗疫,中醫藥在預防、治療危重病、康復方面療效是有目共睹的。這三年,中醫藥使用也樹立了良好形象,也在改變著大家錯誤的印象。我院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傳承中醫精華、精髓,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到民眾的生產生活,讓民眾正確認識中醫。另外,為了提高中醫藥在提高治療急危重病方面的能力,我們醫院也成立“中醫經典科”,開展以中醫經典理論為核心,通過中醫經典科在預防、診療、康復一體化的中醫全程管理。同時,在診療區也設置宣傳欄來宣傳中醫藥文化,也通過各種健康教育、網絡、報刊、電視等有效宣傳,科普中醫院的治病防病,來傳播正能量、養生知識等。我院還通過中醫藥的知識宣傳、“小小中醫廊課堂”“青年文明號”等宣傳活動來搭建醫藥多元化平臺。我院還開通了互聯網醫院,開設了問診、專科門診等,通過線上咨詢問診,快遞到家,優化民眾診療的程序。我們對醫院診療流程進行優化、簡化,讓就診更流暢,同時減少門診病人的聚集。預約方面是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現場、支付寶等方式提前一周進行預約。
——————————————————————————————
【微信留言】
馮小姐:疫情期間,我在五邑中醫院的網站上購買了防疫中藥郵寄到家,覺得挺方便的,就是配送的時效有待提高。如果以后一些常用的藥品也能不用去醫院就能在網上開,并郵寄到家就好了。
陳述祥:根據市場需要,我們在這項工作上也有改進,因此我院開通了“互聯網醫院”并通過線上開方,線下送藥的方式,即可在家靜候中藥送達。此外,藥品以購買商品這種方式郵寄到家,這個提議很好,接下來會做認真作可行性研究,為日后在看病、購藥、開藥等方面為廣大群眾提供便利化措施,進一步發揮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作用,希望能滿足市民需求。
陳女士:廣東人都喜歡煲一些藥膳湯水,但現在年輕人漸漸不懂這些了,希望五邑中醫院能推出藥膳湯料,市民根據時令直接線上買回家煲,不用自己配備湯料。
陳述祥:我院每周把湯包配料以及制作方法發布官網,有需要的市民可關注“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微信公眾號。為滿足市民需要,湯包將通過線上進行訂購,希望能在不久將來實現。
張小姐:我現在每次去五邑中醫院都是網上預約好了,等待時間是短了,但是取中藥仍需要等很長時間,能不能加派人手去中藥房?
陳述祥:改善就醫環境,優化就醫流程,是我們優化服務方案之一。自疫情以來,中醫備受廣大群眾關注,導致到院就診人數較多,為提高市民就診體驗,我院增加配藥人員,并對藥房服務時間相應作出調整,實行“延時服務”,保障患者能夠盡快取藥。此外,市民也可在就診時告知醫生需要辦理代煎中藥及配送服務,提供收藥信息(姓名、地址、電話)確認繳費后即可在家等候代煎中藥。接下來,我們會揀選最便捷的方式,讓市民減少輪候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主持: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主要的難點有哪些?接下來醫院將從哪些方面來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
陳述祥:就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挑戰,比如:1.中醫藥高層次人才不足;我們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和傳承,填補人才缺失,我們需要快馬加鞭,打造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2.科技研發水平不高、基礎研究條件欠缺;目前在中醫藥基礎研究,條件、設備和人才等方面,仍較為缺乏。3.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不足;國家對中醫藥最近幾年的支持已經很大了,但要想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可能仍需要經濟方面的支持,我院也需要加強高效率的運行,從而提升運營效率,爭取更多的現金流予以資金的需求。4.目前部分群眾對中醫認知存在偏頗,認為“中醫是慢郎中”。歷史上,中醫對于急癥等救助方面也累積非常豐富的經驗,在我國解放后的三十年,中醫在提高市民的健康、延長壽命方面也作出很大貢獻,在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中醫也保障了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對策:1.市五邑中醫院將遵循中醫人才培養規律,實施名師帶名徒弟,省市名中醫到我院駐點,開名中醫工作室和引進高層次人才。2.加大中醫藥宣傳和科學知識普及力度,提高群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力和感知力,著重推廣群眾聽得懂用得著的中醫藥科普知識,樹立正確的中醫中藥輿論導向。3.進一步提升中醫中藥療效的“可見度”。充分利用中醫抗疫的口碑優勢,進一步探索中醫中藥的優勢治療方藥和方法,從而提高中醫藥在治療疑難危重病例方面的特色優勢。
主持: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更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引領與支撐。在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方面,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陳述祥:市五邑中醫院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市五邑中醫院先后建設了“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省博士工作站”,2022年成功通過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備案,成立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獲國自然青年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1項,去年以來醫院引進博士9名,選派2名技術骨干到德國進修,遴選了中醫藥領軍人才27名、骨干人才42名、優秀青年人才80名。
主持:在培養和引進人才方面,接下來還有什么計劃?
陳述祥:下一步,市五邑中醫院將引進高層次人才“外引內培”的工作,逐步開展院內杏林優才培訓計劃、管理人才集訓戰略和名醫工作室戰略。爭取把更多全國有代表性的中醫流派的名老中醫邀請到醫院收徒,強化醫師隊伍學術經驗傳承。制定院內各層級優秀人才國內外進修計劃,培養專科主任儲備人才、科室中堅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形成不同層面不同類型人才培養機制,打造江門中醫“鐵軍”。
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中提到了“夯實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基礎、深化數字便民惠民服務”等發展任務,這對五邑中醫院的信息化發展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陳述祥:國家中管局《“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從“夯實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基礎、深化數字便民惠民服務、加強中醫藥數據資源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是五邑中醫院“十四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我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包括部署各類云平臺應用,全面構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二)是加快“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服務體系。三是建設健全醫院大數據治理體系,加快大數據創新應用,提升大數據治理能力。
主持:接下來醫院在這方面將有哪些新舉措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的就診體驗?
陳述祥:市五邑中醫院將持續完善涵蓋診前、診中、診后的全方位“零排隊”醫患服務平臺,打通線上線下全流程應用,完善醫技預約、病案復印、電子病歷查詢、床旁結算等自助服務應用,優化就診流程、提高服務能力、改善患者就診體驗,不斷提高患者對于優質中醫醫療健康服務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微信留言】
趙先生:以前我們開中藥都是自己煲的,現在有醫院代煲藥,也有中藥濃縮粉,請問這樣藥效會不會不一樣?有什么不同?
彭景欽:我院通過現代化的科技制成顆粒制劑或者粉劑,都是為了更加方便市民服用。在煎藥過程也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此外,專業藥師全程參與中藥飲片驗收、儲存養護及中藥飲片處方審方、復核、煎煮等各操作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嚴格把關煎藥質量,因此,無論是中藥粉劑或是通過醫院代煎服務也好,在療效上是一樣的。
主持:以前很多人會翻煲中藥,醫院代煎服務中,是否會減少翻煎步驟?
彭景欽:翻煎指對同一份藥材進行二次煎煮,目的在于更充分利用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因此,在醫院代煎過程中,我們會采用二次煎煮的方式增加藥材的使用率。
【微信留言】
楊先生:我試過去五邑中醫院看病,我的是長期用藥,但醫生說不能一次多開,只能定期回醫院開。我覺得不太方便,不但每次要多付診療費,還要多跑醫院。能不能對于長期用藥的開多一點藥呢?
彭景欽:醫生每次給病人開處方藥還是要根據當下的病情決定的,對于長期使用固定藥物的患者,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如果是使用安全性較高的藥物最長可以開具三個月的時限。我們還會通過互聯網醫院對復診的患者進行開藥寄遞。
主持:中醫藥的發展其實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支持,那做好相關的宣傳和知識普及就很有必要了。在這方面,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市民錄音】
市民:中醫其實幫助很多,可以循序漸進慢慢調理,但有人心急就慢慢不信中醫了。要普及中醫常識,加大宣傳。現在中醫給人感覺很古老和傳統,醫院可以多進行形象宣傳,其實很多中醫師很年輕,也很有活力和新想法,可以更契合年輕人,可以做多形象上的推廣。另外要讓更多人知道中醫治療效果其實也可以很快,只不過分階段性,這種治療效果也要讓人看到。
陳述祥:非常同意,其實我們醫院對這個方面也很重視,剛剛提到的微信訂閱號、服務號、官網等都是致力于中藥文化的傳播,我們每個星期都有十多篇文章推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等等來解決看病難等一系列問題。
主持:現代人都比較注重養生,節目最后教我們幾個中醫養生秘訣?
彭景欽:中醫以氣血為核心,特別以氣為根本,經絡不暢,則百病叢生。如何打通經絡,氣血十足呢?建議市民朋友每天堅持做健身氣功“八段錦”。“八段錦”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調理臟腑氣血、恢復代謝功能、強身健體等功效。
此外,現在氣溫逐步回暖,大自然卻偶爾出現春寒料峭。一寒一熱,人體內陰陽斗爭,很容易誘發痼疾。中醫講求養肝、護脾,需注意精神的調養和飲食的調配。在情緒上要忌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緒;飲食上要依據自身的體質,以此來調補陰陽盛衰。近期天氣變化較大,要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