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4年9月13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綜合廣播頻率
上線單位: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
訪談嘉賓: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鐘國活
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 鄺衛民
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綜合業務科科長 黃文植
節目主持:鄺杰嵐
主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事關長遠、事關根本、事關全局的戰略舉措,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如何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助推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鐘國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鄉村發展的重要性,供銷合作社作為服務“三農”的生力軍,積極參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責無旁貸,我們將立足為農服務主責主業,堅決扛穩扛牢主體責任,健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體系,不斷推動為農服務提檔升級、創新發展。
一是圍繞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揮供銷社在農產品供給渠道和保障服務中的比較優勢,完善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一體化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拓展蔬菜直供直銷、凈菜加工、預制菜等農產品短鏈流通新業態。
二是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抓好綠色農資保供穩價、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加快智慧農場和農機調配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圍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合作經濟基本屬性,以“一體制三機制”為抓手,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社村”合作發展,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四是圍繞培育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加快農資銷售、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銷售等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推動供銷農產品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要素整合,提升聯農帶農效益。
五是圍繞為農服務能力和實力提升,持續深化社有企業改革,加快市供銷集團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社有資產運營管理質效,加快基層社服務功能拓展以及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發展。
主持: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近年來,江門市供銷社也提出要深化綜合改革,建設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具體而言,農業社會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什么?
鐘國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根據農業生產各環節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向小農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的技術服務總和,狹義上包括農業生產耕、種、管、防、收等環節。廣義是指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物資供應、生產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以及農產品的包裝、運輸、加工、貯藏、銷售等方面,有助于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對接大市場。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來開展,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包括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
主持:我們供銷社在其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能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哪些幫助呢?
鐘國活:供銷合作社的職能定位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我們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惠農性的特點,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通過市場化的經營獲取合理利潤,再用這些利潤“多予少取”來反哺其他社會經營性組織無法提供的“公益性”為農服務。同時,供銷合作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市、縣、鎮貫通的農資農技、冷鏈物流、農產品產銷對接、農村金融合作等四大經營服務網絡,服務網點遍布全市各鎮村,能夠自上而下地整合調配資源,提供更廣泛、更全面、更多樣的服務。
2021年,我市入選全省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市,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以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社會化服務為重點,以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性合作為主線,開展“五大聯農工程”、構建“四大服務網絡”,已建成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主持:對于市供銷社提供的服務,市民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呢?
【市民錄音】
市民1:臘味是禮樂的特產。助農方面的話,我們之前有“鄉村行”活動,邀請了一些線上直播的專家面向村民去教授一些比如網上直播、建立店鋪等相關的知識技巧。我們之前有去跟一些老板們了解過,他們基本上都說現在銷售得不是特別好,像社區團購等線下銷售都受到了打擊。他們本來也有比較成熟的銷售體系,像抖音、拼多多等平臺。看供銷社能不能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政策可以幫扶到他們?
鄺衛民:目前,供銷社系統針對我市農特產的銷售,打造了江門供銷名特優新農產品體驗館、中小商超、消費幫扶館等一批遍及江門城鄉的線下門店,在京東、抖音、淘寶等主要網絡平臺開設“中國特產·江門館”“僑鄉特產匯”等線上平臺,并將供銷社文化融入江門特色優勢土特產,建設“江門供銷優品”品牌,助推農特產品的銷售。有需要的農特產企業和農民朋友可以跟我們聯系,利用供銷社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幫助他們解決農特產的銷售問題。
市民2:現在有種植新會柑,以前種甘蔗比較多,還會種一些菜等。我們已經采購了一些噴灑農藥的無人機,比較方便。希望接下來有更多政策優惠、扶持。以前都說農民要“看天吃飯”,但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希望可以多一些培訓會等,去教農戶什么季節種什么農作物?或者有什么技巧帶動經濟效益?
鄺衛民:一直以來,供銷社每年都根據各地的實際,組織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種植技術培訓、農資農技培訓等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培訓活動20多場,培訓了1000多人次,有興趣的農民朋友可以留意當地供銷社舉辦培訓的相關信息,積極參加培訓并通過供銷社的幫助種植合適的經濟作物增加收入。
市民3:在供銷社(便民超市)買東西比較有保障,有的時候我也會過去看看有什么東西賣,有的時候會有時令農作物,價格也比較合適。比較喜歡在那里選購,東西也比較新鮮。
鐘國活:感謝市民對供銷社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提供質優價廉的農產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竭誠為廣大市民服務。
主持:市民如需購買時令農產品,在線下哪里可以購買?
鐘國活:各個鎮基本有供銷社門店,如蓬江區供銷社附近都有超市、幫扶館,以及很多跟我們合作、加盟的商場、超市,我們稱為“三專”,分別指專場、專柜、專管,且在海逸峰璟旁也打造了旗艦店,歡迎廣大市民線下選購。此外,線上也設有門店,如江門特色館、幫扶的門店也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一些飯堂、飯店都有直供配送農產品到門到戶。
主持:面對當前我市普遍存在的農民外出打工增多、農業就業人口總量下降、結構老齡化以及小農戶自種成本高、種地積極性下降等問題,供銷社作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近年來,供銷社系統服務糧食生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鄺衛民:近年來,江門供銷社堅持“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服務理念,為滿足農民在糧食生產中的多樣化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在全市范圍內組建6家農業服務公司、設立424個農資經營網點,提供農資供應、統防統治、統配統施、田間診斷、技術培訓等專業化服務,覆蓋全市所有鎮村。同時,我們供銷合作社積極響應黨委、政府提出的撂荒地復耕復種、耕地“非糧化”整治等工作部署,在鶴山、恩平、新會等地推進撂荒地復種、新會柑“柑下種糧”共??畝。2023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年服務面積582.27萬畝次,約占全省供銷社系統社會化服務面積1/3,約占全省社會化服務總面積15.3%,實現糧食增產2.84萬噸,農民增收1.24億元,被省選定打造廣東供銷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市。
主持:接下來重點工作有哪些?
鄺衛民:近期,江門市供銷社牽頭起草的《江門市打造廣東供銷糧食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市實施方案》出臺,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目標,提出建設公共型育秧中心、農資保供中心、綠色農資供應體系、糧食生產機械化服務體系、公共型稻谷烘干中心等18項當前短板突出且農戶需求迫切的項目,致力于打造覆蓋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加儲銷”等環節的全產業鏈、多層次服務體系,幫助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計劃到2025年,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600萬畝次以上,聯農帶農8萬戶以上,水稻平均機收損失率保持在1.8%以內,綜合機械化率提升到93.5%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提升到56%以上,糧油等主要作物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
【微信留言】
余小姐:江門供銷社是否有線上的銷售渠道?外地的親友想購買靠譜的江門特產。
鄺衛民:京東設有中國特產江門館,是由我們供銷社的企業來運營,在源頭采購一件代發,目前銷量較高的產品有陳皮、絲苗米、水產品、茶葉等,歡迎廣大市民線上選購。
【微信留言】
張小姐:在線下購買過供銷社農產品,感覺門店位置不太友好,價格也沒有一定優勢,如果更加市場化運營就更好了。
鄺衛民:感謝聽眾提出的寶貴意見。確實目前的門店較少,以前也有一些平價商店,但隨著政策的變化已經沒有營業了。現時市區最大的門店是在水南路的生鮮店,并且會定期上線本地優質農產品,如潭碧冬瓜、潮景蘿卜、杜阮涼瓜等都會在這個季節上市,在價格方面會盡量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福利。此外,還會根據市場和市民需求,打造江門供銷優品品牌,在北新區、濱江新區以及江海區都會物色地點,考慮設更多生鮮店,將優先考慮在大型社區周邊建設,以便于市民購買江門供銷的優品。
【微信留言】
馮小姐:供銷社賣的農產品是否可以溯源,讓消費者知道是從哪里出品?
鄺衛民:目前所有的生鮮店購買的本地農產品都是從源頭采購,由農務公司為產地進行服務,會保證產地及來源是由供銷社直接采購,請大家放心。
【微信留言】
梁先生:以前務農的都是老人家,現在很多年輕人回農村發展,如果政府能給些指導意見,可以讓他們帶著新的技術和理念發展現代農業,這樣農業的效益會更高。
黃文植:現時年輕人回鄉從事農業生產、服務等各方面工作也是一個趨勢,包括現時的社有企業,特別是農服公司有很多大學生在服務農業生產,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加入農業生產這個隊伍里面。此外,我們每年都會組織相關的農村農技以及種植技術培訓,如有興趣可以通過供銷社參與相關培訓,提高其服務技能,我們會助力他們去種植一些較暢銷且價值較高的農產品來增加其收入,希望這些年輕人也能長期扎根農村為農業生產服務。
【熱線電話】
呂生:建議聯合文旅部門推廣江門五邑地區的農產品。
鐘國活:供銷社一直努力推廣江門特色農產品,現在由農業、文旅、國資等幾個部門一起合力打造江門優品,我們將很快發布第一批江門優品,會根據市民的建議抓緊去實施。
主持:由于農產品產銷信息不對稱,經常有農戶“賣難”、消費者“買貴”問題,近年來,江門市供銷社在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為農產品銷售搭建高效便捷的渠道,促進供需對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黃文植:在生產端,我們打造江門供銷農產品標準化供應鏈,以訂單收購、股份合作等方式聯合農戶,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收購、銷售等一條龍服務,推動陳皮、黑皮冬瓜、尖椒、四薯等特色優勢農產品規模化種植,累計建成5 個千畝優質稻、馬鈴薯種植服務示范基地,34個“供銷農場”、11個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示范基地,從生產源頭推廣標準化、規范化科學種植。
在流通端,優化升級5個農產品區域直供配送子平臺,與省供銷社農產品公司、錢大媽、味來智慧餐飲有限公司等社會企業合作開展中央廚房、集采集配、基地直采、凈菜加工等流通新業態,農產品年配送營業額近3億元,服務200余個企事業單位食堂配送。
在銷售端,我們積極搭建線上線下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在全市范圍內建成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9個、農產品旗艦店10家、社區連鎖店90家,借助全國供銷總社“832”幫扶平臺以及省供銷社“粵供優選”平臺等線上途徑將我市名特優新農產品推向全省乃至全國。
主持:接下來有何思路和計劃?
黃文植:接下來,我們將健全供銷社農產品信息收集體系,成立江門農產品供應鏈聯盟,推動農批市場、超市、電商平臺與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通過集采集配、直供直銷、等方式減少信息差,減去中間層層流通環節,降低終端物價,實現“菜籃子”商品保供穩價、惠農助農。
主持:當前,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廣大市民群眾對生鮮農產品需求和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生鮮農產品易腐爛、難保存,從田頭到餐桌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較大的損耗,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給生產種植的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帶來了經濟損失,也涉及營養價值降低、品質劣變等消費者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江門供銷社在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中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鄺衛民:農產品流通是供銷合作社傳統主營業務,發展冷鏈物流是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水平的重要基礎,也是供銷合作社服務全面鄉村振興、完善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江門市供銷社立足自身流通網絡基礎和優勢,結合我市冷鏈物流規劃,加快布局冷鏈物流設施,建成6個大型公共型冷庫、5個縣域冷鏈物流儲配中心和15個鎮村冷鏈物流儲配倉、20多個田頭冷庫,冷鏈物流網絡貫通市、縣、鎮、村,總庫容19.5萬噸,打通了農產品產地預冷、冷鏈運輸、銷區冷儲、冷鏈配送等環節,打造“冷鏈物流平臺+基層社+農戶”的服務模式,實現優質農產品保鮮及跨區域運輸調配,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流通需求。
2023年以來,江門市供銷社成功申報成為全省供銷社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冷鏈服務)項目改革試點,獲得省級專項資金1265萬元,用于對江門地區小農戶、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示范基地(供銷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特色優質農產品和農副產品全程冷鏈訂單收購、冷鏈運輸、冷藏保鮮、商品化處理、數字化應用、技能培訓推廣等服務費用補貼,設施設備購置補助及農產品和農副產品集中上市保價收購、錯峰收儲資金貼息等。
今年3月,恩平、開平等地冬種馬鈴薯集中收獲上市,我們探索搭建馬鈴薯“訂單收購+冷鏈服務+錯峰銷售”全程冷鏈服務模式,以高于農戶種植成本價完成3000噸馬鈴薯訂單收購,避免馬鈴薯滯銷。目前已通過省級冷鏈服務專項資金的培育孵化示范項目6個、發展對接基層聯農組織81個,落實冷鏈補貼發放386萬元。
主持:對于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工作,我們記者嘉琪也采訪了我市兩位選擇冷鏈服務的農戶和農業企業負責人,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市民錄音】
記者:盧藝文是恩平市恩湖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 ,他日常負責的主要是馬鈴薯的種植和運輸。想要把新鮮的馬鈴薯送到顧客手上,而自己的利益又不受到損害的話,盧藝文說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盧藝文:馬鈴薯最大的挑戰是挖掘上市的時候價錢比較低,很難賺回種植成本,需要用到冷鏈運輸和冷庫,就需要供銷社冷鏈補貼。馬鈴薯的市場價上升之后,那我們就可以回本了。
記者:沒錯,盧藝文已經享受到了供銷社為他們提供的冷鏈補貼服務。享受這項服務的同時,盧藝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期待。
盧藝文:農產品放在冷庫,多少會存在損耗,希望供銷社的冷庫在這方面可以提高一下冷藏技術,針對到不同的農產品。像我是種植馬鈴薯的,我希望可以提升一下冷藏馬鈴薯的效果,這樣我的銷售就會更好。
記者:徐愛寧來自廣東遠宏水產集團有限公司 ,他們公司主營的業務是出口水產品,例如鰻魚等。水產品的儲存和運輸要求非常高,因為要確保這些產品的質量,所以他們選擇了供銷社提供的冷鏈服務。
徐愛寧:水產品是活著出口的,對溶氧量和溫度控制很嚴格。他們很專業,例如我們要求溫度控制多少等,他們都會嚴格按照合同執行,感覺非常好。服務體系也很完善,有專業的團隊,還有平臺、售后、跟蹤等服務,供銷社還補貼30%的運費。冷鏈對我們這個企業發揮作用非常大。在鼓勵出口方面,冷鏈體系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省得我們麻煩,不知道去哪里找冷鏈運輸公司,價格相對來說還比較優惠。例如我們什么時候需要發貨,打個電話他們就會立馬安排車。
記者:講到對供銷社和未來冷鏈倉儲物流服務有怎樣的期待,徐愛寧是這樣說的。
徐愛寧:我們是在深圳蛇口出口的,國際物流的話沒有納入到體系里面來,希望將來可以納入。
鐘國活:盧先生的這個建議很好,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們正在針對馬鈴薯、香水檸檬、辣椒等不同農產品的特點,改進冷藏方法和技術,盡量降低進庫產品的損耗,實現助農增收。
首先感謝徐先生選擇了供銷社提供的冷鏈服務。至于把國際物流納入到供銷社冷鏈服務補貼,由于我們的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方案還沒有把這個方面納入補貼范圍,恐怕暫時實現不了,下來我們會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看是否可行,希望徐先生諒解并密切留意最新的政策。
主持: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有那些?
鄺衛民:接下來,我們將把供銷社公共型農產品全程冷鏈服務拓展到生蠔、魚、對蝦等水產品,禽蛋、肉雞(鴨、鵝)等禽產品,檸檬、辣椒、涼瓜等蔬果,歡迎廣大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企業積極申報,補貼政策詳情及申報流程已在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門戶網站、“江門供銷”微信公眾號公開。
主持:節目最后,有哪些想要和市民說的?
鐘國活:江門市供銷合作聯社非常榮幸能夠作為上線單位參與《民生熱線》欄目,與廣大觀眾朋友交流,讓大家了解供銷社,接下來,供銷合作社將繼續發揮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隊”作用,立足農民朋友農業生產的新需求、市民群眾農產品消費新變化,踐行“為農、務農、姓農”服務宗旨,持續深化綜合改革,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做到在為農服務中發展壯大,在發展壯大中為農服務,真正成為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安全感、幸福感。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