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時間:2025年5月9日11:00-12:00
播出頻率:江門電臺FM100.2綜合廣播頻率
上線單位:環市街道辦事處、杜阮鎮人民政府
訪談嘉賓:環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陳淑玲
杜阮鎮人民政府鎮委副書記、鎮長 索良剛
節目主持:鄺杰嵐
主持人:2025年是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今年以來,全國、廣東省、江門市兩會,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江門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等相繼召開,為江門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環市街道辦事處、杜阮鎮人民政府將如何貫徹落實一系列會議精神,奮戰“百千萬工程”,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
陳淑玲:環市街道將堅定扛起“中心城區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堅持抓制造創新,深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企業與制造業企業的跨領域協同創新,系統推進企業設備更新、技術升級以及空間優化,構建“AI+工業”融合發展新生態,打造都市型工業升級版。堅持抓服務創新,聯動整合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群華科技園等科創載體資源,精準引入專業化樓宇運營主體,構建“制造+服務”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生態;加快江僑、石沖社區養老長者生活館示范點建設,創新融合衣食住行、文教娛樂、醫護康養、家政服務等多種場景,構建覆蓋全人群的生活性服務生態體系,打造江門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集聚區。堅持抓文商旅創新,活化利用聯合德循林公祠、篁莊歐陽公祠等歷史文化遺產,串聯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資源,高水準建設融合非遺文化展示、創意辦公、餐飲住宿和商業配套等業態功能的復合型旅游載體。堅持抓城鄉煥新,重點建設群星智能家居產業城項目,加快泰華金融大廈、五邑創意產業園等項目落地投產,積極謀劃聯合新能源汽車城項目,布局好白石、里村、東風等商住“三舊”改造項目,不斷在城市更新中重塑空間價值,助力江門成為大灣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投資興業的優選地。
索良剛:杜阮鎮將始終堅持“干”字當頭,在去年突破百億GDP的基礎上發力提速,確保2025年GDP增速5.5%以上,力爭在全國千強鎮中爭先進位,為江門高質量發展貢獻杜阮力量!
一是拼經濟、大招商。堅持制造業當家,提速改造傳統產業,力爭技改投資超20億元;依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聚焦兩個“萬畝千億”產業園區,加速推進約26.7公頃摩托車及零配件專業園區建設,打造摩托車產業鏈示范基地;培育壯大產業規模,推動興藝、飛肯摩托、盈進彩印等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2025年招商項目計劃投資額超100億元。
二是育典型、培優勢。加速推進松園大道、迎賓西路風貌改造提升與“一河兩岸”美化工程,將全鎮19個村和1個社區(瑤村社區)培育成省級“典型村”。立足“農旅融合”鎮域特色,鎮內8個村聯動打造“杜阮涼瓜產業帶”,深化杜阮涼瓜一二三產融合,打造杜阮涼瓜國家地理標志特色小鎮。持續增綠擴綠,推進迎賓西路鳳眼果經濟林示范帶等多個綠美生態示范亮點建設,將綠美建設與美麗經濟結合起來。
三是惠民生、護穩定。今年我鎮將繼續推進松嶺東木山道路、松園大道和芝山大道改造工程、松嶺水閘等十個民生實事項目。其中,蓬江區首個醫養結合體項目——杜阮康養服務中心也將于今年8月對外營業,能提供101個護理床位。
主持人:請兩個鎮街分別簡要介紹一下兩個鎮街目前的基本情況。
索良剛:杜阮鎮地處江門市蓬江區西部,行政區域面積80.9平方公里,坐擁叱石風景區和蘭石公園,山水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資源豐富,現有人口約11萬人。杜阮鎮投資環境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先后榮獲“國家衛生鎮”“中國五金衛浴產業基地”“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森林城鎮”等稱號,連續四年獲評全國“千強鎮”。
今年以來,杜阮鎮緊密圍繞“工業立鎮、舊改活鎮、文旅興鎮”的戰略定位,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集中力量推動一季度各項重點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產業發展方面,我們緊盯摩托車等重點產業,主動出擊,今年以來外出招商 30 次,簽下 21 個項目,意向投資額高達 41.3 億元。如今,全鎮規上工業企業達到 200 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130 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 38 家,發展后勁十足!
城鄉品質提升方面,我們積極凝聚群眾、企業等各界力量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同時完成 6 條交通主干道沿線風貌提升,并以南蘆村為樣板推進田園整治,拆除 58 間破舊窩棚,清理 155 處垃圾點,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農文旅融合方面。抓好杜阮涼瓜這一特色產業IP的同時,開辟摩旅融合新賽道,依托蘭石摩旅文化產業基地,在本屆廣交會期間邀請 了20 多家國內外客商現場試駕,助力我鎮摩托車產業企業拿單、搶單。
民生實事方面,推動新良大道、杜阮中路、松園工業大道等四條道路加快建設,爭取年內實現通車,群眾出行會更加便利;同時,南蘆村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圓滿完成,井根片區龍溪衛生站正式投入使用,中心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在穩步推進,讓發展成果實實在在惠及每一位群眾。
陳淑玲:環市街道是江門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地緣優勢突出,資源稟賦豐厚,產業基礎扎實、經濟活躍持久。轄區總面積為35.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5萬人,下轄26個居委會,9個經濟聯合社。2024年,環市街道經濟體量超300億元,以占江門市1/272的行政區劃面積,創造了全市1/14的經濟總量,為全市第二。環市街道產業以二三產業為主,其中,第二產業主要以摩托車整車及零配件、智能家電、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支柱行業為主,擁有大長江集團、金羚排氣扇、億都半導體、彩立方等知名企業;第三產業主要以科研技術、現代商貿、金融保險、文創旅游為主,擁有以省科學院江門產研院、江門市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為代表的高水平研發平臺和專業孵化器,以江門大融城、萬達廣場、健威廣場等為代表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以名冠金凱悅大酒店、富力萬達嘉華酒店、亮慶餐飲等為代表的品質酒店、大型餐飲,以奔馳、寶馬、比亞迪等為代表的40多家知名品牌4s店,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先后入選廣東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充分彰顯著環市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2025年,環市街道將聚焦“城央典范”的全新定位,走穩走實與城市中心相匹配的產業路徑,著力在都市型制造業、科技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上開拓創新,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活力新城。
主持人:居住和生活在環市街道,市民的幸福指數如何?又有什么感受和建議呢?我們記者也在隨機街訪部分市民,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市民采訪】
市民1:居住這里幸福指數比較高,空氣挺好的,人也比較開心。
市民2:購物等配套都比較成熟,但是新區這邊坐公交的話就不太方便,車比較少。
市民3:變化很大,環境建設各方面都做得挺好。
市民4:好的話就是比較適合生活,但是好的工作比較難找,大公司比較少。而且像匯悅城這些地方不好停車,菜市場附近就更不好停車了。
市民5:我住的小區附近生活非常方便,就是有些車經常亂停,我開電動車就會覺得受影響比較大。
陳淑玲回應:首先回應市民對于公交不方便的話題,現在中心城區的公交覆蓋已經是相對較多,目前可能由于公交線路運營的調整,班次相對間隔較長,但我們也可以通過掌上公交App、預約公交等等方式去解決。同時,今年年初,我們轄區內新引進了“滴滴快跑”企業,接下來計劃投放總計劃10000臺滴滴汽車,希望可以增加居民乘車的便利性。在滴滴司機方面,環市轄區也提供了很多保障,平時叫車可以有更多元化選擇。剛才也提及到停車難的問題,我們地處中心城區,目前人口基數已經達到二十萬,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尤其是匯悅城、菜市場等密度高、生活需求大的場景停車就更困難了。我們街道一直以來都有在想辦法解決,例如在背街小巷公共區域,菜市場、文體廣場周邊等,結合創文工作增劃停車位,把閑置的地方變成停車位。過去五年間,我們劃線車位已經增加到超過4400個,在豐雅社區附近,也盤活了一些閑置土地資源,建了一些大型停車場,希望以這種方式增加更多停車空間。最后關于就業情況,我們目前在人社部門的指導下, 每年都有很多公益招聘活動,有大中型企業例如大長江、金羚電器等參與的,目前以進社區的方式進行,例如在五邑大學正對面的定益廣場,去年也辦了一場比較大型的招聘會,有超過一百個轄區企業參加。希望有更多好企業來到轄區投資興業,我們才有更多發展機遇,這是雙向循環,今年我們也計劃盤活大約一萬平方的商業物業,目前也有到廣州深圳等地招商,有更好的企業落地才有更多工作崗位。希望這些工作在市民朋友的配合下,更快更順利的達成。
主持人:微信上李小姐提出:杜阮邑門式的停車位不夠,開車去辦事感到不便。那索鎮長,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索良剛:因為杜阮鎮的邑門式辦事處,就在我們鎮政府。鎮政府周邊,有戴愛蓮廣場,有幾條路目前也在修路,可能這一段時間(有點緊張),我們改造完的路都已經加劃了一些車位,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現在鎮政府其實也可以提供一部分車位出來應急,我們在馬路的對面也有兩個大型的停車場,包括衛生院這里面都有停車場,這些公共的停車場是可以利用的。因為這里也是杜阮的一個中心地帶,車來車往,商業比較發達,又有農貿市場,又有學校,所以可能在這個高峰的時候,尤其是學生放學期間,車位就相對緊張,所以也是建議咱們市民錯峰來辦事。
主持人:那我們有沒有考慮過盤活一些地方增加停車位呢?
索良剛:我們在那個中心市場邊上,也在謀劃搞一個大型的停車場。我們現在這個村里面在進一步的洽談,土名叫馬司田,在這個地方我們都有考慮要做規劃,一個增加一個大型停車場。
主持人:在全省突出“制造業當家”的背景下,江門深入實施“工業振興”工程。環市街道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目前取得了怎樣的進展?下一步有何規劃和布局?
陳淑玲: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我街通過創新“調整土地控規+村企共建+代建返租”模式,成功啟動群星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打響城區低效用地升級改造“第一槍”,目前正全面動工搭建五邑創意產業園、建科國際產業園等項目,為優質產業提供精準適配的空間資源。同時,還將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2022年至今累計招引20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涉及精密制造、科研孵化、高端商業、健康養老等領域,現有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企業356家,去年總體實現營收超5103億元。
接下來,我街將重點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主持人:下面我們接聽聽眾的電話。
聽眾何先生:我想問問我住的地方什么時候才開始道路整改?蓬江區白沙豐盛里10到17號一帶。下雨會水浸,路邊凹凸不平,殘疾人輪椅經過也很難走,現在周邊都改造了,我們這邊還沒有處理。
主持人:何先生是希望進行道路整改鋪上瀝青,改善排水。同樣是中心城區,陳主任說說您的看法好嗎?
陳淑玲:蓬江區從2022年開始,一直在推進一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何先生提到的這個區域是否屬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還是屬于城鄉協調發展區域,這需要進一步查證。如果是屬于老舊小區改造區域,每年都有持續不斷地針對不同區域進行改造,包括道路路邊改造、市政工程、增加下水道設施等等。但不能一下子鋪開讓市區變成大工地,需要分批分類慢慢推進。第二種就是剛才提到的城鄉協調發展區域,目前“百千萬工程”也針對這些進行改善,包括發動經聯社去進行道路改造。
主持人:何先生,您剛才提到的路段還需要進一步確定區域,節目后陳主任聯系您,了解進一步的情況可以嗎?
陳淑玲:沒問題,剛才聽何先生提到的地址,應該是屬于白沙街道的區域,節目后,我們可以幫助何先生聯系兄弟街道去處理好這個事情。
聽眾何先生:好的,最好上門了解真實情況。
***************************************
主持:有請繼續介紹環市街道目前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所做的工作。
陳淑玲:剛才主要介紹了我們在制造業方面的一些思路。其實我們街道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接下來,我們的重點是推進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的提質改造,期望將其打造成全市首個百億商圈。我們會積極盤活新英廣場、利和廣場等閑置的商業綜合體,大力支持發展酒店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等消費新熱點。在這里,我還想 “插播” 一個小廣告:今年 7 - 8 月暑假期間,我們街道將在這些商圈范圍內舉辦第三屆 “街 BA” 籃球比賽,賽制玩法會有很大創新,希望大家踴躍參加,共同支持我們商圈的經濟發展。
同時我也介紹一下我們的一些休閑文化活動。今年,我們圍繞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這一板塊,同時響應 “百千萬工程” 對 “一老一少” 的服務需求,引進了 “鄰里合伙人” 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為了盤活社區內的空間和資源。有不少市民朋友很關注這方面,希望我們能多提供一些休閑文化活動。“鄰里合伙人” 項目首期招募了包括開放大學、家政協會等商家、載體和機構參與。像開放大學會進駐我們社區場內,開設一些公益休閑課程,比如成人瑜伽,還有大家比較喜愛的象棋、書法課程等等。接下來,我們也希望聽取更多市民朋友和居民的需求,根據這些需求引進更多機構進駐。我們希望在社區范圍內,居民不用離開社區,在五分鐘步行距離內,就能實現自己想要的休閑娛樂目標。
【微信留言】
楊小姐:我就住在環市街道,希望街道能夠多舉辦一些文化活動讓我們群眾參與,我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說開設一些休閑的培訓班,舉辦一些電影放映活動,再組織一些歌唱比賽之類的活動。
陳淑玲:我們思考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其實也是回應我們居民的需求。因為我們開展“百千萬工程”,不僅僅是改善環境、發展經濟,同時也是要響應居民服務,我們的宗旨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去推進的。
【微信留言】
馮先生:杜阮鎮有些村子會對外來車輛設置一些限制,希望能夠盡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索良剛:杜阮處于城郊結合的區域。杜阮既是工業重鎮,農業和文旅產業也都有發展,而且外來人口數量比較多,外來人口和戶籍人口基本是一半一半的比例,杜阮總共有 11 萬人口,其中外來人口就有 6 萬。在社會治理方面,城郊的一些地方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在城鄉基礎設施方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買車的群眾越來越多,車輛保有量與日俱增,和停車位等基礎配套設施之間的矛盾十分顯著。為此,我們發動了所有村集體,將村集體內的資源與 “百千萬工程” 相關工作相結合。我們劃定好車位,盤活閑置的村集體土地,多設置一些停車的位置,建設一些小中型停車場,一方面滿足居民停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解決生產用車的停放問題。所以在這兩年,我們一直結合鄉村治理,盡可能地增加停車位的保有量。
【微信留言】
余小姐:現在群華路上有幾個小區,入住率都挺高的。不過感覺這些小區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和市中心相比,這邊的硬件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索良剛:群華路是與環市街共建的一條特殊道路,周邊有近幾年開發的新小區,是杜阮房地產的集中地。隨著小區入住率提高,周邊商圈、幼兒園、醫療服務站等配套存在欠缺。23 年成立群華社區,目前社區班子搭建和運行相對順利,后續將逐步完善幼兒園、菜市場、醫療衛生服務站等配套設施。
陳淑玲:群華路剛好位于我們西邊的邊界,與杜阮鎮交界。目前幾個小區所在的區域屬于杜阮片區。現在,沿著江門大道一直到群華路附近的地塊,正通過舊改的方式來盤活。去年,已經有兩個新項目入駐了。這些項目除了能夠為科研、辦公等制造業提供產業支撐載體之外,還會有一部分商業載體。目前我們了解到,像酒店、超市等這一類生活配套的商業服務也會進駐。我們期望這個區域能夠越來越繁華,人員往來也能更加頻繁。
【微信留言】
張先生:環市街道有許多舊樓存在加裝電梯的需求,然而協調工作難度較大。居民們希望街道辦能夠幫忙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從而讓舊樓加裝電梯的過程更加順暢。
陳淑玲:實際上,在環市轄區內的舊樓加裝電梯方面,目前已經成功安裝了180臺,也就是覆蓋了180棟樓宇。這些舊樓加裝電梯確實存在像剛才那位聽眾朋友所反映的協調難度較大的情況,因為加裝電梯不僅僅是一項建設工程,還涉及上下樓層居民之間的協調溝通,畢竟大家的意見可能不一致。在我們街道這邊,為此成立了三級工作組來聯動推進。首先,在區住建局的業務部門指導下開展業務工作;其次,街道的規劃建設辦圍繞電梯加裝業務,包括如何整體推進、部門之間的流程怎么走、如何進行申請等方面進行把關和指導;最后,第三級就是社區居委會這一級,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就像剛才提到的,比如一棟有七八層的樓宇,至少涉及十幾戶人家,需要統一這十幾戶人家的意見,因為只有達到一定的比例才能夠開展加裝工程。目前我們通過三級聯動的方式統籌推進。對于剛才這位朋友反映的情況,可以進行留言,到時候我們會根據所留的聯系方式,由社區跟進,先收集訴求,摸清這棟樓宇居民的需求,同時做好政策宣傳等后續工作。
【微信留言】
胡先生:目前篁莊大道與江僑路之間的道路正在建設中,附近居民對此滿懷期待,希望工程質量過硬,路面能盡量拓寬,同時希望施工方加快工期,因為附近居民長期受交通擁堵困擾,盼望著道路早日建成通車,改善出行狀況。
陳淑玲:這條道路目前正在順利推進,相關的勘察測量工作已經全部進場。排除雨季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到年底這條道路能夠實現全線通車。這條道路首先是一條消防通道,同時也是我們蓬江區政府打通斷頭路的一項舉措。因為目前從江僑路到篁莊大道,交通比較擁堵,而且也沒有其他支線道路來緩解交通壓力。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打通這條道路,能夠緩解上下班以及接送孩子等周邊居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接下來,我們街道還在策劃一條貫穿江僑路和篁莊大道的南北走向的村內道路。這條道路也已經被納入了我們 “百千萬工程” 的重點推進項目。希望在這兩條道路的支撐下,如果道路能夠順利拉通,相信交通堵塞的問題會得到大大緩解。
【微信留言】
陳先生:目前杜阮涼瓜相當有名氣,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產量少的緣故,平常要是想多買些寄給親友,往往不太容易買到。覺得對于杜阮涼瓜這個招牌還需要好好規劃一下。
索良剛:杜阮涼瓜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同時也是江門市首個獲得灣區認證的農產品,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杜阮鎮全面推動杜阮涼瓜品牌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目前,種植戶數量已從最初的70戶增長至260多戶,種植規模由零散種植擴展到650畝,其中大棚種植面積近100畝。隨著設施農業的大力推進,涼瓜價格從每斤5元提升至18元,年產量約達200萬斤。針對市民反映杜阮涼瓜購買難的問題,杜阮鎮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深化產業發展。今年已啟動大棚擴建計劃,并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采用“政府補貼+村集體運營+農戶租賃”的合作模式,全力推進新增70畝智能溫室大棚建設。同時,加快推動杜阮涼瓜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嚴格對標灣區標準,全方位提升產品品質,進一步擦亮杜阮涼瓜的金字招牌。
二是強化人才培育。杜阮鎮與中醫藥學院合作成立了杜阮涼瓜學院,并攜手省市研究院所開設涵蓋栽培技術、品牌營銷等多領域的專業課程,著力培育杜阮涼瓜產業的新農人隊伍。后續還將持續加強鄉土專家、農技達人的培育,通過政策激勵、搭建發展平臺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涼瓜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三是創新文化傳承。杜阮鎮已建成涼瓜博物館和田園綜合體,精心打造杜阮涼瓜體驗線路,并開發了集實地參觀、農工體驗、美食制作為一體的全鏈條課程。今年以來,相關項目累計接待游客已超萬人次。下一步,杜阮鎮將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完善研學基礎設施建設,為周邊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服務。
主持:提到杜阮特色產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杜阮涼瓜”了。我們記者也采訪了種植涼瓜頗具規模的杜阮上巷村的村支部書記,來聽聽她的感受和建議:
【市民采訪】
市民:我們的特色產業就是涼瓜種植了,近年來都能有不錯的成績。資金方面之前有申請了幫扶資金去建大棚,得到了不錯的收獲,而且不少年輕人也繼續來咨詢有沒有大棚可以租,也想回來種植涼瓜,以前沒有大棚的時候是不會有年輕人想回來種涼瓜的,希望能有更多資金的扶持去建起更多大棚。現在農業也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才能更好地把我們的涼瓜文化輸出,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才加入。另外,建議可以搞一些學生參觀團,甚至從幼兒園開始,讓他們能了解到這個涼瓜文化。
主持:江門市全會提出要實施富民興村行動,杜阮鎮如何依托特色產業助推富民興村?圍繞特色產業,接下來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索良剛:工業方面:依托村級工業園區改造,全力開發村集體留用地,壯大集體物業。24年以來,我鎮成功推動萬洋科技城、松園樂米2個超10億元項目動工,盤活365畝低效用地;加快推進中和舊改項目;繼續加強子綿萬洋眾創城招商力度,已成功引進73家企業,其中規上企業22家。雙樓、瑤村、井根等村新增集體物業建設面積約2萬平方米。
農業方面:深化“涼瓜經濟”,推動杜阮涼瓜獲得江門市首張“灣區認證”,實現產品三地通行;成立杜阮涼瓜產業鏈黨委,發展杜阮涼瓜協會,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將分散的農戶、合作社、加工企業擰成“一股繩”。
文旅融合方面:建成杜阮涼瓜田園綜合體、杜阮涼瓜博覽館等景點;成功舉辦杜阮涼瓜、鳳眼果、杜阮羊肉美食文化旅游系列活動;開設杜阮涼瓜研學線路,帶動城郊親子游,同時,上巷村獲評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2024年,我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44億元,同比增長2%,10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達10個(含瑤村經聯社)。
主持:今年以來,江門市深入開展綠美鄉村“百村示范、千村提質”行動,高質量推進鄉村綠化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在推進綠美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等方面,環市街道和杜阮鎮今年以來推出了哪些舉措?有何成效?
索良剛:今年,我鎮積極響應江門市綠美鄉村 “百村示范、千村提質” 行動,凝聚起生態建設的強大合力,在綠美鄉村建設上交出亮眼答卷。一是科學規劃,精準植綠。鎮村聯動邀請綠化專家實地勘測,繪制生態建設 “作戰圖”,科學選定植樹點位,技術指導小組全程跟進,確保苗木成活率。二是多方聯動,全民參與。積極對接結對機關、發動企業認捐認種,并建立鎮村綠化管護機制,通過“掛牌設崗”、將樹木管護與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建立“五老”+青少年志愿者養護團隊等多種舉措帶動村民共同植綠護綠,實現“種、管、養”有機統一。三是見縫插綠,盤活閑置地。充分利用邊角地、閑置地,打造“四小園”近300個,實現村民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的美好生活愿景。截至目前,我鎮已開展植樹活動100余場,種植苗木近1.3萬棵。四是緊扣 “農文旅融合” 發展定位,重點提升全長 1156 米的迎賓西路鳳眼果經濟林示范帶。目前,上巷村聯合多方種下 600 余棵鳳眼果樹,打造特色經濟林;杜臂村沿線布局多個主題林區,種植花木超 850 棵,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景觀價值的有機統一。
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我鎮聚焦痛點堵點,解決路面坑洼、三線整治等難題,通過 “鄉村月掃” 發動近萬人次清潔。以“典”帶面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激發村民參與熱情。同時以“5+3+N”道路風貌提升為抓手,實施了江鶴等高速沿線綜合整治、迎賓西路等主干道品質提升、統一看護房風貌優化田園景觀等多個項目,變路為景,切實推動了全鎮風貌整體提升。
陳淑玲:今年以來,我街緊扣“提升綠美質量”這一主題,科學統籌山上山下和干線綠化,因地制宜植綠補綠。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春季植樹活動25場,動員“兩新”黨組織黨員、青年干部和熱心群眾1300人次,累計種植樹苗近3000棵,推動實現開窗見景、出門見綠。在道路品質提升方面,我街深入開展道路系統“微改造”行動,暢通篁莊大道—群華路、江僑路—篁莊大道主干路網與支路微循環,計劃于今年10月前完工并具備通車條件,現階段已順利打通“斷頭路”6條,未來還將繼續實施公共停車場等空間改造,希望進一步改善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主持:節目最后,有什么話想說?
陳淑玲:“百千萬工程”既關乎民生福祉,又連著城市發展,更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環市街道將繼續以初心為舵、使命為帆,全力沖刺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在項目建設上跑出“加速度”,在民生答卷上書寫“滿意度”。希望市民朋友們繼續關注關心和大力支持環市工作,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我們也熱烈歡迎更多頂尖人才、優秀企業家來環市扎根,共建經濟社會繁榮、活力動力充沛的現代化新環市。謝謝!
索良剛:接下來,我鎮將繼續錨定全年目標任務繼續發力。一是聚焦摩托車及零配件、智能家電、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積極投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蓬江區打造兩個“萬畝千億”產業園區。三是深耕杜阮涼瓜特色農業,同步培育省級典型村,推進重點交通干線環境整治,塑造城鄉融合發展新風貌。
在這里,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大家發出誠摯的邀請:今年的杜阮涼瓜美食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將于5月16日至18日在杜阮鎮戴愛蓮廣場舉行,在上巷村設分會場。屆時不僅可現場選購正宗杜阮新鮮涼瓜,還有美食集市、各式涼瓜創意美食等著大家來品嘗。也歡迎大家到叱石風景區、蘭石公園和涼瓜田園綜合體走一走,品嘗涼瓜宴、羊肉煲等特色美食,感受我們杜阮獨特的鄉村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