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 (記者/蔡昭璐 通訊員/劉潤池) 今年,江門把“加大老年人關懷服務力度”納入十件民生實事,其中要求在全市范圍內辦好不少于260處老年助餐服務點。昨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務點265個,完成全年目標的102%,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近年來,江門高度重視老年助餐服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多次調研并專題研究長者飯堂運營服務情況,部署舉辦“善行江門 福滿僑鄉”元宵萬人健步行活動,為老年助餐服務等民生事業募集認捐善款超4000萬元,助力老年助餐服務品質提升。
今年8月,市民政局積極借鑒上海、中山等地經驗,優化老年助餐服務方案并在蓬江、江海、新會三區試行。從選址布局、場地布置、區域面積、環境衛生、供餐標準、智能管理等方面擇優選點,打造“僑都長者飯堂”,提升助餐服務質量。同時,通過為餐飲企業參與老年助餐服務提供減稅降費、品牌認證、服務資源鏈接等扶持措施,激勵企業主動讓利提質,推動現有長者飯堂及配餐點與社會餐飲企業助餐點共同參與、雙循環。
在用餐補貼方面,蓬江、江海、新會統一老年助餐基礎餐標和補貼標準。就餐基礎餐標為15元/餐,對在“僑都長者飯堂”就餐的屬地經濟困難老人分別給予13元/餐的就餐補貼以及3元/餐的送餐補貼,對其他戶籍老人給予7元/餐的就餐補貼。臺山、開平、鶴山、恩平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與此同時,市民政局指導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會同鎮(街)持續優化老年助餐服務模式。其中,蓬江區白沙街道象山社區成立善鄰社區服務公司運營管理“益食堂”,發展社區助餐新模式;江海區禮樂街道將禮樂長者食堂提升改造為鄰里食堂,并引入廣東廣墾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推動從“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型;開平市發展“社區+商超”長者飯堂模式,引入了昌大昌、大潤發等人流量大的超市參與老年助餐服務,拓展愛心助餐服務場所。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落實相關扶持措施,引導更多餐飲企業參與老年助餐服務,打造“僑都長者飯堂”示范樣板,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帶動全市老年助餐服務整體提質。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