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 (記者/陳嬋 何榕) 中國核能領域迎來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9月15日,記者從江?;鶎恿⒎撓迭c獲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于12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其中,江?;鶎恿⒎撓迭c上報的關于“增加開展原子能科學知識普及活動主體”建議獲正式采納。
原子能法第八條規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核設施營運單位以及其他有關單位建設和利用科普場館、設施,開展原子能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斑@條建議來自地下700米,由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提出。”江?;鶎恿⒎撓迭c工作人員李艷華介紹。
李小男是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投身高能物理研究數十年。2013年,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正式立項,2015年啟動建設。作為中微子實驗建設的核心成員,李小男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地下,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該實驗于今年8月26日正式運行取數。
然而,在江門中微子實驗建設期間,公眾對中微子存在諸多誤解。有人認為中微子是“阿飄”,甚至稱中微子實驗是在抓“鬼”。這一現象凸顯出科普工作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2024年4月30日,江?;鶎恿⒎撓迭c接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下發的原子能法(草案)意見征集任務后,專門征集了李小男的建議。
借此機會,李小男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企事業組織均應共同參與原子能科學知識普及,增強公眾對核安全的理解與信任”。這一建議,由江?;鶎恿⒎撓迭c直接反映到最高立法機關。
李小男介紹,中微子并非虛無縹緲的“阿飄”,而是物質世界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有電子中微子、繆中微子和陶中微子三種。它們不帶電,幾乎不與物質發生作用,穿透力極強,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幽靈粒子”,但這絕非“鬼魂”。
“破除誤解的關鍵在于持續、系統的科普行動?!崩钚∧姓J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尤為重要。這些年,他也持續推動中微子實驗的科普實踐,不僅在內部積極組織科普活動,還主動與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
“原子能領域專業性強,公眾認知有限,僅依靠現有主體開展科普工作,力度仍顯不足?!睆V東首批十大科學傳播達人、江門市科普講師團副團長萬川認為,該意見被采納能夠有效促進更多主體參與到原子能科普工作中來,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