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鶴高速新共和收費站正式通車,成為本地又一特色門戶。
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朱磊磊 通訊員/康舒錡) 9月17日,江鶴高速新共和收費站正式完工通車并投入試運營,在當日10時迎來第一臺駛入收費通道的車輛。
新共和收費站外立面采用中式建筑風格,飾以飛檐翹角、鏤空格柵等傳統元素,充分融合現代建材與智能照明技術,盡顯古典韻味與時代氣息。
與僅有8車道的舊共和收費站相比,新站實現了智慧升級,以高效運營提升通行體驗。據了解,新共和收費站雨棚長68.25米、寬18.9米,設5進6出共11車道。每條通道均配置車道識別系統、ETC快速通行設備以及智能監控平臺,出入口還各設1條智能收費車道,通過配置智能收費機器人實現車輛自助快速通行。此外,新站通過“窄島化”設計布局與強化站內標識標牌引導,有效緩解了高峰期通行壓力,為司乘人員構建安全、順暢、智慧、舒適的通行環境。
新站通車后,舊共和收費站同步關閉。為實現新舊站點的無縫切換,項目管理處和各參建單位聯合高速及交警、路政、共和鎮政府等相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交通組織方案,確保車流平穩過渡。
“舊站的停用為拆除上跨江鶴高速公路的共和立交3號立交橋騰出施工界面,將有效疏通江鶴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堵點卡點,加速項目進程,為年底實現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江門交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共和收費站是連接江門往返粵東、粵西的重要高速公路出入口之一,通過擴容收費站場和車道規模,實現客貨車分離,能大大緩解原來收費站區域的交通擁堵狀況,提高路網通行能力,更有力地與周邊高速共同承擔深中通道東西往來的交通流,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下一步,新共和收費站將以“文化地標+智慧樞紐”為定位,致力打造展示江門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江鶴高速改擴建項目全體參建者將全力以赴,向項目完工通車的最終目標發起沖鋒,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地方實踐經驗。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