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張浩洋
9月19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江門賽區)暨2025年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圓滿收官。經過激烈角逐,江門市和創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獲得成長組一等獎,廣東海空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初創組一等獎。
當日,26家精英企業匯聚一堂,展開了巔峰對決。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伸出橄欖枝,為這些懷揣科技創新夢想的企業插上金融“翅膀”,助力它們飛得更高、更遠。
群雄逐鹿
26個項目現場角逐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創新創業大賽參賽企業數量達187家,經過路演答辯、現場考察等層層角逐,共有26家企業成功入圍總決賽,其中成長組18個項目、初創組8個項目。
決賽當天,成長組比賽分為兩輪進行。第一輪比賽采用“7+5”現場答辯模式,即參賽企業自我陳述7分鐘、現場評委問答5分鐘。根據企業第一輪比賽最終得分,成長企業組成績排名前5家企業晉級第二輪比賽。次輪比賽,5家晉級企業依次上臺對項目進行3分鐘綜述或總結補充,隨后依次開展“黃金30秒”補充介紹,根據投票情況得出最終排名。
初創組比賽,8家企業按照抽簽順序上臺比賽,同樣采用“7+5”現場答辯模式,最終根據評委打分高低評選出各獎項。
據悉,本次總決賽,成長組分為專家投票、大眾評審投票2個部分,大幅提升了比賽的趣味性和參與度。
臺上,一個個項目輪番登場——無論是高精尖的科技項目,還是接地氣的農業項目,各種前沿技術創新讓人耳目一新。綜合所有票數統計,最終江門市和創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獲得成長組一等獎,廣東海空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初創組一等獎。
“整個參賽經歷讓我們收獲頗豐,評委的點評尖銳而直接,幫助我們查漏補缺,明確了后續的發展方向。同行企業的交流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整個比賽下來,我們的獲得感很強。下一步,我們將抓風口期盡快實現產業化,并持續提升產品,保持公司優勢,帶動鋰電產業的發展。”江門市和創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馮榮標說。
廣東海空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聶資則感慨道:“賽事一路走來,評委們的點評、參賽企業間的交流,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術,豐富應用場景,結合更好的運營模式,讓產品為用戶產生更大的價值。”
構筑平臺
系統賦能企業成長
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地方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在過去13年里始終秉持求新求變理念,不斷打造濃厚的創新創業環境,共有42家企業獲得國賽獎項,175家企業參加省賽,324家企業獲市賽佳績,這些數字的背后,是無數青年才俊在創新創業舞臺上的智慧綻放與潛能釋放。
今年,我市更是首次舉辦海內外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賽,吸引了17支團隊參賽。機器人控制算法、AI醫療診斷等項目充分彰顯了創新活力與無限可能。大賽不斷拓寬科技項目與創新資源的對接渠道,構建合作平臺,推動創新項目落地和產業化水平快速提升。
參賽項目連續三屆榮獲廣東省賽行業賽一等獎,更有項目成功斬獲國家賽三等獎;奇德、芳源等多家參賽企業成功上市,成為行業領跑者……13年點滴積累,創新創業大賽向著科技創新的藍海不斷進發,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在僑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中茁壯成長,成為助推江門發展的中堅力量。
13年來,大賽匯聚了優質資源要素,精心搭建投融資對接平臺,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大賽創立“賽-融-投”一體化服務生態,打造創新資源集聚高地,組織方式不斷完善優化,企業、民眾參與度越來越高,賽事影響力越來越大,創新創業氛圍越來越濃。今年,大賽更是邁出了市場化辦賽的關鍵一步:聯合江門產研院、產業聯盟、超算中心等機構,共同構建“賽-融-投”一體化服務生態。產業園與孵化載體成為賽事主戰場,科技金融對接區引入多家金融機構,參賽企業現場即可獲得精準服務與資源對接,扎實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科技企業成長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始終以大賽為平臺匯聚創新資源,助力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更多企業提出科技需求,充分發揮科研院所作用,激發科技人才活力,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促使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社會效益好的高質量項目實現快速轉化,為江門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