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 (記者/鄧榕 李銀換) 10月25日,江門市召開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宣布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肖振宇出席并通報了全市疫情最新進展。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康敏,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衛生健康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據介紹,10月24日,江門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病例17例,每日新增病例連續5天在50例以下,蚊媒密度達標率連續15天在99%以上。10月21日,經國家和廣東省駐江門工作組研判,江門已成功實現疫情低水平散發的階段性目標。根據《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經綜合研判,江門決定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將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工作轉為常態化。
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在國家和省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江門持續優化防控策略,根據疫情的不同階段,結合臺風天、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等特殊時期,有針對性地出臺系列防控攻堅方案和成蚊消殺打法,形成全周期策略閉環。同時,全市上下團結一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疫情持續向好。
“解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不意味著疫情防控放松,而是對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肖振宇強調,接下來,江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指揮體系高效運轉,決心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更加科學精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從三方面全面鞏固防控成果,持續筑牢疫情防控堅固防線:
一是持續開展以防蚊滅蚊為核心、清理孳生地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全市每周定期開展集中消殺,每周五動員各社會組織開展內部環境衛生大掃除,每周六組織黨員干部下沉村(居),發動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經營主體履行“門前三包”責任,持續落實“1130”措施。加強群防群控、聯防聯控。
二是堅持“以快制快”、高效精準處置散發疫情。持續強化醫療機構、藥店等“哨點”監測作用,落實“逢熱必檢、逢疑必檢”。對新增散發病例嚴格實施“1113”快速處置措施,用最快速度實現“發現一例、撲滅一例”。
三是強化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細致做好賽事場館、酒店及周邊區域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強監測,每日規范開展消殺和孳生地清理,為賽事順利舉辦做好充足準備。
發布會呼吁廣大市民持續做好個人防護,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用好“蚊蟲叮咬報告”和“孳生隱患、衛生黑點舉報”功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堅固防線。
當前,江門蚊媒密度始終維持在安全水平,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江門即將迎來十五運會花樣游泳、排球、山地自行車等多項精彩賽事,以及殘特奧會的籃球、足球、游泳等項目比拼。賽場外,江門擁有碉樓、溫泉、海島等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布會上,江門向廣大游客發出邀請:歡迎來江門走一走、看一看,“跟著賽事游江門”,感受獨具韻味的僑鄉風情。
答記者問
江門科學防控打法見成效
記者:目前江門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從科學防控角度,對江門做好長期的蚊媒傳染病防控工作有哪些建議?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康敏:江門在蚊媒最活躍的季節,成功應對了頻繁臺風降雨、“雙節”假期人員流動大等不利條件,實施了科學精準的防控策略。圍繞“控制蚊媒密度”探索并實踐出許多打法。值得一提的是,江門這次開通了“蚊蟲叮咬報告與孳生隱患、衛生黑點舉報”服務平臺,鼓勵市民積極上報發現的孳生地,有助于及時發現風險點。目前,江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前期應對取得顯著成效,為接下來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積累了較多經驗。
面對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這一長期的公共衛生問題,建議做到以下三點:一要持續把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將“清積水、保健康”融入社區管理和環境治理,在日常堅持翻盆倒罐、清理積水,就能有效降低蚊媒密度,也是最經濟有效的辦法;二要用蚊媒監測指導蚊媒控制,提前管控疫情傳播風險,在重點場所廣泛布點,應用智能靈敏工具持續收集數據,一旦超過風險閾值立即采取清理措施,早發現,早處置;三要做好個人防護,在辦公場所和住處加裝紗窗,外出著長袖衣褲、涂抹驅避劑,構建常態化公共衛生屏障。市民出境旅游、務工,要留意當地疫情,注意防叮咬。回國后如出現發熱、出疹、關節疼痛等癥狀,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外出旅居史。
《決定》將長期有效實施
記者:市人大常委會此前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立法考量是什么?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人大計劃通過哪些措施推動《決定》的常態化貫徹落實?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何中林:市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主要圍繞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和解決江門實際需要兩大核心問題來考量:一方面,錨定上位法要求,筑牢法治防控根基,將上位法原則性要求細化為實操條款,明確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另一方面,緊扣江門實際需要,靶向破解本土難題,建立市、縣、鎮、村四級防控網絡,要求履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決定》不是臨時性文件,將長期有效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市人大常委會將以法定監督為核心,通過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和法律宣傳推動落實。以執法檢查推動責任落地,分領域檢查“四方責任”落實情況;以專題詢問破解共性難題,針對問題組織詢問要求整改;以法律宣傳凝聚社會共識,加強普及宣傳引導單位和市民清楚責任。
社會面環境衛生整治長期推進
記者:在常態化防控階段,江門市將采取哪些措施健全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鞏固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成果?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周志東:我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以來,全市共出動環境整治力量超194萬人次,形成全民參與城市環境整治的強大合力。集中治理后,城市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環境改變、風貌提升工作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主要抓好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強化行業監管,督促負有衛生管理責任的所有企業和單位嚴格落實整治責任,保潔企業嚴格履行環衛服務協議的義務,實施科學、嚴格的整治管理和保潔措施,使各行各業全面行動起來,推動整個社會面環境衛生整體改善;二是完善長效機制,在宜居空間打造、鎮村風貌提升、城市秩序管控等方面多向發力,推動我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三是落實常態化巡查,整合各方力量,構建立體化巡查體系,聚焦城鎮端、鎮村端環境風險排查,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實施動態管理、清孳銷號,形成環境整治閉環。
愛國衛生運動常態化
記者:最近江門全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環境變整潔了。請問如何將愛衛行動長期堅持下去?
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遠勝:經過前一階段愛國衛生運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活環境更加健康宜居。接下來,將從四個方面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常態化:一是繼續做好環境衛生整治,每個村(居)每兩周開展一次孳生地清理專項行動,加強“地毯式”排查,用好孳生地清理“五步法”,做好清臟、掃塵、治亂、嚴管、除“四害”等工作,全域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堅決遏制病媒傳播風險;二是繼續做好蚊媒綜合防控,抓住冬季蚊蟲活動能力弱的有利時機,對重點村(居)組織每月一次集中消殺,積極創建“無蚊場所”,攜手共建“無蚊家園”;三是繼續凝聚群防群控力量,常態開展每周2次統一行動,每周五開展“翻盆倒罐、清除積水”行動,每周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下沉村(居),開展孳生地清理、滅蚊消殺行動;四是完善長效治理機制,將蚊媒防控措施納入村規民約、推動共建共享等做法轉為常態化制度推廣,進一步從組織保障、依法治理、監督問效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
日常防護不松懈
記者:進入常態化防控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防蚊、避免感染?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黃國:進入常態化防控后,日常防護不能松懈:一要牢牢守住家庭防線,將清理孳生地作為每日必修課,將“翻盆倒罐”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減少蚊蟲孳生;二要注重個人防護,確保家中紗門紗窗完好有效,在蚊蟲活動高峰期外出要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裸露,并科學噴涂驅蚊劑;三要樹立社區互助觀念,在做好自家清潔的同時,關注公共區域衛生狀況,發現積水及時反映,共建無蚊家園。
(鄧榕 李銀換)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