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山市桂水村盤活低效土地,實現顏值與價值雙重提升。該村百畝“四季花海”讓人陶醉。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張浩洋
秋陽正好,江門臺山市桂水村田野間稻浪翻滾,稻穗孕育著豐收的希望。來自廣州的游客陳女士舉著手機拍攝稻浪,一旁的咖啡店里人潮如涌——這幅“景引客來、業帶增收”的熱鬧畫面,正是江門推進“百千萬工程”、喜迎豐收的生動縮影。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和“海鮮鋪子”,江門近年來錨定鄉村振興總目標,以農村改革為動力、集體經濟為支撐、人居環境為底色、農文旅融合為路徑,推動鄉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轉變。2025年上半年,全市培育260個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升級打造7條鄉村振興示范帶,51個村(含自然村)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畫卷在僑鄉大地徐徐展開,為到來的豐收節奏響嘹亮序曲。
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
農村改革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抓手。近年來,我市深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省級試點,推動鄉村發展從“輸血”向“造血”質變。全市1056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線突破15萬元,60%以上超100萬元,8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創新經營模式是江門農村改革的核心密碼。蓬江區良溪村通過資源發包、資產出租等方式,成功入選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十大典型案例;臺山市廣海鎮鯤鵬村成立強村公司,攜手灣區人才島AI電商產業園打造“電商小鋪”,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超72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20萬元。截至目前,我市已成立強村公司近300家,探索出“政府+國資+社會資本+村集體+村民”多方參與的鄉村運營新模式。
“飛地”抱團發展則為薄弱村開辟了共富路徑。開平市金雞鎮統籌5個相對薄弱村,集中資金與龍頭企業合作建設現代化養雞場,每年按投入資金的10%反哺各村,不僅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更帶動飼料、物流等上下游產業集聚,為村民創造大量“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形成產業聯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做好“土特產”文章
“一顆新會柑,半部僑鄉史?!痹谛聲喬惼ぎa業園,海歸博士劉雪菲帶領團隊研發溯源系統、打造無人智能倉,將陳皮傳統生產步驟標準化,創新推出“3P”模式,即鏈接產業園、平臺、合伙人,實現傳統產業轉向規?;?、數字化及產業化。如今,新會陳皮已延伸出藥、食、茶、健、文旅等多個領域,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達261億元,連續三年位居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榜首,成為江門“土特產”變身“金字招牌”的典范。
江門深諳“產業興則鄉村興”的道理,圍繞“土特產”做好文章,構建起“江門優品”市縣鎮三級行政區品牌矩陣。2024年,陳皮、大米、鰻魚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803億元,同比增長15.5%。臺山作為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養殖量占全省八九成,年產值超60億元;馬岡鵝產業規模居廣東“四大名鵝”之首,“馬岡優品”成為全國首個鎮域行政區品牌;禽蛋年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年銷售額達數億元,特色產業集群效應持續凸顯。
預制菜產業成為江門延伸農業產業鏈的重要引擎。開平市依托馬岡鵝預制菜產業園,推動馬岡鵝突破“養殖-屠宰-燒臘店”的傳統路徑,向全產業鏈發展;全市建成“一園四區”預制菜產業園,47家農業龍頭企業年營收超億元,其中9家突破10億元,產業融合發展的“江門樣板”逐步成型。
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走進臺山市臺城街道桂水村,百畝“四季花?!迸c濕地公園相映成趣,青磚素瓦的華僑建筑間,休閑公園、文體廣場錯落有致。誰能想到,這個目前年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的“網紅村”,曾是一個道路狹窄、環境臟亂的村落。近年來,桂水村盤活低效土地,新種樹木數千棵,修復龍興書室等僑村書屋,建成廣東音樂訓練基地、流金歲月影視館等文化設施,2023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64.12萬元,同比增長72.83%,實現顏值與價值的雙重提升。
桂水村的蝶變,是江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全市扎實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實現鎮級生活垃圾轉運站、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全覆蓋。2025年上半年,我市超90%行政村完成整村改廁提升任務,新增61個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達83.8%,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覆蓋率超90%,鄉村“臟亂差”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在“綠美江門”生態建設的推動下,江門鄉村更添“生態底色”。2025年上半年,全市重點推進36條重要線路風貌提升樣板段、22條交通主干道綠化提升典型段及14條無人機飛行線路沿線風貌整治,完成農用看護房整治876間,推動更多鄉村成為宜居宜游的家園。
每逢周末,蓬江區棠下鎮五洞村的村道上,粵A、粵B、粵E牌照的車輛排起長隊,食客們在等待新鮮牛肉的間隙,打卡村內“花?!保芭H饷朗?鄉村美景”讓五洞村成為江門鄉村旅游的“頂流”;鶴山市古勞鎮茶山村的700多畝茶生態園里,游客們穿行茶山步道、體驗炒茶制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鶴山紅茶的名聲遠播四方;恩平市恩城街道米倉村的簕菜文化創意園,將閑置集裝箱改造成特色民宿,年均接待游客20萬人次,創造產值800萬元,“簕菜+文旅”的模式讓小村落煥發大活力。
江門立足僑鄉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2024年,開平-臺山成功入選廣東省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首批試點,開平赤坎華僑古鎮、臺山川島旅游景區等成為吸引港澳游客和外籍游客的熱門目的地;新會會城街道奇榜共富廣場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后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約1000萬元,助力奇榜村沖刺江門首個“億元村”。
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賣文化”,江門鄉村正通過農文旅融合激活“沉睡”資源。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特色業態:開平市沿潭江打造世遺風韻示范帶,活化開平碉樓與村落;臺山市串聯濱海資源,打造海上絲路濱海風光帶;桂水村推出“我在桂水有塊田”共享農田項目,承辦金蠔燈光美食嘉年華,鄉村旅游的“江門味道”愈發濃郁。
金秋豐收季,僑鄉滿庭芳。如今的江門,260個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星羅棋布,7條鄉村振興示范帶串聯起如畫風光。在即將到來的豐收節,江門將以鄉村的改革成果、產業碩果、生態美景,向外界展現“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講述新時代僑鄉鄉村的精彩故事。未來,江門還將持續推進50個精品村建設、15個村莊運營試點,攻堅100條最薄弱村,讓豐收的喜悅傳遍每一個村落,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僑鄉大地越繪越美。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