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平泉林飛行主題館。 鐘順宜 攝
□江門日報記者 胡偉杰
十五運會山地自行車競體項目將于11月20日在恩平泉林黃金小鎮舉行。隨著比賽時間進入倒計時,“喜洋洋”“樂融融”,以及騎行主題大型壁畫、騎行者雕塑等“全運元素”陸續出現在恩平大街小巷,營造了濃厚的賽事氛圍。
一座山清水秀的美麗旅游城市,是大多數人對恩平的印象。然而,深入了解這里,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驚喜:騎行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到的不僅是賽道的起伏,還有賽道外“每片樹葉都有故事”的獨特自然生態。恩平的獨特,從來不只是“有山有溫泉”,而是“綠美與科創的共振”。
綠美興城
自然生態變成發展紅利
清晨的廣東恩平七星坑自然保護區,護林員老李控制無人機進行巡查。顯示在無人機鏡頭里的,不僅是一幅讓人驚嘆的美麗山水畫卷,更是一個在科學保護和開發下不斷顯現經濟價值的巨大綠色寶庫。
恩平森林覆蓋率達58.6%,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水庫——總庫容4.18億立方米的錦江水庫,總面積達6660多公頃的七星坑原始森林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330多公頃的鎮海灣紅樹林等優質生態資源。
多年來,恩平用大量實踐證明,生態從來不是“保護的負擔”,而是發展的紅利。
2022年1月29日,恩平市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正式掛牌營業,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以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為核心,恩平逐步建立起了“一庫一貸一中心N轉化”的創新機制,探索出了一個個鮮活的“兩山”轉化案例:恩平市鎮海灣紅樹林保護碳匯以超198萬元的價格成功拍出,創下全國紅樹林保護碳匯單次拍賣總價新高;恩平市林業碳匯開發項目總投資1109.45萬元,開發總面積約6000公頃,預估收益可達1500萬元;七星坑內閑置的60多公頃野生茶園被成功“喚醒”,打造成本地生態茶品牌“恩露竹韻茶”,實現年產值超130萬元,為周邊村莊提供約5000人次的就業機會……
截至目前,恩平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已存入整合集體經營性用地538公頃、林地54311公頃;摸清全市可轉化設施農用地8347公頃、水庫200多個、可整合開發的水電站14個。這些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恩平深厚的“生態家底”,為未來綠色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
仙氣飄飄的溫泉池里,另一個生態故事也在書寫著新篇章。
恩平地熱地質資源豐富,先后榮獲“地熱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避寒宜居地”“中國天然氧吧”等“國字號”榮譽。轄區有4個天然地熱泉點,有的泉眼溫度高達70℃—80℃,含40余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元素。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和溫泉資源,恩平大力發展康養產業,通過整合180多棟溫泉民宿別墅,打造恩泉民宿聯盟,制作溫泉民宿電子地圖,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泡湯養生。每年冬天,很多北方游客都“南飛”到恩平暢享“20℃的冬天”。
恩平,通過盤活開發生態資源,農文旅熱了,村民的腰包鼓了;通過建設綠美之城,公園多了,城市美了。如今,自然生態已經成為發展紅利,成了人人能享的“綠色分紅”。
科創立城
傳承馮如精神 賦能產業發展
“‘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瘡浟糁H,馮如依然惦念著航空救國……”近日,在恩平市牛江鎮昌梅村馮如文史館,一批來自深圳的游客在導游講解中了解“中國航空之父”馮如的故事。
100多年前,懷揣飛天夢想的馮如駕駛自主研發的飛機一飛沖天,震驚寰宇,圓了中國人長久以來的“飛天夢”,拉開了中國航空史發展的序幕,也給恩平植入了“航空基因”,留下了愛國愛鄉、崇尚科學、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寶貴精神財富。如今,“馮如精神”已經成為恩平驅動產業發展、賦能未來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恩平加快布局發展低空經濟:2024年11月6日,總投資5.83億元的馮如低空經濟產業園正式動工,讓恩平低空經濟發展藍圖有了實體依托;今年7月23日,PGE木質素超高模量碳纖維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達成意向落戶馮如低空經濟產業園,有望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為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提供關鍵的輕質高強度材料。
此外,今年3月,恩平還與國內低空經濟領域領軍企業、無人機遙感網行業“獨角獸”——廣州中科云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合資成立廣東馮如云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馮如云圖公司”),重點布局無人機全產業鏈發展。6月,恩平市無人機萬人培訓計劃啟動,依托馮如云圖公司,在恩平開展中小型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專業化、規模化的無人機培訓,培養更多低空經濟產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10月,恩平市無人機遙感網投用,在防蚊滅蚊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套無人機智能基站分布在恩平11個鎮(街)核心區,發揮無人機的高空視野與AI的“火眼金睛”,推動基孔肯雅熱防控從“人海戰術”轉為“智慧偵察”。
依托馮如文化品牌,恩平還大力推動航空文化與地方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掀起“航空熱”。在牛江鎮昌梅村,馮如故居與文史館成為青少年研學的熱門場地,2023年以來接待研學隊伍超10萬人次;東成鎮泉林黃金小鎮飛行主題館,通過VR、AR等技術,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太空飛行。
走進恩平市恩城街道米倉村的簕菜文化創意園,園區負責人李勁新正和團隊成員研究新產品簕菜啤酒,并搭配本地農家烤肉。簕菜,這個原本生長在恩平大山里的野菜,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成為了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金葉子”。
簕菜在恩平作為蔬菜和藥材的歷史久遠。20世紀90年代開始,恩平人將簕菜進行加工,開發出獨具特色的簕菜茶,開啟了簕菜產業化的道路。2015年,恩平簕菜獲批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2018年,李勁新帶領團隊創建恩平市簕菜文化創意園,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成為恩平文旅的亮眼名片。簕菜文化創意園把簕菜制成茶、發酵成酒,并研發出簕菜雪糕、簕菜餅干、簕菜瀨粉等20多種產品。目前,李勁新與合作伙伴開發的簕菜類深加工產品及米倉生態甄選產品,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億元。今年6月,央視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走進江門,出鏡的恩平簕菜成功“破圈”,吸引越來越多游客來到恩平“搶鮮”試吃。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簕菜文化創意園累計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
綠美與科創的共振,重新定義著恩平的未來。
七星坑自然保護區內,采茶工們在茶園里忙碌地采茶,經炒制后成為“恩露竹韻茶”推向市場;山泉灣溫泉城里,一群來自東北的客人舒服地泡在溫泉里享受著暖冬的快樂;恩平城區上空,無人機正在進行巡邏;馮如低空經濟產業園里,專業試飛跑道等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開展中……
因綠而宜居,因科創而可期。恩平的獨特,在于綠美給了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科創給了它“面向未來的底氣”。隨著全運會賽事的舉辦,億萬觀眾將通過賽事轉播鏡頭,看見恩平更多的美麗秘密。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