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朱磊磊 張茂盛
10月6日,江門啟動“兩清一滅”愛國衛生大行動。作為江海區第二大社區,占地2.3平方公里的江南街道北灣社區迅速響應。這片兼具小山包、舊工廠、新樓盤與大量空置房的復雜區域,此前已歷經數日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攻堅,如今借著“兩清一滅”東風,從藕山到舊水泥廠,“硬骨頭”拔除力度持續加碼,多個衛生黑點被清除。9月30日至10月7日,北灣社區累計清理近500噸垃圾,社區環境逐漸變好,居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環境好了,蚊子少了。”
北灣之困
復雜環境成為“蚊蟲溫床”
初入北灣社區,新樓盤的整潔與舊片區的雜亂形成鮮明對比,車輛從江海二路拐進一旁的居民區、工業區,城市光鮮背后的另一面——衛生黑點呈現眼前,令人觸目驚心。江南街道辦聯系駐點北灣社區的街長何其聰介紹,北灣社區面積大、人口多,歷史遺留問題不少,環境衛生管理情況復雜。
作為“村改居”社區,這里未被納入鄉村振興“三清三拆三整治”范圍。“跟其他具有專項經費投入的社區比,我們這里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力度差得太遠。”何其聰說,不少私人空置房長期荒廢卻無法拆除,冷巷縱橫交錯。
轄區內的兩個小山體藕山和龍舟山,因常年琴葉榕落葉厚堆、雜草叢生、積水滯留,久而久之逐漸淪為衛生環境黑點,儼然成為大型“養蚊場”,給附近的油灣里、龍灣里、平樂里、江海二路北商住樓、舊水泥廠、亨通工業園一帶的近800戶群眾帶來健康安全隱患。
記者早在9月22日——即疫情防控系列攻堅行動開始前期走訪北灣社區,當時工業片區的景象可謂令人觸目驚心。藕山內,20多畝菜地無序蔓延,菜葉與垃圾混雜,舊水泥廠近于荒廢,私人物業管理方將廠房低效利用,用于堆放棉絮、紙皮,垃圾則直接傾倒在邊坡與山頂;某工業園背靠龍舟山另一側,不但巷道明渠積著黑污水,山體邊坡更是種上了香蕉林,甚至有雞只被豢養于林下。
9月中下旬,北灣社區陸續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病例,重災區正是這兩個山體附近的居民區、工業區。
全域攻堅
各級攜手持續啃下“硬骨頭”
多宗病例出現后,社區圍繞衛生整治和毒蚊消殺,在亨通工業園、藕山、龍舟山等重點區域展開行動。
“僅9月30日到10月7日,累計清出的垃圾近500噸。”何其聰說。這背后,是各級攜手持續啃“硬骨頭”的奮戰過程。
10月7日,亨通工業園內的雜樹雜草清理行動迎來尾聲。龍舟山邊坡上,挖掘機將成片香蕉樹與爛葉挖起,黨員志愿者頂著烈日,將一堆堆雜草搬上清運車。一周前還是蚊蟲肆虐的區域,如今已露出整潔的土地。
“上級領導牽頭請來了市疾控專家,爬上山坡走一圈就鎖定了孳生地。”何其聰回憶,社區迅速聯合北街、油灣兩個經濟社,調集挖掘機、清運車,黨員、志愿者、專業消殺人員全員上陣,對衛生死角、易積水區域展開“地毯式”排查。翻盆倒罐清積水、彎腰俯拾清垃圾、全域噴藥消殺,連墻角石縫都不放過。
北街村黨組織書記張天祥的身影始終活躍在一線。自9月中旬起,他每天天不亮就安排行動事項,隨后帶著工作人員穿梭在廠區街巷。在此過程中,其同事感染了基孔肯雅熱。“這讓我更清楚防控的重要性。”張天祥說,經濟社自費購置了10多臺消殺機,組建黨員消殺隊,并在做群眾工作期間以同事的經歷耐心勸說。“起初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如今他們不僅主動指認積水點,讓我們幫忙清理他家附近的黑點,還自發加入清理隊伍。”
亨通工業園管理處經理容先生也帶領員工全員參與疫情防控,從廠區下水道到綠化帶,每一處都仔細檢查消殺,跟社區、消殺人員協同作戰,就是要徹底斷了蚊蟲的生路。
在工業園攻堅的同時,北灣社區其他片區的整治也同步推進。藕山山頂的20多畝菜地雜草、舊水泥廠片區邊坡與山頂的垃圾均被徹底清理。
有著60年歷史的廣悅電化廠,曾是赫赫有名的“花園工廠”;如今,廠區部分區域因綠植瘋長,已成為孳生蚊蟲的隱患點,企業迅速組織員工成立“清潔小分隊”,聚焦廠區綠化帶、景觀水系周邊、植被密集區等關鍵區域,開展針對性環境整治行動,讓這座“老工廠”重拾清爽。
“過去幾天,我們社區垃圾清理量呈下降趨勢,而新增病例已呈偶發狀態。”何其聰說,接下來,他們將繼續盯緊每一個角落,用“兩清一滅”持續行動,守住居民的健康,讓北灣社區真正成為宜居家園。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