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屬勾勒輪廓,用釉料填充色彩,將銅絲掐、掰成特定圖案粘在基盤上,經過點藍、燒藍等工序,最終形成獨特的工藝品——這便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掐絲琺瑯。
每日,在鶴山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媽媽崗”孵化基地,都有一群媽媽們,在這里制作掐絲琺瑯工藝品。記者獲悉,鶴山市婦聯積極探索“媽媽崗”就業項目,建好“媽媽崗”孵化基地,為更多女性創造靈活就業的機會。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何雯意 通訊員 朱強 唐景華
接受培訓后
她們“妙手生花”
走進位于鶴山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媽媽崗”孵化基地培訓室,幾名婦女正在學習、練習掐絲工序。一根銅絲、一片卡紙,在她們的巧手中變成一道道金色的弧線。
今年50歲的蘭秀芝兩個多月前無意中接觸到了掐絲琺瑯工藝品,“感覺很漂亮,就想學一下”。恰好鶴山市婦聯開設了培訓班,她便報名參加。近兩個月來,她每周來個兩三天,每次在培訓室里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目前孩子已經上大學的她,照顧家庭的壓力較小,平日里也喜歡找些零工來做,接觸掐絲琺瑯后,她有了更多選擇。“能多學一門技能也挺好的,希望以后能夠發展成全職。”蘭秀芝說。
在蘭秀芝的旁邊,坐著40歲出頭的李鳳妮。與蘭秀芝不同,她參加“媽媽崗”學習掐絲琺瑯技藝已有一年多。“非常著迷,非常喜歡!我實現了工作、帶娃兩不誤。而且,每件作品完成后,我都非常有成就感,感到很開心。”李鳳妮表示,在學習新技術的同時,她的收入也多了不少。
“去年,我與鶴山市婦聯合作,為當地婦女免費開設掐絲琺瑯培訓課程,目前已有約40名婦女接受培訓,其中大多數已為人母。”在鶴山經營一家藝術品工作室的劉清峰表示,掐絲琺瑯工藝品俗稱“景泰藍”,以往的“景泰藍”多為歷代宮廷藏品,十分珍貴。如今,隨著掐絲琺瑯傳承范圍的擴大,“景泰藍”也進入了藝術品市場。
“我們目前以訂單的形式制作,按照圖案的復雜程度和制作難度定價,大部分定價在1-2萬元,有的高達10萬元。”劉清峰表示,目前從事掐絲琺瑯工藝品制作的人還不多,就業前景十分可觀,“開設這個培訓班,就是希望能給婦女們多一個就業選擇,也有利于這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傳承”。
積極探索實施
“媽媽崗”就業模式
什么是“媽媽崗”?“媽媽崗”是對促進婦女靈活就業的有益探索,也是實現多方共贏的新的就業模式。
鶴山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省有關通知要求,鶴山市婦聯主動作為,深入開展“巾幗就業創業行動”,成立鶴山市婦聯“媽媽崗”孵化基地,引入掐絲琺瑯非遺項目,規范引導項目運營團隊通過“非遺體驗+技能培訓+靈活就業”模式,積極推行“媽媽崗”靈活就業新模式。
據悉,該項目將同步在鶴山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及各鎮(街)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廣,充分利用婦女兒童活動陣地,拓寬鶴山市婦女就業空間,真正讓婦女群眾實現在“家門口”靈活就業,預計可提供300多個靈活就業崗位。
一直以來,鶴山市婦聯緊扣鶴山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巾幗就業創業行動”等系列行動,引領廣大婦女凝心聚力,在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鶴山建設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縣,爭當廣東縣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事業中彰顯新作為。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