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西村以美麗鄉村建設激活生態紅利,走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歐蕊榮 攝

工業園區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實現空間重構、產業升級、動能轉換同頻共振。

改造前鶴城大道

改造后 鶴城大道升級改造工程以城鄉融合發展為軸,實現道路提質與城鄉協同發展的共融共生。

改造前鶴城河

改造后 鶴城河綜合治理以水岸共治織就美麗圩鎮新肌理,通過2公里僑鄉風情廊道串聯茶行街、華南樓等歷史地標,書寫美麗生活新范式。

鶴城鎮以第二小學新教學樓為支點撬動教育均等化改革。

福倫文旅龜博園開創非遺傳承與三產融合共生發展的文旅新樣本。

五星村以客家黃酒展覽館為支點撬動產業鏈振興,實現非遺傳承、產業升級與聯農帶農效益的“三維共振”。
鶴城鎮位于鶴山市中部。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山水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是鶴山重要的產業集聚區、配套生活服務區和生態休閑旅游區。
鶴城鎮圍繞建好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目標,完成鶴城大道和昆源路、城中路外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建設“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推進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綜合運用“工改工”“騰籠換鳥”“自行提升”等方式,推進三年低效用地整治3300畝的目標。利用整治的低效用地已引進26個超億元項目,持續提升鎮域經濟“造血”功能。
一直以來,鶴城鎮堅持培育壯大農文旅經濟,結合12項非遺名錄,重點發揮五星、城西、小官田、南中、坑尾、萬和、坪山7個典型村示范帶動作用,帶動鶴城花生、鶴城腐竹、坑尾沉香、“靈芝+光伏”等村級產業連片發展,形成品牌效應。引導社會資本探索“工業+農業+非遺+生態”等多元業態,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供空間要素保障,優化櫻花大道、馬耳山、三堡河“網紅打卡點”、“千里步道”萬和入口社區、客家黃酒展覽館、鶴山福倫文旅龜博園等文旅景點的服務功能,形成全域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構筑鄉村振興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鶴城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獲批為2024年全省首批同意備案的十二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之一、全省十六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財政激勵獎補項目里2024年新批準的三個項目之一,獲得國開行金融授信8.1億元、省財政激勵獎補資金300萬元。該項目目前已累計投入金額超10億元,開展27個子項目,撬動社會投資超9.4億元。
未來,鶴城鎮將繼續聚焦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建設,以資源稟賦挖潛和特色產業發展為基礎,將圩鎮及周邊建設為文化核心,打造“南星—南中—坑尾—小官田”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帶和“城西—萬和—五星—坪山”水經濟發展示范帶,構建“一核兩帶”的空間發展格局,爭創全國千強鎮。
圖/周華東 文/諶磊(除署名外)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