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緯花園北苑小區雜草清理前(左圖)、后(右圖)對比照。鶴山市宣供圖。
□江門日報記者 鄧少軍
今年75歲的馮英源,住在江門鶴山市沙坪街道和平社區經緯花園北苑28棟快20年了,滿頭白發的他對于經緯花園北苑近日的變化十分感慨:“以前我們小區的花圃種滿了小灌木樹,很容易藏蚊蟲!現在鋪了新草皮,又干凈又防蚊,看上去都覺得舒服。”
順著馮英源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經緯花園北苑整個小區花圃都已經鋪上了綠油油的草皮,小區里沒有一處衛生死角,一切井然有序、干干凈凈,再也不會出現以前的那番景象。
而這一切的變化,源于9月26日晚開展的一場有520多人參加的防控基孔肯雅熱疫情“拔釘”行動。這一場防疫攻堅帶來了小區環境、居民心態和社區基層治理能力的三重“煥新”。
一重“煥新”
環境之變,從“痛點”到“亮點”
經緯花園是和平社區比較大的小區。由于居民比較多,加之原來的規劃原因,小區里的花圃多種植矮小灌木叢,存在不少衛生死角,十分容易藏蚊子。
今年72歲、退休之后就來給女兒帶娃的遼寧人于湘林住在經緯花園北苑26棟15年了。對“蚊子多”這一問題,他印象十分深刻:“比如你騎車子回到小區,把車子停放在灌木叢邊的話,一碰到灌木叢,就會有一群蚊子飛出來。以前老鼠也多。”
“前兩天還是容易藏蚊蟲的灌木叢,現在變成了干凈又舒服的草坪。”談到開展“拔釘”行動后的變化,于湘林連連點頭:“(黨委、政府的)行動很快,這一點必須感謝,對(行動的)效果也十分滿意,現在環境看起來舒服了,蚊子也少了。”
在經緯花園東苑住了20年的何姨說起來更加直觀:“現在大家都意識到身體健康最重要。小區里大搞衛生,蚊子、老鼠少了。以前在樓下乘涼、打牌哪敢不點蚊香?這樣的行動很好,我舉雙手贊成!”
二重“煥新”
人心之變,從“觀望”到“參與”
開展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行動,并非一開始就被居民們廣泛接受。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小部分人不愿意配合,包括搬移花盆、清理積水等。
“白紋伊蚊,是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其中寨卡病毒病曾在巴西大規模暴發,可導致新生嬰兒‘小頭畸形’(頭部和腦部發育異常)及其他嚴重出生缺陷……”
為了讓居民們了解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危害,鶴山市組織黨員義工、樓長、居民志愿者等在經緯花園廣泛開展了入戶宣傳,宣講防蚊知識,幫助住戶翻盆倒罐清積水,派發滅蚊片。
“比如一些1樓住戶,不愿意讓我們清除家門外的植物,也不愿意清理雜物垃圾,連連說‘你不要管,不用你理’。”和平社區黨委書記溫鶴榮說。
為了爭取居民的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黨員義工、居民志愿者耐心入戶做起了解釋工作,一次解釋不通就兩次,兩次不通就三次,社區黨委書記也親自上門解釋溝通。最終,他們的誠意,打動了居民。
“比如像有一戶居民,一開始怎么樣也不同意我們搬他的小樹盆栽,后來他不僅同意了,還積極地跟我們一起滅蚊。”溫鶴榮說。
張衛群一直住在經緯花園東苑54棟。他每天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吃完晚飯下樓散步40分鐘。“這段時間,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散步時沒有蚊子來叮我,這就是變化。”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張衛群說,這段時間在社區工作人員等的帶動下,居民們都非常積極地去做好以前大家沒能做到或做好的工作。“我非常樂意去參與防蚊滅蚊工作,也看到小區的鄰居們自覺加入了防蚊滅蚊行動,做好自己的一份活。”他自豪地說。
“社區工作人員都很積極、很辛苦,平時他們都會入戶告訴我們怎樣去做清潔,我們也會自覺配合。”住在經緯花園東苑54棟6樓的何敏儀說,“我們現在每天出門的時候都會在家里點蚊香,然后晚上也會再點一輪。這些蚊香有我們自己買的,也有工作人員送的。現在,小區鄰居們也會主動跟著去做防蚊滅蚊工作,比如看到什么東西里有積水,就會把它倒掉等。小區干凈、舒服了,我們住在這里也開心。”
三重“煥新”
治理之變,從“應急”到“長效”
對于近日在經緯花園開展的“拔釘”行動,居民們評價就是兩個字:“快”和“好”。
“拔掉的是環境的‘釘子’,凝聚的是民心的‘合力’”。于湘林說,黨委、政府花了這么大的力氣開展滅蚊行動,很難得,今后還需要“所有居民自覺滅蚊,在家里多點蚊香,持續消殺”。
“因為蚊子是聽不懂人話的,它還會飛,所以,不僅這里(經緯花園)要滅蚊,(經緯花園)周邊所有的片區,都要一起行動。”于湘林說。
對于居民們的肯定,溫鶴榮說:“今天我們也和物業方落實了責任,要他們主動發揮監督的作用。”他還表示,和平社區今后將建立“定期排查+群眾上報”常態長效機制,結合專業消殺,持續降低蚊媒密度,更好地發動群眾共同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營造干凈的環境。
據不完全統計,從9月12日到9月28日,鶴山全市累計派出市直和鎮村干部職工76298人次參加愛國衛生運動,制作懸掛滅白紋伊蚊橫幅3912條,張貼海報14122張,發放傳單18.8萬張,統籌500處LED屏、54輛流動宣傳車和445個廣播應急大喇叭播放宣傳標語/宣傳聲帶等,努力形成滅殺毒蚊的浩大聲勢,用干群同心的“辛苦指數”換取居民的“安全指數”,為打贏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攻堅戰筑牢基層防線。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