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崗蔬菜基地,蔬菜長勢良好,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敖轉優
僑鄉沃野,綠意奔涌。2月16日清晨,在江門開平市月山鎮大崗村蔬菜基地,整筐整筐的紹菜等蔬菜經過分揀裝車,即將發往開平、珠海等地批發市場——這里日均2500公斤以上的蔬菜吞吐量,折射出“百千萬工程”的蓬勃活力。作為江門八鎮聯動發展的關鍵節點,月山鎮以大崗、天湖兩個省級“典型村”培育點為突破口,正通過“一村一策”精準筆觸,在僑鄉山水畫卷上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精彩畫卷。
大崗村
農文旅融合發展
暖陽溫柔地灑在大崗村,千畝蔬菜基地一片生機勃勃。農戶們忙碌地將新鮮采摘的菜心分揀、裝箱,準備投放市場。“從2019年到2024年,通過盤活村集體的土地、山林、鋪位等資產資源,大崗村委會集體經營性收入從9.7萬元大幅增長到144.5萬元,短短幾年時間增收超過13倍。”大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根深滿臉自豪地說。這令人矚目的成績背后,是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協同共進、雙向奔赴。
產業振興是大崗村發展的堅實根基。2023年11月,該村成立了強村富民公司——開平市崗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引導外來種菜大戶共同整合近90公頃土地,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構建起了“產供銷一條龍”完整體系。這一舉措不僅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還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在2024第二屆開平月山冬種農業嘉年華上,大崗蔬菜基地與江門德稻農業等企業成功簽約合作,借助科技力量,讓“田租+分紅”模式更加穩定、可持續。
借助“百千萬工程”的政策紅利,月山鎮以“村墟一體化”為紐帶,將博健“兩梁”故居、橫江紹賢學校、大崗八角樓、大崗大灣村民宿、大崗蔬菜基地、二七墟老街等豐富的農文旅資源串聯起來,精心打造了一條充滿鄉愁韻味的“鄉愁黃金線”。月山鎮黨委副書記葉紹聰指著規劃圖介紹說:“我們計劃引入專業機構,以二七河為軸線,打造月山僑鄉版的‘燭光燈影里的秦淮河’特色街區,讓二七墟老街在農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盤活閑置房屋資源,修復歷史建筑,月山鎮黨委、政府引領大崗等村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業態有機融合,曾經繁華的墟市有望以農文旅新業態的形式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
大崗村的生態建設同樣亮眼:七彩大崗水杉生態林沿著河岸鋪展開來,智慧網格實現了精細化治理,“四小園”星羅棋布地點綴在房前屋后。此外,大崗村還與江門市有關單位攜手打造“檢銀村共建”新模式,使得村容村貌從局部的美麗逐步變成全域的精彩。
天湖村
“家門口的工業化”
與大崗村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不同,天湖村的發展秘訣在于“家門口的工業化”。站在天湖龍田村新建的七人制足球場旁,天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麥和順指著不遠處的白石頭工業園介紹道:“村民騎電動車10分鐘就能到達工作地點,超七成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孩子們也都在月山區域內的幼兒園、中小學校上學。天湖村充分發揮鄉村人口紅利優勢,中青年成為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的核心力量,老人也能在后代的陪伴下,安享幸福悠閑的生活。”
作為月山鎮首個志愿者隊伍的發源地,天湖村通過“社會共建+鄉賢參與”的模式,充分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以及天湖村鄉親、旅外僑胞的共同努力下,近1000萬元資金投入民生項目建設中。麥邊村口牌坊、3A級旅游廁所、文體中心大樓、多彩碧道、魚塘尾水治理工程、農房風貌改造和綠美天湖等一大批民生項目相繼落地。村內籃球賽、拔河賽、廣場舞比賽等文體活動不斷,男女老少都積極參與、樂在其中。天湖村成立了以村中婦女為主體的鄉村清潔隊伍,實現了村莊清潔的常態化、制度化管理。過去“干部干、群眾看”的局面已經徹底改變,如今“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愛我家”成為天湖村村民共同的行動和堅定的信念。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天湖村的“三產融合”發展路徑。依托273省道的交通優勢,天湖村一方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蔬菜水稻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借助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發展商貿服務業,成功打造了“白天進廠,晚上回村”的便捷工作生活圈,吸引了眾多村民回流,讓曾經的空心村重新充滿了煙火氣息。
葉紹聰透露:“我們既要傳承好‘僑鄉基因’,也要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目前,天湖村和大崗村正在探索“數字鄉村”新場景。廣州航海學院張子文教授團隊為兩個村構建的三維實景模型,將應用于村莊規劃與災害防控,“空天地”一體化技術為傳統村落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記者手記
月山啟示:根據各村實際差異化布局產業
天湖村和大崗村的華麗蝶變,深刻折射出月山鎮“借勢破題”的鎮域發展邏輯。一方面,月山鎮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要求,以省“典型村”培育為重要抓手,將人居環境整治、村集體經濟壯大、基層治理創新等各項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另一方面,主動對接江門八鎮聯動戰略,根據各村實際差異化布局產業。大崗村專注于農文旅融合發展,天湖村則在“工農并舉”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形成了互補共贏的良好發展格局。
一年之計在于春,月山鎮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前景愈發光明。大崗村蔬菜正積極申報“開平優品”,天湖村的“工業鄰里中心”規劃已現雛形,二七河畔的燈火也逐漸點亮。正如葉紹聰所說:“政策機遇就像催化劑,而鄉村振興最終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內生動力。留住鄉愁、創造繁榮、匯聚人才和財富,這才是月山鄉村韻味的真正內涵和價值所在。” 敖轉優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