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塘口新增耕地超49公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在塘口鎮的田間,農戶們忙碌不已,種下新一年的希望。這熱火朝天的春耕場景,背后體現了塘口鎮作為全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成效。2024年,該鎮新增耕地超49公頃,盤活閑置土地7.87公頃,活化閑置舊建筑1.7萬平方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張華熾
打破困局
土地“變身”活力足
塘口鎮手握“開平碉樓與村落”這張世界文化遺產“王牌”,過去被旅游資源分散、配套跟不上、土地整合政策瓶頸難題絆住了腳,想修條村道卻被沿線的田地“扯后腿”,發展處處受限。
轉機出現在2021年1月,塘口鎮入選全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名單。該鎮投入4.62億元,實施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等項目,經過整治,新增的耕地連成片,農業機械可以大顯身手。
塘口鎮北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謝羨深感慨地說:“以前村里不少田地種著樹,土地沒利用起來。經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村里新增了耕地,承包給大耕戶后,租金漲了,村集體收入增加了,村民分紅也多了,大家都樂開了花!”村民老謝說道:“以前田塊零散,耕種起來麻煩,現在規整多了,機械化操作方便,人力成本降下來了,生產效率提高了不少!”
新增耕地讓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還為農業產業升級添了把火。北義村正在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將通過規模化種植帶動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雙提升,進一步深化農旅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田園生活。
盤活資源
鄉村發展動力強
在建設用地整治方面,塘口鎮盤活7.87公頃閑置土地,1.7萬平方米閑置舊建筑重新“活”了起來。設立在這里的江門(塘口)江澳青年文創基地把握機會,吸引了一大波港澳青年和華僑華人新生代回鄉創業。
以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立平介紹道:“我們村里有不少閑置房屋,之前都荒廢著。現在借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東風,打算引進企業運營,打造紅色旅游項目,像謝創故居、謝永寬故居,已經有不少人來參觀。今后,我們村還要繼續開發,讓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盤活閑置資源,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子也更有活力了。“我們還引進咖啡店,為游客提供更多新鮮體驗。”關立平說。
隨著江門鄉村振興培訓中心、此間·國際研學空間等項目落地,塘口鎮的公有物業閑置率從80%銳減到10.01%,租金大幅上漲,資產價格更是翻了3倍。廣東省首家先鋒書店——先鋒天下糧倉書店落戶,給塘口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成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地標。此外,塘口人才公寓和人才驛站的建成,消除了人才的后顧之憂,讓這個小鎮對人才的吸引力直線上升。
文旅融合
項目落地提質效
塘口鎮巧妙利用“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碉樓文化旅游區的優勢,將“塘口優品”行政區品牌培育融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同時,打造塘口世遺廊道示范段,統籌230項核心資源,引入36個文旅項目,總投資超8億元。
以敬村作為紅色文化村,在文旅融合方面獨具優勢。“我們村紅色資源豐富,接下來,計劃以紅色教育為核心,開發更多研學項目,讓游客既能參觀紅色景點,又能體驗農事,感受紅色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魅力。”關立平信心滿滿地說。在裡村村,里苑·稻香碉樓民宿盤活了村里的碉樓資源,集人文民宿、展覽館等功能于一體,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越來越多文旅項目在塘口鎮落地開花,這里正全力打造廣東省鄉村旅游集聚區,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塘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鎮計劃繼續鞏固整治成果,不斷創新發展模式,釋放更多土地潛力,在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生態宜居等方面更上一層樓。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