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口鎮龍東村委會欖沖村,村民們合力將深埋河底的龍舟“喚醒”,為即將到來的端午龍舟賽事做準備。開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掏泥沙、舀泥漿,長沙街道愛民村委會杜澄村村民分工合作,“請”出河中的“金龍”。開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江門日報訊 (記者/劉嘉猷) 端午臨近,開平各地陸續舉行一年一度的“起龍”儀式。5月7-8日,水口鎮龍東村委會欖沖村和長沙街道愛民村委會杜澄村相繼舉行傳統“起龍”儀式。
5月7日傍晚6時許,在水口鎮龍東村委會欖沖村,隨著鞭炮聲響起,數十名村民躍入及腰深的河水中,經過半小時的舀水清淤、擦洗船身,一艘長約39米的坤甸木龍舟逐漸顯露真容。“我們從十幾歲開始劃龍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這也是維系鄉情的重要方式。”欖沖龍舟隊隊員何勤儉介紹,自農歷四月初八龍頭轉向儀式后,隊員們每天下班后都會投入兩個半小時的訓練。“今年我們志在奪冠!”他說。
5月8日上午,在蒼江河杜岡河段,長沙街道愛民村委會杜澄村的青壯年村民赤腳下水,從河泥中緩緩“喚醒”有著近300年歷史的“金龍”。這艘可容納70人、長約38米的東京木龍舟,雖然“蟄伏”水中近一年,仍然保存完好。作為開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杜澄龍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記憶。
開平市龍舟協會會長何杰賢介紹,“起龍”儀式包含祈福、起船、清洗、裝飾及試劃等多個環節,是端午龍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平這個河網密布的城市,龍舟競渡自古以來就是重要民俗,如今更成為凝聚鄉情、展現僑鄉人民奮楫爭先精神的重要載體。
隨著一艘艘龍舟“蘇醒”,開平各地陸續開展龍舟訓練和賽事籌備工作。端午期間,市民、游客可在僑鄉親身感受傳統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