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市醫養結合仍存在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復合型專業人才短缺、醫養結合服務需求不足等實際問題,會后將收集相關意見,再次提出相關建議,促進開平市醫養結合進一步發展。”日前,在開平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開平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了開平市人民政府關于2024年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人大代表建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相關人大代表對執行中發現的問題直言不諱,表示繼續監督跟蹤問效。
據悉,自2012年以來,開平市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從最初的探索嘗試,如今蝶變為廣東省人大工作優秀實務案例,成為開平市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響亮品牌。這一活動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核心理念,通過制度化設計、精準化選題、閉環化監督,構建起人大代表與政府之間的“零距離”溝通橋梁,推動解決從城市管理到醫養結合等一系列民生難題,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供“開平樣本”。
江門日報記者 張華熾
守正創新 從探索實踐 到機制固化的品牌進階
2012年,開平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將其作為改進人大代表工作、推動民生問題解決的重要抓手。歷經多年打磨,這一活動形成了“選題—調研—約見—監督—評估”的完整閉環機制,2018年出臺的《開平市人大代表閉會期間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暫行辦法》更從制度層面固化了活動流程,明確了“三問一評”跟蹤監督機制——“一問清單”要求政府一個月內梳理建議形成整改任務單,“二問進展”組織人大代表實地視察督辦,“三問結果”聽取專項工作報告,“一評成效”開展滿意度測評。
在選題環節,開平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三個聚焦”原則——聚焦民生熱點,從人大代表建議和群眾呼聲中篩選主題;聚焦問題堵點,避免好高騖遠,確保建議落地;聚焦監督重點,每年僅設一個主題做細做深做透。從2012年的環境保護,到2024年的醫養結合,13年來約見主題精準呼應時代需求,例如,2015年聚焦大沙河水庫水質保護,推動政府關停水庫周邊養殖場、編制保護規劃,使水庫水質持續穩定在飲用安全的Ⅱ-Ⅲ類;2022年聚焦城鄉接合部環境治理,通過13項建議的跟蹤落實,完成長沙街道幕村路等10余處道路硬底化改造,整治農貿市場占道經營1200余宗,切實提升城鄉人居環境。
民主實踐
代表主體作用
與監督權威的雙重彰顯
“約見活動讓人大代表真正成為群眾的‘傳聲筒’、政府的‘智囊團’。”開平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次約見前1-2個月,人大代表們都會深入基層開展明察暗訪,用腳步丈量民生,用數據支撐建議。2024年醫養結合主題約見活動前,人大代表們走訪新會、臺山等地取經,形成的調研報告針對開平市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不全面、人才短缺等四大問題,提出推廣“兩院一體”模式、加快水口醫院醫養大樓建設等15項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精準靶向。
在2023年綠美開平生態建設主題約見活動中,人大代表們通過走訪調查、民意測評等方式,直擊梁金山自然保護區林分改造和高速出入口綠化短板,推動政府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完成17項建議中的7項階段性任務。這種“面對面”的監督模式,讓人大代表履職從“紙上建議”變為“現場問政”,更彰顯了人大監督的履職實效。
此外,開平市人大常委會將約見活動向鎮級延伸,指導7個鎮開展人大代表約見鎮長活動。其中,沙塘鎮人大代表通過約見活動推動自來水管網改造,解決困擾群眾多年的用水難題;蜆岡鎮人大代表持續跟蹤風灣橋重建,使危橋變身“民心橋”。這種上下聯動的監督脈絡,讓民主實踐覆蓋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
民生答卷
從“問題清單”
到“幸福賬單”的價值轉化
13年來,開平市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累計推動解決飲用水源保護、城市管理、義務教育等領域的民生難題超百項,以“民心”為筆,用“行動”作答,書寫“民生答卷”,將一份份“問題清單”轉化為群眾的“幸福賬單”。在城市管理領域,推動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治理,讓開平既有碉樓古韻,又具現代秩序;在教育領域,促成中心城區學校新建擴建,緩解學位不足問題,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2024年醫養結合主題約見活動更是凸顯品牌實效。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水口醫院醫養大樓資金缺口問題,開平市政府通過多渠道各方面籌措資金,目前項目主體框架已完工,建成后將新增床位212張;為破解人才短缺,開展三期養老護理員培訓,覆蓋294人次,返聘退休醫護人員107人;創新“六位一體”老年健康服務,2024年服務老年人1.3萬余人次。這些舉措不僅回應了15項建議,更構建起“居家—社區—機構”三級醫養服務體系,讓開平12萬老年人看到了“老有頤養”的希望。
“從最初的嘗試到如今的常態化、機制化,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真正實現了把民主的過程變成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開平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約見活動,政府與人大代表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制度”的良性循環,如在飲用水源保護中形成的“三必須、三保護、三發展”工作法,在城鄉接合部治理中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機制,都成為可復制的治理經驗。
品牌啟示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
“開平樣本”
開平市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的持續開展,邏輯上體現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開平樣本”:在價值邏輯上,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從大沙河水庫保護到醫養結合,每一個約見主題都緊扣群眾最關切的民生問題;在實踐邏輯上,通過“四個到位”(方案到位、調研到位、溝通到位、公開到位)確保活動不走過場,在2022年城鄉接合部治理主題約見活動中,人大代表們拍攝的數百張暗訪照片,成為推動問題整改的有力依據;在制度邏輯上,“三問一評”機制將柔性監督轉化為剛性約束,人大代表們對醫養結合工作的滿意度測評,正是對約見活動成效的量化檢驗。
這一品牌的深層意義,在于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可感知、可參與、可監督的實踐路徑。當人大代表們帶著群眾的“急難愁盼”與市長面對面,當政府將人大代表建議作為整改任務清單,當監督從會議現場延伸到項目工地,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治理效能。“約見活動的本質,是讓人民的聲音真正成為政府工作的‘指南針’和‘度量衡’。”開平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開平市人大代表約見市長活動以品牌化的實踐證明,當民主與民生同頻共振,當制度與實踐深度融合,基層治理就能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