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專業培訓導師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紙杯蛋糕的制作工藝。
7月以來,廣東省“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基地(江門·開平)聯合多家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在開平市人社局的指導下舉辦“技能月”嘉年華,點燃全民技能提升熱情,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重點工程走入尋常百姓家,營造“人人學技能、人人強技能”的濃厚氛圍。
據悉,“技能月”嘉年華活動通過涵蓋多個生活場景和職業門類的實訓課程,為不同年齡層和社會群體提供廣泛而精準的技能學習平臺,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各類技能培訓課程,提升參與者的技能學習能力,助力開平市加快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劉嘉猷
融入日常生活
多元課程匹配實際需求
在“技能月”嘉年華中,面向家庭和親子的趣味技能培訓尤為受歡迎。其中,7月12日舉辦的紙杯蛋糕親子班吸引了不少家長攜孩子參加。在專業培訓導師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紙杯蛋糕的制作工藝,課堂氣氛熱烈。帶著女兒參加培訓的市民張秀玲表示:“孩子平時喜歡吃糕點,這次能自己動手制作蛋糕,孩子非常興奮。我也很享受跟孩子一起做蛋糕的過程,活動非常有意義!”她認為,活動提升了親子關系,也讓孩子學會動手、學會分享。
實用性強的技能課程同樣引起市民的關注。同一天舉辦的虹吸壺咖啡培訓班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和咖啡愛好者參與,課程內容涵蓋咖啡豆的烘焙度識別、研磨粗細掌握、粉水比調配、沖煮時間控制以及水溫調節等多個關鍵步驟,幫助大家了解咖啡萃取背后的科學原理,并在實操中磨煉技能。“我以前只會喝咖啡,現在自己能制作一杯合格的手沖咖啡,很有成就感!”一位學員表示,這種將興趣變為技能的培訓班,讓人對生活有了新的熱情。
據介紹,“技能月”嘉年華還包括養老護理、美發、電工等多個領域的公益課程,針對不同人群設計差異化教學內容,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通過生活化場景的模擬和實操訓練,課程有效增強了參與者的實踐能力和日常應用水平,將技能真正“教得會、用得上”。
敞開學習大門
技能培訓服務民生所需
作為“技能月”嘉年華的重要平臺,廣東省“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基地(江門·開平)以開放共享的姿態全面向社會敞開實訓大門,積極探索“體驗式+實用型”的技能培訓模式。通過引入多元課程設計和沉浸式教學方法,基地不斷降低技能學習門檻,讓技能培訓真正走進基層、融入家庭、服務個人發展。
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能月”嘉年華開展以來,家政、收納、咖啡、烘焙等課程“開班即滿”,反映出社會對實用型、興趣型技能培訓的需求不斷增長。“嘉年華以體驗帶動興趣、以興趣引發學習,我們希望讓市民感受到技能除了是謀生手段,也可以是提升生活質量、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徑。”該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學員從體驗課轉向深入學習,甚至主動了解證書考取、職業規劃等內容,也反映出社會對技能學習的認知正在逐步轉變。
有培訓導師指出,越來越多學員不僅關注技能“有沒有用”,更在意“喜不喜歡”。“技能學習應該從興趣出發,激發內在動力,這樣才能從‘學’走向‘精’。”該培訓導師表示,此次嘉年華正好為技能學習構建了一個低門檻、高參與度的入口,利于技能文化的傳播與落地。
近年來,開平市持續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走深走實,加大技能培訓供給力度,注重培訓內容與群眾日常生活、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推動技能培訓從“面向就業”向“貫穿生活”延展,為開平走好“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之路提供強大的技能保障。
開平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依托廣東省“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基地(江門·開平)等平臺,聯合更多社會資源,在課程內容、服務方式、參與渠道等方面不斷優化,推動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向更加普惠、高效、多元的方向發展,為勞動者提供更加廣闊的成長平臺。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