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街道組織醫療單位為長者免費檢查視力。

白沙街道常態化開展文體活動,豐富長者日常娛樂生活。
近期,白沙街道江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不停。每期聲樂、舞蹈等公益培訓班都吸引了不少長者前來參與。“培訓班就在家附近,來這里既方便又能學到知識。”居民梁阿姨表示。今年以來,江華社區把“做好養老服務 托起幸福夕陽”作為社區黨組織書記項目,創新舉措為長者提供更多的暖心服務。對接邀請江華小學熱心退休教師到社區開辦公益培訓班,便是其中一個項目。
白沙街道位于我市主城區中心地帶,常住人口26萬人,其中60歲以上長者6萬多人,約占四分之一。近年來,白沙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各社區黨組織聚焦銀齡需求,積極推行“黨建+養老服務”模式,以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項目、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化功能等為抓手,整合資源力量,深化“家門口”長者關愛服務,進一步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以“黨建紅”托起幸福“夕陽紅”,讓更多的社區長者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為。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劉淑君
通訊員 余敏樺
老有所樂
文體活動有聲有色
“以前沒有化過妝,也沒有穿過裙子拍照,原來在鏡頭面前我也能這么好看!”80多歲的社區老人鳳姨接過照片,興奮地說。日前,良化東社區聯合幸福養老院開展“幸福照相館 定格美好瞬間”活動,讓社區老年人、“金婚”夫妻記錄下自己與家人們的幸福時刻。
為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白沙街道各社區整合“大黨委”資源,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常態化舉辦各式各樣的公益培訓、文體活動,打造老年人學習、交流、活動、鍛煉的平臺,拓寬他們的“朋友圈”,增添他們的生活樂趣。
在雅怡社區網格黨群服務站,雅怡社區黨委打造“耆英會”長者服務站,設置閱覽室、書畫室、電影播放室等,讓老年人活動有了更便捷的“落腳點”。在這里,社區每月都會舉辦一次主題活動。
在農林社區,有一支30多人的歌唱舞蹈隊,由社區熱心居民自發組建而成,平均年齡55歲,每逢周五都在農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排練。“感謝社區的支持,讓大家有了活動場地,也讓更多老年人能加入進來。”舞蹈隊隊長林穎思表示,該舞蹈隊至今已在社區進行文藝匯演30余場次。
老有所依
健康關懷貼心到家
每天中午飯點,走進白沙街道象山社區“益食堂”,都會看到老人們三三兩兩圍成一桌,有說有笑。“走幾步路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很方便”“大家一起邊吃邊聊才有味”……說起“家門口”的長者飯堂,老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白沙街道把公益服務和社區養老有機結合,在象山、江華、甘化等老年人口密集的社區打造長者飯堂,通過政府搭臺、社區參與、社會自助的運營模式,為周邊長者提供日常助餐服務。目前,白沙街道10個長者飯堂,每天助餐長者500多人次。
針對部分行動不便的長者,各社區還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象山社區獨居老人芳姨原是社區“益食堂”的常客,今年2月不幸中風后,便難以走到食堂就餐。為此,象山社區第一時間為芳姨開展送餐服務,解決芳姨的日常就餐難題。
除送餐上門,白沙街道還聚焦患病老人,開展上門義診服務。在馬騰社區,社區黨委對接五邑中醫院、江門市人民醫院、愛爾眼科醫院等醫療資源,定期組織醫護專家開展社區義診、上門問診活動,為老年人測血壓、測血糖,傳授健康生活常識。
老有所為
志愿樓長服務群眾
白沙街道還為老年人發揮余熱搭建平臺,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活動、鄰里議事會,發動他們擔任志愿樓長,助力基層治理。目前,白沙街道上千人的志愿樓長隊伍中,50歲以上的志愿樓長超過七成。
在勝利社區,居民譚阿姨今年近70歲,平時熱心社區志愿服務的她,經常與社區網格員一起走訪排查。最近,在勝利社區人大代表接訪日,譚阿姨反映了勝利新村一處沙井蓋損壞缺失問題,得到了職能部門的主動認領并妥善解決。“平時我在散步時,發現問題會及時記錄下來,向社區反映。”譚阿姨表示。
居住在長塘社區的老黨員敬叔,多年來熱心為鄰里街坊發聲,經常參與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為社區黨員講黨課。最近,敬叔還受邀到啟明小學講國防教育故事,讓孩子們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