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街道將做好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宣傳工作,擴大街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劉淑君
“深中通道的開通,開啟了珠江口東、西兩岸加速融合發展的新時代。深圳的產業外溢,有助于促進白沙本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提供新的增長點。”白沙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然表示,白沙街道人流物流密集、資源要素完備、商業氛圍濃厚,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理應大有可為,更要有所作為。
為搶抓“大橋經濟”“黃金內灣”重大歷史機遇,白沙街道將不斷探索新路徑,積蓄新動能,煥發老城區活力,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把“流量”變成“留量”
去年,隨著電視劇《狂飆》走紅,劇中取景地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成功“火”出圈,全國各地游客慕名前來“狂飆”打卡,熱度居高不下。
今年6月,暨南大學與白沙街道共建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教學實踐(寫生采風拍攝)基地,雙方將圍繞“文化+”新動能,做好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宣傳工作,擴大街區知名度和影響力;7月,江門市僑鄉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籌備處落戶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如今,長堤歷史文化街區正以“文氣”聚“人氣”。
“深中通道的開通勢必會給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帶來更多客流,也對我們管理好、運營好街區提出了挑戰。”李然表示,將以“文化+”賦能產業發展,讓街區業態更時尚、產業更強勁,把“流量”變成“留量”,促進文商旅產業持續迸發新活力。
李然表示,將用好互聯網平臺、文旅融合、僑文化、非遺文化等各類資源,讓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名聲更響、更亮。加大對影視業發展扶持力度,深度開展影游聯動,強化與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等高等院校結對合作,通過項目共建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度融合,推動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從“天然攝影棚”變為“影視夢工場”。用好用活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入選“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這張“國字號”名片,吸引各類文化機構入駐,涵養街區文脈氣息。
與此同時,白沙街道將以“僑都咖啡”“江門茶飲”為特色,打造更多年輕化、有時尚感的文旅業態;積極引入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新熱點,著力打造夜間經濟、“旅游+影視”經濟等新型消費場景,促進消費業態高質量發展。持續開展“一周小活動一月大活動、一地一特色”等文旅活動,為市民、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供給。
接下來,白沙街道將繼續加強管理,持續做好街區常態化工作,守好守牢安全底線;用好長堤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發展基金,進一步強化歷史建筑保護活化力度,提升建筑文化質感,讓“內涵”成為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吸引游客、持續爆火的根本支撐。
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深中通道的開通將加速灣區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傳遞,促進各類資源要素有效配置,這為白沙承接深圳等地的產業轉移提供了極大便利。”李然表示,白沙街道是老城區,發展起步較早,土地存量有限,要想吸引優質企業進駐,第一步就是要積極推動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
今年初,白沙街道制定了《重點攻堅任務清單表》。改造升級項目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包括遠洋海鮮市場改造項目、江晟大廈建設項目、江南果蔬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項目等12個項目。李然表示,白沙街道將借鑒中山先進工改經驗,針對二合山工業區等低效工業園開展“工改工”,同時鼓勵企業開展工業自改工作,實現對低效地塊的充分利用,讓白沙街道的區位優勢不斷兌現成發展勝勢。
聚焦“引進來”,白沙街主動“走出去”,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緊抓深圳產業轉移機遇,白沙街道堅持領導干部帶頭,落實“一把手”招商責任,找準企業上下游產業鏈,以延鏈、補鏈、強鏈為抓手開展招商。今年以來,白沙街道領導班子外出招商共計20次,收集城市商業、新能源等招商線索14條,成功推動江晟總部等項目落地,項目總投資合計3.5億元。同時,發揮駐點招商前沿陣地作用,駐深圳招商隊伍拜訪企業、客戶,獲取多條有效招商線索。此外,梳理轄區現有的新之城、車行世界等招商載體的可租面積,并精心制成招商手冊,線上線下廣泛宣傳,讓更多有意向、有需求的企業看到白沙、落戶白沙。
政務服務是企業感知營商環境的第一線。去年,白沙街道創新開啟政務服務“進園區”模式,設置“珠西創谷”法人線上服務區,實現“企業法人辦理業務不出園區”,今年上半年共為珠西創谷園區企業累計辦理各項業務40件次、提供咨詢服務60件次,切實讓企業體驗到便捷的政務服務。今年以來,白沙街道以群眾、企業需求為導向,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核心目標,共完成各類法人事項辦理9000余件。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