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日葵親子小屋”定期開放公益課。

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寬敞明亮、布局清晰的健康管理中心。
新中國成立75年,也是衛生健康事業不斷發展的75年。一直以來,蓬江區衛生健康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凝心聚力、銳意進取,持續深化醫改,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發展”,全區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基層看病就醫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衛生健康領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文/圖 何雯意 尹雅敏
醫療資源提質擴容 衛生體系更加健全
1975年,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成,后與江門市中心醫院結成醫聯體,成為江門市中心醫院蓬江分院,是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993年,蓬江區白石正骨醫院誕生,是蓬江區二級骨科專科醫院;2018年,杜阮鎮衛生院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百佳鄉鎮衛生院”……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新中國成立以來,蓬江區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不斷增加,資源更加豐富,體系更加健全。
截至2024年9月,蓬江區共有醫療機構266家,其中綜合性醫院1家,為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江門市中心醫院蓬江分院);專科醫院1家,為中西醫結合醫院;鎮街衛生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村衛生站18個,其他醫療單位237家。所有的鎮(街)都設立了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有的行政村(社區居委會)都實現了醫療服務全覆蓋。
如今,蓬江主城區形成3萬—10萬人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格局,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482人,全力保障轄區86萬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覆蓋區、鎮(街)、村(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立健全,不斷完善。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就醫環境煥發新活力
走進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寬敞明亮的大廳、隨處可見的綠植、整潔舒適的病房、完善的設備儀器……讓人一改對基層醫院落后的印象。“這里服務好,環境舒適,停車也方便。”曾經到該院就診的張先生表示。
近年來,蓬江區衛生健康局積極推動轄區內醫療機構的全面升級。2023年,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升級改造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對綜合樓、健康管理中心、后勤樓等裝修升級改造,新建信息中心機房、優化醫院停車位設置、增加醫療設備,改善院內就診環境,大大提升醫院的院容院貌和醫療收治能力。目前,該院血透科、功能科等項目升級完成,驗收通過后將為患者提供更多優質服務。此外,杜阮鎮衛生院、棠下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也相繼進行了升級改造,嶄新的住院大樓、門診大樓等項目投入使用。2024年,荷塘鎮衛生院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施工,整體進展完成超過60%,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為了構建更加完善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蓬江區衛生健康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新一輪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加大了基層醫療設施的建設力度,蓬江區基礎設施正不斷完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便民就醫圈。
蓬江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是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建設,可以有效提高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有利于實現“健康蓬江”的目標。截至目前,蓬江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7.78%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級別,其中杜阮鎮衛生院、棠下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醫療服務能力達到縣級醫院水平。棠下鎮中醫科,環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療科、兒童保健科,被評為“江門市基層特色專科”。
促進優質資源下沉
提升群眾就醫體驗
“現在我不用跑那么遠去看醫生了,真的很方便!”家住蓬江區荷塘鎮的李婆婆患有糖尿病、腎病等多種疾病,曾經她每個月都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市區就醫。但如今,隨著醫聯體建設,李婆婆就醫不用再跑那么遠,“家門口”的荷塘鎮衛生院就能看專家。
醫聯體建設正在改變蓬江區居民的“就醫路”。黨的十八大以來,蓬江區衛生健康系統一直不留余力地解決患者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構建醫聯體、專科聯盟等多元化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0年,蓬江區以醫聯體為載體,引入三甲醫院先進的管理經驗與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區屬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走出了“同織一張就醫網,共筑百姓健康路”的醫聯體建設探索之路。如今,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江門市中心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聯體建設成效明顯,醫療質量水平與技術能力實現“雙提升”。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衛生院以及潮連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白石正骨醫院)成為江門市人民醫院醫聯體合作醫院,形成分級診療新格局,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以智慧賦能醫療,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是解決患者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抓手之一。蓬江區衛生健康局多措并舉提升衛生健康系統信息化建設,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目前,蓬江區10家公立醫療衛生單位全部接入江門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了診療數據的信息采集和上傳,既承擔與省全民健康平臺數據交換的工作任務,又打通江門各級醫療機構健康醫療數據共享調閱渠道,實現醫療機構之間、區域之間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應用。
通過人才、技術、資源等下沉,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遠程診療、教學查房等一系列精準有力舉措,蓬江區醫聯體改革進一步深化。今年1—8月,上級醫療機構累計派出63名專家到區屬醫療機構帶教幫扶,區屬醫療機構派出14名醫護人員到總院進行跟班學習,雙向轉診1073人,遠程閱片9567例。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
增創特色取得新突破
“現在醫院定期會進社區為我們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下樓就能體檢,真的好方便。”67歲的周姨說。
目前,蓬江區各基層醫療單位聯合鎮(街),以村(社區)為單位,由健康管理員組織協調,上門入戶派發體檢通知單,確保年滿65歲、在本轄區居住滿半年的老年人知曉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并采取門診或下鄉進社區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式持續為老年人體檢。
為了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蓬江區針對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重點問題開展健康促進,聚焦“一老一少”。2021年,兒童保健中心落戶蓬江,逐步建立集兒童保健、兒童康復、兒童體檢、預防接種、內兒科等于一體的“一站式”兒童保健服務平臺;2022年,蓬江區白沙街道江華社區成功創建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為全區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經驗借鑒;2024年,江門市首個國家級“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試點落戶蓬江,定期向嬰幼兒及家長免費開放公益課……
與此同時,蓬江區積極推進中醫藥服務的發展,把加強中醫藥建設作為建設“健康蓬江”的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讓傳統中醫藥“用起來”“活起來”,推進中醫館向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改善中醫就診環境、補充診療設備等,讓群眾在家門口也可以享受到“簡、便、驗、廉”的中醫診療服務。目前,全區9家區屬醫療機構都設有中醫館,館內配備針灸、艾灸、拔罐等中醫診療設備,能提供15種以上中醫適宜技術,部分中醫館還能提供“蜂療”“膏方”等特色療法服務。
多年來,蓬江區持續推進全國健康區建設,通過完善健康政策、優化健康環境、強化健康服務、推進健康細胞建設等措施,積極把“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貫穿到各行各業。截至2023年底,全區已建成約3.7萬個健康細胞并通過全國健康區復評,全區黨政機關、學校、醫療單位100%全覆蓋創建為無煙單位;全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份“健康蓬江”的民生答卷,書寫著“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反映的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展望未來,蓬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將繼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健康中國”貢獻蓬江力量。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