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蓬江區鄉村綠化主題植樹活動在五洞村舉行,黨員群眾攜手種下一棵棵樹苗。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羅霈
通訊員 黃曉東 梁翠霞
春意盎然催新綠,植樹造林正當時。
上周末,在棠下鎮虎嶺村紫霞村小組,鎮村干部、熱心村民與棠下實驗中心小學等親子義工隊一同參與義務植樹活動。揮鍬鏟土、扶苗植樹、澆水支撐……70多名志愿者合力,在村道堤圍種下100余棵紫花風鈴木樹苗。“明年春暖花開,邀請大家進村賞綠。”虎嶺村黨委書記吳嘉麗說。
近段時間,棠下鎮各村黨組織搶抓春季黃金期,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黨員帶頭認捐認種認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助力,共同描繪了一幅幅“由綠及美、由美及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今年以來,全鎮23個村已累計新種苗木上萬棵。
黨群攜手打造“一村一景”
沙富村與結對機關、熱心企業攜手,在天沙河堤圍種下100多棵龍眼樹、黃花風鈴木;蓮塘村開展“植此青綠”義務植樹活動,種下100棵樟樹、40棵黃花風鈴木;北達村與幫鎮扶村工作組一起,新種百棵苗木;石頭村邀請“土專家”進村勘查、科學規劃,通過種下100多棵黃花風鈴木打造出一條生態景觀路……
今年以來,棠下鎮各村結合“四旁”“五邊”自然條件和地形實際,科學規劃制定綠化方案,合理布局生態保護區、休閑景觀綠地等,因地制宜選育適種苗木,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植樹活動,打造“一村一景”。
例如,在今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石滘村舉辦了“植此春光 為她綻放”植樹活動,邀請企業女職工、婦女村民等參與,在石滘村文化廣場周邊種下一片“巾幗林”,倡導愛綠護綠,展現女性力量。新種的200多棵相思樹苗迎風挺立,為村里添了一處新綠。
因地制宜發展綠美經濟
在樂溪村小蓬萊露營地,至今已累計種植桂花樹、九里香、新會柑等600多棵苗木。去年6月起,樂溪村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發展鄉村文旅產業,投入社會資本盤活公坑水庫旁的山林湖泊土地資源,搭建百米水上棧道,鋪設沿湖觀光石徑,種下一片岸邊綠地,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打造小蓬萊露營地項目。
“村里圍繞青年路至公坑水庫的區域打造生態景觀帶,此前種下的樹木如今已經開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踏青賞綠,也帶動了水庫垂釣項目。”村民勤姐說。
棠下鎮各村積極探索“綠美+經濟”生態文旅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種植觀賞和經濟樹種,打造生態公園,發展綠美經濟。
近日,石山村、仁厚村、橫江村的婦女黨員、村民攜手植綠,開展“同植幸福樹 共建綠美家”活動,種下一片紫花風鈴木。“我們科學繪制鄉村綠化規劃圖,今年村里將設5個植樹點,計劃新種新會柑、紫荊花等1000多棵苗木。”石山村黨支部書記區啟初表示,新會柑是經濟樹種,能帶動村里增收致富;紫荊花、鳳凰花、黃花風鈴木等觀賞樹種四季更迭開花,則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進村。
在五洞村,黨員干部、村民群眾、企業職工也在近期一同開展春季植樹活動,種下一片山黃皮產業林。今年,五洞村將種植1000多棵山黃皮,通過“綠化植樹+認養認護+采摘加工+文旅觀光”的產業化種植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為讓苗木種得好、養得活、長得美,棠下鎮還組織綠化專家進村授課培訓,幫助鎮村干部掌握種植技術要點和養護知識,同時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發動黨員帶頭掛牌認養,加強后期養護管理。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