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鎮地處珠三角腹地,四面環水、交通便利。羅霈 攝
□江門日報記者 鄧少軍 羅霈
通訊員 陳智勇
區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緊抓整鎮示范、加快能級提升,加快荷塘“西江明珠”等特色創建。
荷塘鎮地處珠三角腹地,四面環水、交通便利,如何在新一年搶抓機遇,激活發展新引擎?荷塘鎮黨委書記劉屹表示,將堅持黨建引領,錨定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務實高效推進“百千萬工程”,千方百計推進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擦亮“西江明珠”荷塘名片,為蓬江奮進千億經濟強區貢獻力量。
推動特色產業鏈做大做強
“充分發揮土地、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以商引商,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劉屹介紹,荷塘鎮將找準產業定位,聚焦灣區先進制造業轉移機遇,發揮區位優勢,推動智能光電等特色產業鏈做大做強,“以智能光電產業鏈為例,我們將歸檔現有企業并探索試點,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上的綠色環保玻璃制造環節,拼好產業鏈上的最后一塊‘拼圖’,實現智能光電產業成行成市、成鏈成群、成名成品發展。”
紡織印染產業方面,目前荷塘鎮共有500多家企業,今年將重點籌建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推動該產業集群發展提質升級。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面,將深入推進深圳科技園江門園區“廣深港澳研究孵化—蓬江落地發展”合作模式,點對點對接深圳高科技企業落地,謀劃布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無人機產銷一體化市場。
在招商工作方面,荷塘鎮充分利用產業鏈優勢,加大力度推動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例如會同商會領導外出招商,以‘蹭’協會會議、‘蹭’展會活動等形式,多宣傳、多和企業家交朋友,并以真誠的服務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劉屹補充道,荷塘鎮將招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垂直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拓展行業業態,加強與中山等灣區城市的產業協同,達到強鏈補鏈效果。同時,深化暖企安商,提供從項目招引、落地建設到投產達效的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做到“一個電話就來,一條短信就到”,以上門服務、貼心服務真正幫助企業解決煩惱與困難。
挖掘鎮村經濟發展新潛力
“在陸續推進蓬江(荷塘)萬洋眾創城、深圳科技園江門園區等項目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探索出更多經驗做法。今年,南村村村改工程加快推進,洪盛工業園、深圳科技園江門園區二期即將開工,南華路約6.7公頃閑置用地也被重新盤活。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將積極推進多個小型舊改項目,由企業先行試改,以此提升村民收入。”劉屹說。
荷塘鎮今年將積極實踐“補充耕地+獎勵建設用地指標”的鼓勵政策,創新“籌建公益性設施+獎勵建設用地指標”發展方式,轉變村集體和村民“被動等待發展”的理念,挖掘鎮村經濟發展新潛力。
如良村村將聯合三良基金會,籌措資金60萬元利用暑假時間對三良小學的教學用房進行修繕加固,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師生學習生活環境,并將約0.27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協天公園的升級改造,結合良村村舞龍舞獅文化打造集文化教育、運動健身、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活動公園;三丫村將通過高標準招商引資,與投資方合作建設村級產業園和村中心商業文化廣場,并由投資方在建設產業項目的同時出資改造同裕路三丫段、新建產業園區域的兩條規劃道路以及商業文化廣場側的良山小學校道,村集體則在產業用地租金方面予以適當優惠;呂步村將盤活耕地資源,招募投資開發主體,打造荷塘特色預制菜產業園;霞村村將組織復耕霞村市場旁約4.7公頃的成片魚塘,種植油菜花、炮仗花等,打造“農業+商業”一體化發展的“荷塘后花園”,吸引游客前來賞花旅游、觀光消費。
2024年至今,荷塘鎮共有11個行政村參與謀劃項目,去年共計獲批集體建設用地指標12.4公頃,今年預計籌備申請11公頃,將撬動農業、工業、商業、公共服務設施投資超5億元。
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
近日,為進一步激發項目建設活力、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舉行“一月一觀摩”專題調研活動,并選取了荷塘鎮的高村村、禾岡村作為活動首站。
“今年將繼續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優化高質量發展規劃,謀劃創建省典型鎮。”劉屹介紹,目前已確保8個村高分通過省典型村驗收考核,接下來將逐步推進13個村的省典型村培育工作,實現省典型村創建全覆蓋。
同時,荷塘鎮深入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規劃建設,重點抓好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河道綠地、公共活動場所的升級改造。“西堤路今年將全線打通,東堤路、南華路預計6月開通,中泰路道路工程與中心路主干道出入口美化工程建設也將加快。”劉屹說。
另一方面,全鎮繼續深挖人文資源,做好紅色故事基礎研究和整理工作;用好強村公司、富民工坊等機制深入盤活農村資源,做好荷塘沖菜、魚餅、錦鯉等“土特產”文章。
“在日前召開的區兩會中,委員們提出‘大力發展荷塘魚餅產業’。荷塘鎮將著力推進荷塘魚餅等特色產業發展,探索‘前店后廠’發展模式,打造融合特色農產品選購、制作體驗、美食品嘗的一體化發展平臺,做強‘荷塘優品’品牌。”劉屹說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