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任佳燕 通訊員 史建勇
近日,《蓬江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入圍2025年廣東省首批11個正式批復的實施方案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獲批的整縣域推進實施方案。蓬江區將以《方案》獲批為契機,擘畫“1+3+15+5”新藍圖,優化土地利用保護格局,整區推動“產城融合提質、城鄉融合發展”,賦能“百千萬工程”初見成效。
全域綜合整治
提質全要素融合發展
“蓬江區作為江門市中心城區,當前正面臨耕地細碎不連片、村級園區土地利用低效化、藍綠生態網格仍不完善、鎮村風貌及基礎配套待改善等發展瓶頸,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勢在必行。”區自然資源局全域土地專班負責人介紹,《方案》以整區推進、全域統籌為抓手,以“產城融合提質、城鄉融合發展”為整治目標,由南往北以江門大道和華盛路為要素集聚帶,南部城區抓提質改造,東西兩翼北部新區抓融合發展,通過綠美生態節點鏈接藍脈綠網,依托山水林田資源打造都市農文旅空間,形成北部綠美鄉村整治區、南部產城融合提質區、城鄉綜合發展整治區三大整治分區。同時,加快形成“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的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提質全要素融合發展,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
根據《方案》,蓬江區以“一年啟動、兩年鋪開、三年見效、四年樹標桿”為目標,構建“1個總體方案+3大核心任務+15大核心項目+5大精品工程”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體系,共實施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歷史文化與風貌保護、產業導入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6大類42個子項目。
蓬江區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打造2個“千畝方”、7個“百畝方”耕地集中整治區,實現新增耕地約136.7公頃;推進村莊布局優化盤活閑置村居超200間,推進3個美麗圩鎮及6個和美鄉村建設;推動首批低效用地升級整治超200公頃,為“萬畝千億”“工改”園區打造高質量產業空間;完善產業園區道路約20公里、完善鄰里中心及公服配套升級,為蓬江產業園東片區打造產城融合提質空間;營造生態健康優美環境,推進林相改造約600公頃、礦山修復轉型利用120公頃,推動10公里堤岸及濱水綠廊建設。
資源綜合整備
重塑土地空間資源增值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蓬江區將如何推進?“我們將通過三大整治任務,即產城融合強根基、文旅賦能添活力、綠美城鄉塑顏值,重塑蓬江土地空間資源增值。”上述負責人介紹。
在產城融合強根基方面,蓬江以低效園區“工改”為主攻方向,推動環市街道群星村,荷塘鎮南村村,杜阮鎮北蘆村、中和村等地的老舊工業園“煥新顏”,繼續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建成“萬畝千億”“工改”園區。以蓬江產業園東片區為重點,完善產業園區道路、鄰里中心配套建設,打造具有蓬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文旅賦能添活力方面,蓬江將串聯山水林田城村空間,加快環龍舟山片區、杜阮叱石片區等都市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推動“農業研學+文化體驗+養心度假”一站式都市休閑目的地。深挖歷史人文基因,推進長堤歷史文化街區、陳垣故居、良溪古村等區域保護整治升級,讓田園變景區、鄉村變名村。
在綠美城鄉塑顏值方面,蓬江將賦能礦山修復新價值,推進棠下鎮良溪—五洞礦山修復轉型利用運動文旅公園項目,打造中心城區礦山文旅新地標。此外,蓬江還將推進鳳凰山、大雁山等林相改造綠美工程,推進天沙河、觀瀾湖等重要濱水綠廊整治。
“一鎮一標桿”
推動形成比學趕超新局面
今年蓬江區將以《方案》獲批復為契機,掛圖作戰,實現“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構建國資企業平臺,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加強產業導入,集中支持全域項目。
蓬江區將以“多點開花”之勢激活全域發展動能。“我們將加快2025年項目集中動工,聚焦‘城鄉融合+生態賦能’,以環龍舟山片區項目引領全域蝶變示范,以‘一鎮一標桿’項目推動形成比學趕超新局面,打造一批典型項目和精品工程。”區自然資源局全域土地專班負責人表示。
棠下鎮黨委書記莊偉雄表示,今年棠下鎮將全力推動環龍舟山都市休閑產業融合精品工程,以“千畝農田+萬畝森林”為基底,繪制規劃“一張藍圖”,推動千畝農田休閑公園、樂溪客廳、主題街區改造、森野營地等項目建設,打造中心城區郊野休閑“流量引擎”,形成“國企搭臺、企業增效、村民共富”的蓬江模式。
荷塘鎮黨委書記劉屹表示,荷塘鎮將發揚康溪村園區“工改”典型示范作用,聚力南村村“工改”約30.7公頃“騰籠換鳥”精品工程,將布局散亂、產值低效、容積率低的村級工業園改造為高標準廠房,引入高端制造業,推動老舊工業區向現代產業園蛻變。
“杜阮鎮將以‘涼瓜研學’領跑,打造叱石片區涼瓜三產融合示范區精品工程,推進上巷村美麗鄉村建設,盤活村集體用地,建設‘田園綜合體+涼瓜深加工基地’,壯大發展涼瓜全系特色產業鏈,擦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杜阮鎮黨委書記石錦明表示。
環市街道黨工委書記譚耀棠表示,環市街道將抓緊推進群星大道及周邊低效用地升級改造項目,該項目以江門大道為引入口,摒棄大拆大建思維,探索生態、生產、生活合一的“三生”共融理念,并用好歷史建筑活化利用關鍵一招,打造集多種業態于一體的高品質商業和特色文旅休閑區,做強中心城區典型村創建典范。
潮連街道黨工委書記溫國寧表示,潮連街道通過“政府儲備地+‘三舊’改造”創新模式,推動江門人才島科創示范基地項目,改造后預計增加產業空間18萬平方米,土地集約利用率翻番,重塑土地價值標桿,打造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產業園,助力低空經濟產業鏈發展,開辟產城融合新空間。白沙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然表示,白沙街道將借力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附屬醫院建設和五指山森林資源,緊抓銀發經濟政策優勢,融合銀發經濟、康養經濟和林下經濟產業,打造五指山中醫藥文化研學基地,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邁進、向多元化領域拓展,激活老舊片區新活力。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