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快了”“保障多了”……自《江門市蓬江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九項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在今年發布以來,不少企業的法人代表切實感受到蓬江區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
從AI秒回審批疑問,到執法留足整改空間,蓬江區全力為企業交出一份更優答卷。在區委、區政府強力推動下,目前,《措施》正逐項轉化為惠企實事,全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惠企紅利加速釋放。
江門日報記者 羅霈 通訊員 崔芷瑤
做好效能“加法”
“以前要跑3個窗口,現在一窗辦結、當天拿照!”日前,蓬江區在全市率先完成綜合窗口改革,為企業帶來政務服務新體驗,全區8個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立“無差別受理”窗口,實現1152項業務“只進一扇門”,730項事項不出鎮(街道)、341項不出村(社區),“視頻辦”服務點廣泛覆蓋,服務超5萬人次。
不僅如此,在審批流程方面,蓬江區也在持續優化:申辦材料精簡36%,高頻涉企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從17.6天銳減至3.9天,更在全市率先取消工程建設項目開工規劃放線驗線現場踏勘環節,助力企業輕裝上陣、高效發展。在科技賦能方面,基于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江小i”政務服務AI助手重磅上線,覆蓋17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邊問邊辦”。
做好效能“加法”,力度為何如此之大?據了解,此次改革是全區系統布局,從上到下協同攻堅的合力之舉:
區委主要領導明確“營造更為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目標,強調要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
全區上下紛紛行動,先后出臺了《江門市蓬江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等,進一步明確實施細則;同時,先后發布線上解讀政策、辦事指南等,線下編制《“法治惠企”公共法律服務手冊》《蓬江區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說明書》,開展“‘典’亮園區·益企發展”等30場專題普法活動,舉辦惠企政策宣講會,通過“政策找企、服務上門”將法治惠企舉措傳遞到企業,以政策誠意點亮企業發展信心,確保政策精準落地。
讓監管執法更有溫度
如何讓企業在蓬江這片土地“茁壯成長”?蓬江區創新監管模式,推動實現“無事不擾”與“剛柔并濟”,為企業“精準解憂”。
依托江門市“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系統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蓬江區以“雙隨機+信用”標準化監管手段,對信用狀況較差、風險高的企業實行重點監管,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對信用風險低的企業適當降低抽查比例。
2025年1—5月,全區累計開展涉企檢查案件2776宗,較去年同期下降35%,有效降低企業迎檢的時間成本與運營負擔。以某食品生產企業為例,通過“綜合查一次”舉措,將市場監管、消防、海關等部門“輪番檢查”整合為同一時段“多維度查一次”,該企業的迎檢次數從3次減少至1次。
在嚴格執法的同時,蓬江區也注重傳遞監管溫度,將“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化,既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也引導其自覺走向合規經營。某企業負責人表示:“首次輕微違規未被處罰,而是得到耐心指導整改,這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執法的溫度與人性化。”
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蓬江區在全市率先推出專利成果“先用后付”模式,企業“零成本試用、后付費”。2025年第一季度,全區商標有效注冊量首次突破3.4萬件,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018件,專利授權量789件,數量均居全市首位。
與此同時,區法院出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20條舉措,暢通涉企糾紛執行綠色通道,聯動多部門高效查控財產,特別對中小微企業優先適用“活封活扣”,保障“機器轉、員工穩、企業活”。全區138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蓬江公證處推行“一證即辦”“容缺受理+上門服務”等模式,并以優質服務獲評全省“優秀”等次。
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蓬江區將持續聚焦企業關切,深化措施落實,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蓬江樣板”。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