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任佳燕
近日,杜阮鎮龍眠村10.9公頃高標準農田迎來早稻豐收: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飄來陣陣稻香。而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亂的菜地。“通過土地流轉實現集體打包、國資承租,增加糧食的同時,也增加了村民收益。”杜阮鎮龍眠村黨支部書記黃彩如說。
乘“百千萬工程”東風,蓬江區加大力度推進農村土地合理規范流轉,充分利用承包地(魚塘)到期的契機,由村集體依法依規統一流轉,通過引入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承租,實行統租統管,提高管理效能,讓土地“流”出“新”活力、“轉”出新“錢”景。
在杜阮鎮南蘆村,土地流轉成效同樣明顯。“過去土地的利用碎片化嚴重,亂搭亂建現象突出,既影響村莊整體觀感,又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與經濟發展。”該村黨支部書記蘇全球介紹,借著“百千萬工程”的契機,村里加快行動改變現狀。
在杜阮鎮黨委和南蘆村“兩委”干部的引導下,在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前夕,南蘆村通過“四議兩公開”等方式開展村內溝通,逐步統一思想,同時與在南蘆村經營多年的醉鄉里休閑農場深入協商發展路徑,科學規劃農業布局。
今年5月,南蘆村整合9.3公頃土地并順利完成交付,流轉后的使用規范也同步明確,為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今,新流轉的土地上已種下圣女果、無花果、甘蔗等作物,并引入智慧農業模式,種植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預計這次土地流轉可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蘇全球展望道,“未來還將拓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周邊餐廳、釣魚場等設施,打造一站式鄉村體驗,全面激活經濟活力。”
近年來,蓬江區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修訂了《江門市蓬江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交易管理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集體資產資源交易受眾范圍更加廣泛、競投人身份更加保密,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促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蓬江區同時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持續加強區、鎮、村三級聯動,積極培育和引入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通過土地連片流轉,解決農業生產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擴大糧食生產基本面,同時積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增強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如今,杜阮片區種植區長喬村、杜臂村、上巷村、木朗村、龍眠村已成功流轉超過33.3公頃;環龍舟山片區樂溪村、羅江村、桐井村正在推進66.7公頃農田流轉,進一步實施“千畝良田”項目。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