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員教師到學生家中指導疫情防控。
□文/圖 陳慕歡 婁丹
“老師你看,我們把陽臺上的積水全清干凈啦!”7月31日晚,蓬江區范羅岡華盛小學二年級學生陳韻涵拉著黨員教師的手,興奮地展示家里的防蚊成果。
這溫馨一幕的背后,是蓬江區委教育工委緊急部署的“彎腰熱病”(基孔肯雅熱)防控家訪行動——738名黨員教師組成“勵耘蓬江”先鋒隊,開學前將走遍全區中小學家庭,用教育人的專業與溫情,筑起一道特殊的疫情防線。
吹響沖鋒號
教育工委牽頭,黨員教師“聞令即動”
“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是當前頭等大事,黨員教師必須沖鋒在前!”7月31日,蓬江區委教育工委發出了組建“勵耘蓬江”黨員教師先鋒隊的倡議,吹響了快速響應疫情防控的沖鋒號。
隨后,各校黨員教師紛紛主動請纓,短短半天時間,就有900多名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積極響應,經篩選,最終確定738名黨員教師組成先鋒隊,其中既有教齡達30年的老黨員,也有剛入職不久的青年教師。這支黨員教師先鋒隊將在開學前走進全區中小學生家中,為防控工作貢獻教育力量。
為提高先鋒隊開展家訪和防控宣傳工作的質量,7月31日下午,蓬江區委教育工委組織先鋒隊79名分隊隊長開展專題培訓并強調:“在大戰大考中檢驗黨員的含金量,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高質量開展家訪和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共同筑牢守護群眾健康的防護墻。”
“為什么選家訪?這是教育人的獨特優勢。”經過綜合研判和征求意見,蓬江區委教育工委決定用好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身份優勢,“教師與家長、學生天然親近,說的話他們聽得進;家訪時既能講防蚊,還能順帶說防溺水、交通安全,一次上門多重教育;更重要的是,現場指導他們清理水養植物、空調排水盆這些死角,從源頭清理蚊蟲孳生。用教育系統的組織力,激活家校社協同的防控合力。”
家訪進行時
用“教育智慧”破解防控難題
培訓結束不到3小時,黨員教師們已帶著防蚊手冊、驅蚊水走進學生家中。當晚,先鋒隊結合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防溺水”、假期及開學注意事項等進行宣傳教育和引導,首次入戶家訪出動黨員教師2072人次,覆蓋1036個學生家庭,用教育溫度筑起了一道特殊的防線。
這場“家訪”,藏著教育人獨有的細膩與專業。
“李爸爸,你看洗手盆下的積水,蚊子最喜歡在這兒產卵。”當晚7時,江門市華僑中學七年級級長王云與班主任黃蘭芝已站在學生李祈睿家的陽臺上。老師們蹲下身,指著洗手盆排水口的積水,手把手教孩子用海綿吸干水分并說:“每天擦一次,蚊子就沒法‘生寶寶’啦。”
家長李先生原本覺得“蚊子咬不算大事”,但看著老師蹲在地上示范,很感動,他說:“平時老師管學習就夠費心了,現在還上門教這些,我們再不當回事就說不過去了。”當晚,李先生就網購了滅蚊燈,全家齊動手清理了陽臺角落的積水。
黨員教師王云是一名退役軍人,他的身上還留著軍人的硬朗。“若有戰,召必回!”他說,“以前保家衛國,現在守護孩子們的健康。戰場變了,但黨員的責任沒變。”他在家訪記錄本上認真記錄下每戶的情況。
在碧桂園濱江天元小區,范羅岡華盛小學二年級學生陳韻涵的弟弟迫不及待地展示家里的“防蚊武器庫”:電蚊液、紗窗、蚊香一應俱全。在老師的指導下,姐弟倆清理了盆栽和茶托盤里的積水并高興地說:“謝謝老師教我們這么多防蚊知識,我們可以當‘防蚊小衛士’啦!”他們還認真背誦起老師教的“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的防蚊口訣。
夜色漸深,蓬江區的街頭仍有黨員教師的身影。這場家訪,不是簡單的“上門宣傳”,而是黨組織凝聚力的體現。從會議室里的緊急部署,到千家萬戶的宣講,蓬江區委教育工委帶領黨員教師把教育的“軟實力”轉化為疫情防控的“硬支撐”。這場特殊的家訪行動,不僅筑起了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堅固防線,更讓家長和孩子們感受到:當黨組織的力量與教育的溫度相遇,就能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與力量。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