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江區上巷村村民在制作涼瓜月餅。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任佳燕 劉淑君
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首日,蓬江區杜阮鎮上巷村的富民工坊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揉面、包餡、刷油、烘烤、裝箱,動作嫻熟流暢。不到一小時,數盒印有“上巷”標識的月餅便整裝待發,其中涼瓜、鳳眼果等特色口味更是成為游客爭相搶購的“香餑餑”。
“月餅的核心原料是咱們杜阮本地產的涼瓜,從月餅皮制作到搓粉打模,全靠手工完成,雖然耗時耗力,但口感和風味都格外地道。”上巷村黨支部書記黃梅芳笑著介紹,“從一個月前開售到現在,已經賣了超過2000盒,既有企業、單位批量訂購,也有游客慕名來買,銷量比去年整整翻了一倍!”
這一盒盒熱銷的涼瓜月餅,正是上巷村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探索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村以“涼瓜IP”為核心,打造“農文旅”三鏈融合的鄉村運營新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2年至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從320萬元提升至602萬元,斬獲“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12項省級榮譽。
小小涼瓜串起“金紐帶”
走進上巷村,涼瓜元素隨處可見——涼瓜造型的路燈、印著涼瓜圖案的文化墻、包裝精美的涼瓜衍生品……這個曾經靠“零散種瓜”謀生的村莊,如今已把小小的涼瓜,做成了串起農業、加工業、文旅業的“金紐帶”。
過去,上巷村的涼瓜種植是典型的“農戶單打獨斗”:地塊零散如“滿天星”,品種不統一,技術無標準,收成看天氣,售價看市場,農戶收益極不穩定。為打破這一困境,村里創新推出“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四方抱團”機制,以“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標準,為涼瓜種植裝上“導航儀”。
如今,上巷村的涼瓜產業實現了“規模、價值、品質”三重突破:種植戶從26戶增至100余戶,種植面積從零散地塊擴展到135畝,更輻射周邊形成650畝的“涼瓜產業帶”,年產量突破100萬公斤;市場單價從10元/公斤漲至32元/公斤,漲幅達220%,種植戶畝均純收入增加8000元;依托“杜阮涼瓜產業專家工作站”,深化與省、市級農業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從種植到采收的全流程標準化品質保障體系,讓“杜阮涼瓜”成為名副其實的“優質IP”。
“不能只盯著新鮮涼瓜賣,要把涼瓜的價值留在村里。”抱著這樣的思路,上巷村成立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建成1800平方米的現代化食品加工廠,推動涼瓜從“初級農產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轉型。如今,上巷村的涼瓜產品矩陣已覆蓋食品、美妝兩大領域:成功開發涼瓜面膜、涼瓜餅干、涼瓜涼茶、涼瓜預制菜等60余種產品,實現“從1到60”的品類突破;2024年加工廠年產值超80萬元,讓“小涼瓜”成為“大產業”。強村公司成立至今,已為村集體創收近100萬元,鄉村產業的“造血”能力持續增強。
“現在我們村的農田,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地’!”村民們的驕傲,源于上巷村圍繞涼瓜打造的“觀光-采摘-研學-美食”全場景體驗鏈——推出“杜阮涼瓜研學之旅”“鳳眼果農耕體驗”等特色項目,開發涼瓜種植、涼瓜美食制作等互動課程,年均開展80余場研學活動,年收入達20萬元,實現“農區變景區、勞作變體驗”;引入涼瓜主題餐廳等30家特色食店,冰鎮涼瓜、涼瓜排骨湯等招牌菜吸引四方食客;繪制鄉村美食旅游地圖,打造“彩虹道”餐飲一條街,引導游客“逛吃不停”,讓“吃涼瓜”成為上巷村的文旅標簽。
外援團隊與本土力量組成“雙引擎”
行走在上巷村,昔日閑置的農房正悄然換新顏。黃梅芳介紹:“我們通過盤活這片閑置房屋打造特色茶館,預計10月中旬就能開業,又能為村里添個新亮點。”
近年來,上巷村持續“喚醒”閑置農房、低效用地這些“沉睡的寶藏”,通過“村集體+強村公司+社會運營+農民”四方合作模式,讓資源“活”起來、村民“富”起來。如今,村民閑置物業利用率已從30%躍升至85%,參與資源盤活的村民月均增收超1.5萬元。同時,構建“涼瓜加工工坊+富民湯館+鄉村茶空間”的業態組合體系,打造“日間消費+夜間體驗”的全時段消費場景。
為讓“杜阮涼瓜”走出江門、走向全國,上巷村引進專業運營團隊,線上打造“上巷村”新媒體矩陣,推動涼瓜及加工產品線上銷量占比提升至35%;線下在富民工坊開設“杜阮涼瓜”專柜12個,構建“體驗店+自提點”銷售網絡,2024年通過專業運營帶動產業綜合收入增長28%。
一邊請來“外援”搭框架,一邊激活“內生”強動力,上巷村把“引才、育才、用才”作為核心,讓本土力量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心骨”,依托“三下鄉”平臺吸引15名大學生返鄉創業,組建“直播帶貨、文創設計、研學服務”三支本地化團隊,直播團隊年均直播60余場,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同時,吸引返鄉創業大學生擔任“鄉村CEO”,主導品牌化運營,設計“上巷之家”涼瓜卡通形象,開發涼瓜主題衍生品,年研發新品10余款;通過技能培訓讓村民變身“鄉村導游”“美食老師”“文化講解員”,年均服務研學游客4000余人次,目前已有30余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從“種瓜賣瓜”到“農文旅”三鏈融合,小小的涼瓜不僅改變了一個村莊的面貌,更勾勒出鄉村振興的“上巷路徑”。“接下來,隨著更多業態的落地、更多年輕人才的回歸,上巷村還將繼續做深做實‘涼瓜IP’,走好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黃梅芳展望道。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