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流品牌紛紛入駐銀信廣場,形成“老建筑+新業態”的格局,為商業體注入了全新活力。

運營方邀請設計團隊對大樓進行重新設計改造,融入更多僑鄉元素。
昨日(2月19日)傍晚,在臺城銀信廣場,新式茶飲店內座無虛席,新潮烘焙店顧客絡繹不絕,復古陳設前聚集著拍照“打卡”的年輕人……春節過后,這里依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成為臺山城區一道亮麗風景線。
銀信廣場,這個如今臺城歷史文化街區的“流量新地標”,春節假期日均客流量超過2萬人次,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8萬人次,商家營業額超過150萬元。這一連串喜人數字,是“沉睡資產”釋放新活力的生動注腳。
當前,盤活國有資產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臺山市公資辦作為國有資產的管理者,未雨綢繆、精準施策,引導市屬國企臺山博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達公司”)高效盤活“沉睡資產”,加速擴大有效投資。銀信廣場的升級蝶變,正是國有資產盤活與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標桿。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陳素敏
通訊員 臺公資辦宣
“沉睡資產”的覺醒之路
走進臺西路步行街,不少市民還對曾經圍蔽改造長達近一年的196號等3棟大樓記憶猶新,這里就是銀信廣場的所在地。過去,這3棟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大樓作為國有資產,一直是商業綜合體項目,由原管轄單位進行商業出租。然而,由于產權分散、業態混雜,大樓空置率居高不下,1.3萬平方米面積的存量資產難以釋放區位價值,傳統騎樓風貌與現代消費需求嚴重脫節。
2023年,大樓移交至臺山市公資辦進行統一管理。面對這一“沉睡資產”,博達公司積極響應臺山市“低效資產盤活”號召,以市場化思維破題,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對大樓進行升級改造。為確保項目品質,博達公司設定了“裝修改造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的硬門檻進行公開招標,從專家庫中隨機抽選5人作為評委,對競投團隊進行嚴格篩選審核。
“我們團隊之前成功運營了臺城東門里商業項目,有一定的資源和經驗。因此,我們對運營這個項目有信心。”羅新恒是銀信廣場運營團隊相關負責人,他表示,團隊看中項目所在位置是步行街核心區域,人流量大,并對臺山的消費力充滿信心,為此,團隊積極參與競投。
在成功拿下運營權后,羅新恒所在運營團隊便對大樓進行改造升級。一方面,對老舊建筑進行安全性檢測,改造老舊部位,升級內部結構;另一方面,邀請設計團隊,根據臺城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故事,對大樓內部進行重新設計改造,融入更多僑鄉元素。“我們請教了歷史專家,了解到這一帶過去有不少銀號,一直都是經濟中心。因此,我們在設計中加入了華僑建筑元素,把項目命名為‘銀信廣場’。”羅新恒說。
如今的銀信廣場,既保留了僑鄉建筑的歷史肌理——騎樓雕花、磚瓦紋飾與舊時消費場景,又增添了現代設施與新業態,構建起一個全新的消費空間。
刺激消費的“煥新密碼”
吳寶剛是銀信廣場某零食商家負責人,最早在2015年就進駐了大樓。當獲悉大樓要進一步改造升級、更換運營團隊后,吳寶剛毅然選擇繼續合作,等待改造后重新營業。“這個地方本來人流量就大,改造升級后環境更好了,人流量會更大,我也更相信年輕的運營團隊。”他說。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改造升級,2024年底,銀信廣場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首層商鋪陸續開業,星巴克、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等潮流品牌紛紛入駐,形成“老建筑+新業態”的格局,為商業體注入了全新活力。
據統計,目前,銀信廣場首層和二層商鋪已運營,物業一層出租開業率約97%,物業整體出租開業率約70%,商業活力明顯增強。
曹先生是銀信廣場某新式茶飲店負責人,他表示,這里位置優越,人流量大,與周邊商家形成業態互補,目前運營情況非常理想。“‘老騎樓+新茶咖’的組合,讓年輕人愛上了老街,節假日和周末的營業額更高。”他說。
從“被遺忘的角落”逐步邁向“縣域消費核心”,銀信廣場不僅成為臺山文旅的新名片,更讓市民、游客在這里“觸摸鄉愁”,重拾老街情懷。
羅新恒表示,銀信廣場的升級、招商還在進行中,目前以年輕業態為主進行招商,與相鄰的臺山商業城、臺西路步行街形成業態互補,吸引更大的人流量。結合銀信廣場的所在位置,運營團隊還計劃在內部打造公益性歷史博物館,向市民、游客展示更多與歷史文化街區相關的物品,彰顯僑鄉魅力。
“國有資產盤活不是簡單的‘舊瓶裝新酒’,而是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繡花針’工程,除了要精準破題,更要織就長遠圖景。”博達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銀信廣場的未來,公司有著清晰的規劃,下一步,銀信廣場將持續向“僑鄉文旅沉浸式消費區”升級。同時,博達公司將加強向相關企業宣傳升規納統的重要性及相關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激勵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小微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小微企業成長,共同推動銀信廣場從商業地標向“縣域消費核心區”升級,為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探索新路徑。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