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隆洞河流域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臺山南部,大隆洞河宛如一條碧綠綢帶蜿蜒穿梭。這條河流不僅串聯起三合、斗山、端芬、廣海、都斛等鎮,更巧妙地勾勒出“多彩臺山·魅力僑鄉”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核心區域。
大隆洞河不僅承載著臺山華僑歷史與文化,更是臺山市推進“百千萬工程”中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記者昨日獲悉,臺山市正在積極申報大隆洞河國家幸福河湖項目,旨在將這條河流打造成為銘刻城鄉歷史文化的“時光廊道”、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承載當地群眾和僑胞鄉愁記憶的“幸福廊道”。
文/江門日報記者 陳素敏
圖/臺山市水利局提供
碧水綢帶 僑韻悠長
大隆洞河流域面積廣闊,達710平方公里,河長62公里,其源頭隱匿于大隆洞山系的婆髻山之中,最終匯入南海的懷抱。河流水質清澈,常年保持在Ⅲ類,是大自然贈予臺山的寶貴財富。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上游青山如黛,水庫星羅棋布;中游碉樓聳立,家園宜居;下游物產豐富,田園如詩。
在大隆洞河流域,呈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上游的大隆洞水庫地處群山環抱之中,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湖光山色秀美。湖中138個綠樹婆娑的小島錯落有致,被譽為廣東“千島湖”。中游地區文旅資源豐富,其中,海口埠作為五邑人走向世界的重要紐帶,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廣府人出洋第一港”。梅家大院碉樓洋樓見證了華僑華人遠渡重洋、艱苦創業的歷程,也承載著他們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和眷戀,這里已成為大灣區“天然攝影棚”,《讓子彈飛》《一代宗師》《狂飆》等20多部著名影視作品先后在這里取景拍攝。
大隆洞河流域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周邊碧道串聯起海口埠、梅家大院等歷史遺跡,形成僑鄉水文化研學路線,打造“水利+農文旅”新業態。2023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和國家首批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項目——男子九人排球聯賽在臺山舉行,以體育為媒,實現僑鄉文化、銀信文化與群眾體育的有機聯動,推動大灣區全民健身發展。
同時,大隆洞河流域憑借優質的淡水資源,流域內形成了絲苗米、青蟹、黑皮冬瓜等特色農產品出產地。
幸福河湖 未來可期
近年來,臺山市在大隆洞河流域先后實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碧道工程、鎮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項目,計劃總投資超15億元,進一步完善河道沿線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河流生態環境,更提升了流域內的群眾生活質量和旅游吸引力。
緊抓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機遇,臺山市統籌整合流域內園區資源進行招商引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截至2024年底,已引進17家優質企業的1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超30億元。同時,臺山市大力推廣“僑鄉風情·銀信文化”旅游線路,結合舉辦咖啡文化節、影視周、美食文化集市、華僑文化研學等活動,年均游客接待量超過100萬人次。
作為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斗山鎮、赤溪鎮在“宜居、宜業、宜游”上持續發力。其中,投入6200萬元開展提質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已建成鄉村人才驛站和美麗圩鎮客廳,升級改造圩鎮公園、農貿市場,打造美麗圩鎮新亮點;完成國道、省道及圩鎮主要道路約50公里綠化品質提升,美化流域沿線道路景觀;完成河道清淤疏浚近50公里、河岸周邊岸線優化改造約1.2公里,河岸新增植樹超過1萬棵,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景致。
目前,臺山市正在積極申報大隆洞河國家幸福河湖項目。根據項目計劃,將著力打造源頭“山水連片、水庫點綴”的水源涵養區、中上游“水脈連廊、僑鄉韻味”的文旅融合區以及中下游“水潤沃土、生態養殖”的產業振興區三大主題分區。重點推進上游溢流壩郊野溯溪游賞親水點、梅家大院基地臨河商業街區、華僑文化長廊、斗山鎮時光畫廊四大節點建設任務。同時,將有序推進河湖系統治理、提升管護能力、助力流域發展三大方面14個子項目工程。通過項目的申報,讓大隆洞河成為幸福河湖臺山樣板,推動流域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產業發展進一步緊密融合,帶動一河兩岸六鎮多村共同富裕、多產業組團發展。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