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林育輝
上月,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市兩會相繼召開,對于全市做好今年工作,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具有重要意義。近日,臺山市委書記鄭勁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臺山市將搶抓“三通道”“黃金內灣”等機遇利好,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加力提速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三次產業相互嵌入、相互賦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再造一個強富綠美新臺山,聚力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新增長極。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記者:堅持“制造業當家”,臺山市如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鄭勁龍:臺山市將加快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臺山片區,推動工業新城、廣海灣向“萬畝千億”加速邁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建強平臺。借力黃茅??绾Mǖ捞豳|廣海灣開發,主動對接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化產業協同、招商聯動、人才共育,推動香港·江門綠色產業園、“兩國雙園”等項目加快建設,助推大廣海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新一輪開放合作平臺。提升工業新城能級,聚力建優省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核心區,與中山三鄉建好產業聯盟,提速智慧農機產業園高標準廠房、汽車電子標準廠房建設。二是壯大產業。聚焦傳統產業推進“鏈式改造”,推動金屬新材料、汽車零部件、清潔能源、食品四大百億產業集群提質增效,推進省級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建設,謀劃建設灣區西部農產品集配中心。加快布局新產業新賽道,推動高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農機等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氫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催生新質生產力。三是引育企業。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全力引進一批行業龍頭及產業鏈關鍵配套企業。全力抓好“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完善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儲備庫,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等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騰龍精線、致峰制造等項目盡快投產。
推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記者:臺山市如何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鄭勁龍:臺山市將實施多輪驅動,推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方面,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物流業態創新發展,提速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探索在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設立農副產品跨境流通聯檢中心,盡快實現“就地檢”“一次檢”。做大現代金融服務業,與臺山農商銀行深化海洋經濟“整域授信”合作,進一步完善“鰻魚貸”“生蠔貸”“海洋牧場貸”,聯合財險機構開發全方位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消費釋放內需潛力,大力引進高端酒店、精品民宿、零售巨頭,提檔升級核心商圈、景區、街區,精心做好臺山“十大名菜”標準制定、宣傳推廣。積極培育體育經濟,加快推進和力體育中心建設,高質量做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排球比賽承辦工作,加強“僑VA”等活動品牌運營,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精品化、市場化、國際化體育賽事,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的體育制造企業。圍繞華僑回鄉興業、創業、置業打造更好的平臺,圍繞回鄉旅游康養培育特色銀發經濟,探索公共服務“民建公營”模式,拓展老年助餐、社區嵌入式養老等服務模式。
推動“百千萬工程”結出豐碩成果
記者:臺山市如何推動“百千萬工程”向縱深推進、加快突破、初見成效?
鄭勁龍:臺山市將錨定“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堅持強縣促鎮帶村,推動“百千萬工程”結出豐碩成果。重點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聯動開平提速省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川島宿集、那琴半島酒店等文旅項目,推進“臺山中國農業公園—廣東第一田”農文旅融合示范點建設,適度超前布局建設科普觀光研學帶,積極爭取納入粵港澳游艇自由行試點城市,培育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打造國際性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提速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省級試點建設,有序推進老城區改造更新、新城區生態宜居、工業集聚區產城融合,加快推進西湖工業區“三舊”改造,完成27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力爭臺山市人民醫院創成三甲醫院、臺山市中醫藥達到三級醫院水平。三是加快典型鎮村建設。鞏固提升“百千萬工程”5個省典型鎮、42個省典型村,因地制宜推動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推進海宴、端芬等鎮聚焦耕地保護、產業導入、項目運營等內容謀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岸嘁幒弦弧蓖晟茖嵱眯源迩f規劃編制,抓好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做大做強34家強村富民公司,加快“光伏+建筑”綠色農房建設,推動建筑分布式光伏規模和城鄉風貌、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步提升。
建強現代化海洋牧場
記者:臺山市是江門海洋經濟的主戰場,如何建強現代化海洋牧場?
鄭勁龍:臺山市將堅持陸海統籌,“三線并進”建設“六位一體”現代化海洋牧場。一是壯大第一產業。提質優化廣海、橫山、沙堤三大漁港,力促廣海漁港漁獲物集散交易中心投產運營,爭創省級漁港經濟區。加快建設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與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共建種業與養殖聯合研發中心,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智慧漁業,推動更多重力式網箱下水養殖。二是拓展精深加工。探索“水產加工+裝備制造+海上風電”,推進水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培育壯大預制菜、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力促“加工+速凍+配送”一體化發展。促進“風漁光”融合發展,提速推進漁船光伏項目,推動川島海上風電場盡快動工建設。三是深化“漁旅融合”。聚力推進“海洋牧場+休閑海釣”發展,加強對休閑海釣新業態扶持,探索成立海釣行業協會,積極舉辦海釣賽事,布局引進專業海釣船舶、海釣安全設備等配套用品產業,培育特色化、專業化的海釣旅游品牌,爭創省休閑海釣產業試點。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