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記者 李嘉敏
金秋時節,踏入江門臺山臺城街道桂水村,空氣中悠悠飄散的瀨粉香氣格外誘人。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如今憑借一碗地道的桂水特色瀨粉,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桂水村搭建起“黨政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協作框架,巧妙地將鄉土資源轉化為現代產業要素,培育桂水瀨粉等特色農產品及加工產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成功實現了從傳統農業村落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的華麗轉身,以農文旅深度融合之姿,吸引了無數游客慕名而來。
特色產業升級成效顯著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臺山多個特色村莊客流涌動。其中,素有“臺城后花園”之稱的桂水村,吸引了大量大灣區游客。他們親身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村莊變化,體驗地道的煙火氣息,并紛紛購買各類特色農產品。
“第一次看到瀨粉有這么多種口味,而且豬仔薯、蓮子等食材還具有藥膳功能,我們打算買些回去當早餐。”來自深圳的游客吳小姐說。
這無疑是桂水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效的生動體現。游客們搶購的由桂水蓮子、豬仔薯、黑豆等土特產制成的瀨粉產品,是桂水村農文旅融合中特色農業與旅游消費緊密結合的見證。
近年來,桂水村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多點發力,成效顯著。回鄉創業的余民發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豐富的資源,成功創立了特色農產品貿易體系。其精心研發的多種味道的桂水瀨粉,成為該村的特色農產品,借助直播電商的強大助力,暢銷至深圳等地。不僅帶動了數十名村民就業,更為村莊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桂水瀨粉已成為桂水村標志性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為吸引游客體驗鄉村美食文化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提升桂水瀨粉在農文旅融合中的吸引力,村里大力建設標準化加工設施,開發便攜裝產品,讓瀨粉更易于攜帶和儲存,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我們通過改進包裝,讓瀨粉擺脫傳統束縛,更加貼合現代消費習慣。”桂水村黨支部書記余偉強介紹。
同時,依托“臺山優品”展銷中心和直播電商等平臺,桂水瀨粉銷售網絡延伸至大灣區各地,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余偉強滿懷信心地介紹:“我們的目標是將‘桂水瀨粉’打造成著名的地域美食名片,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帶動更多村民就業。”
除了桂水瀨粉,桂水村還依托“臺山優品”展銷中心,重點打造“石叔雞心黃皮”地理標志品牌,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更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撐。此外,村里創新開發出荷花酥等充滿僑鄉特色的文創食品,將傳統美食與文化創意相結合,有效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
促進多方資源融合
“近年來,我們積極引入專業規劃團隊,打造投資達1.5億元的‘桂水灣’文旅項目,真正為桂水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余偉強介紹,該村通過整合鄉村資源,發揮“人才-產業-文化”協同效應,構建了多方資源融合的創新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景點和休閑設施,提升鄉村整體品質。
多方資源融合的創新機制也為桂水村帶來了階段性成績。該村成功獲評“廣東省美麗鄉村”,這一榮譽是對其在生態環境、文化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成績的高度認可,也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環境。
如今,走進桂水村,不同季節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鄉村魅力。該村將百畝“四季花海”、濕地公園與鄉村書塾等僑鄉建筑群巧妙串聯起來,形成“春賞花、夏采果、秋研學、冬美食”的全季旅游模式,讓游客在不同時節都能感受自然景觀、農業體驗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獨特韻味。2024年,該村接待游客量突破15萬人次,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文旅融合旅游勝地。
“目前,桂水村正在重點培育新生代農民的數字技能,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余偉強介紹,該村將通過開展各種培訓活動,讓農民掌握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等技能,并通過視頻號直播打造“桂水灣”IP,實現品牌溢價,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該村還成立強村富民公司,整合資源發展規模化經營,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轉變,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此外,通過“春節返鄉懇談會”等引才機制,桂水村已成功吸引12名能人回鄉創業,形成“黨政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不斷邁向新高度。余偉強表示,未來桂水村將繼續秉持這一模式,持續創新發展,書寫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